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文远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22,(8):953-955
目的 探析交通性脑积水患者采用侧脑室-腹腔分流术与腰大池-腹腔分流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1年10月-2021年11月收治的9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方式将其分组,每组45例,对照组以及观察组分别实施侧脑室-腹腔分流术、腰大池-腹腔分流术治疗。结果 观察组临床治疗效果高、并发症低,差异均具备一定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日常生活能力、上肢运动功能恢复情况、精神状态以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交通性脑积水患者采用腰大池-腹腔分流术治疗效果更好,且能够将并发症实施有效控制,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改善精神状态以及上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2.
运动想象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探讨运动想象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病例对照方法。经运动想象问卷(KVIQ)评定后,入选的39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20)和对照组(n=19),治疗组用运动想象疗法进行干预。入选时和治疗8周后,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和改良巴氏指数评定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和ADL能力。结果:同组间治疗前后比较,FMA和MBI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之间的FMA和MBI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运动想象疗法可明显地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ADL能力。 相似文献
3.
骨密度与骨折合并颅脑损伤患者骨折愈合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颅脑损伤患者下肢骨折愈合过程中,骨折周围新生骨形成加速现象在临床上较为常见.这种快速形成的骨痂或异位骨化是否是颅脑损伤合并下肢骨折患者的常见并发症,至今仍有争论.目的:利用骨密度检测来评估创伤性脑损伤对股骨干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纳入创伤性脑损伤合并股骨干骨折患者和单纯股骨干骨折患者各25 例,以切开复位后钢板螺钉内固定.术后第6,12 周行X 射线测量骨痂体积.术后1,3,5 周利用双能X 射线骨密度测定仪测定两组患者骨折区骨密度值.结果与结论:单纯股骨干骨折患者术后第12 周较第6 周骨痂体积明显增加.合并颅脑损伤患者术后第6,12 周骨痂体积均有明显增加,且大于单纯骨折组骨痂体积.在第1,3,5 周时骨折区骨密度值逐渐增大,并且高于同时间点单纯骨折组骨折区骨密度值.说明创伤性脑损伤可增加股骨干骨折愈合时的骨痂体积,提高骨折区骨密度值,缩短骨折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4.
5.
椎板复合结构瓣回植和AF固定治疗腰椎爆裂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椎板复合结构瓣回植和AF系统内固定治疗腰椎爆裂骨折的技术特点和疗效。方法应用椎板复合结构瓣回植术式进行椎管内减压及AF系统内固定治疗腰椎爆裂骨折26例,随访11~60个月。结果伤椎高度由47%恢复到正常的95.3%,Cobb′s角由26.8°矫正至3.2°,椎管矢状径由45.7%恢复至89.3%,脊髓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评定:20例有1~3级恢复。结论该手术方法减压彻底,椎体复位好,术中不需植骨,是治疗腰椎爆裂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基于中文版安德森吞咽困难量表(MDADI)的康复治疗对帕金森病合并吞咽困难患者营养和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将帕金森病合并吞咽困难患者72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常规行饮食干预,研究组根据MDADI总量表得分进行饮食干预。比较2组治疗前后营养指标水平、吞咽困难分级及Barthel指数。结果:治疗2周后,2组吞咽困难程度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血清血红蛋白、白蛋白水平、血脂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提高(均P0.05),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2组Barthel指数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均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中文版MDADI的饮食干预有助于改善帕金森病合并吞咽困难的营养状况和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7.
8.
9.
背景:目前主要采用强度高,质量轻的高分子材料来制造假肢零部件,其中热塑性塑料板材、树脂基复合材料、低温热塑材料采用最广泛。目的:分析假肢常用高分子材料与人体皮肤的摩擦学及生物学相容性。方法:由作者检索1990/2008万方数据库有关假肢的常用材料及其与皮肤摩擦学和生物学相容性等方面的文献。结果与结论:聚乙烯、聚丙烯以及改性聚酯等热塑板材,低温热板材料,硅橡胶,钛合金等均与人体皮肤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但与人体皮肤摩擦学方面各有优缺点,今后应以分子生物学研究和毒理学研究为基础,不断改进假体材料的组织相容性,更进一步探讨假体材料在人体内生理环境下的摩擦行为,找到更为确实可靠的理论依据进行体外实验,以便更好的设计假体模型,达到仿生效果。 相似文献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