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2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4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13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13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32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31篇
综合类   63篇
预防医学   17篇
药学   18篇
  3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1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宁波市农村贫困人口卫生服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宁波市农村地区贫困人口的卫生服务现状,为制定有效缓解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以宁波市辖区内六区、五县的农村贫困家庭居民为研究对象,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样本。结果;49.2%的贫困户认为自己的贫困是疾病损伤所致,贫困人口中有近八成的人没有任何医疗保障,人均收入中位数仅为560元。人均医疗卫生药品支出占生活消费支出的53.0%。其卫生服务需要量较一般人群大而实际卫生服务利用较低。结论:慢性病和残障给贫困人口造成了严重的健康损害和沉重经济经负担,而缺乏医疗保障,高额的医疗费用又限制了其对医疗服务的利用。为缓解农村人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状。应加快农村医疗保健体制改革,建立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相似文献   
2.
儿童鼻内型脑膜脑膨出的临床特征及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儿童鼻内型脑膜脑膨出的临床特征及手术治疗。方法对1995年1月~2005年1月本科收治的9例鼻内型脑膜脑膨出患儿病例资料回顾性分析。结果经颅硬膜外手术4例、硬膜内手术2例,眶上锁孔入路手术3例。9例患儿均1次手术治愈。1例术后出现脑脊液漏,经保守治疗治愈。随访时间6个月~9年4个月,无复发及脑脊液鼻漏、脑膜炎等并发症。结论鼻内型脑膜脑膨出手术的关键是严密的硬脑膜缝合,避免术后脑脊液漏;确凿的颅骨缺损修补,避免术后复发;妥善处理疝囊,改善鼻腔通气功能。经前额入路修补是治疗鼻内型脑膜脑膨出安全有效的手段,眶上锁孔入路手术创伤小,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3.
罗雅琴  蔡强  黄伟 《中国药物警戒》2022,(10):1073-1077
目的 探讨芪黄益气摄血方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模型小鼠的治疗作用及抗炎机制。方法 5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芪黄益气摄血方高、低剂量组和强的松组,每组10只。采用豚鼠抗小鼠血小板血清(APS)腹腔注射方法,建立ITP模型;注射APS后的第8天开始给药,连续灌胃14 d。观察小鼠一般情况;检测外周血血小板计数(PLT)和血红蛋白(Hb)浓度变化;Elisa法检测血清血小板生成素(TPO)、促炎因子白介素-2(IL-2)、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γ)及抑炎因子IL-4、IL-10、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分离脾脏、胸腺,称重,计算脏器指数;取胸骨做骨髓涂片,显微镜下进行骨髓巨核细胞分类。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PLT、Hb、TPO、IL-4、IL-10、TGF-β1显著降低(P<0.05或P<0.01),骨髓产板巨核细胞数明显减少(P<0.01),血清IL-2、IL-6、TNF-α、IFN-γ以及脾脏和胸腺指数显著升高(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P...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液膜冷却结合辐射冷却的液体姿控火箭发动机为研究对象。采用一体化计算模型分析传热,同时应用有限元方法对在给定温度条件的热结构进行了耦合分析,最后讨论了推力室在外压作用及温度载荷条件下结构的屈曲稳定性。计算结果与参考的试验结果接近,最高温度误差为3.67%,说明该一体化计算传热模型的有效性。考虑热载荷作用得到的屈曲载荷值较不考虑其提高了大约5.79%。该结果为工程设计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注射用尖吻蝮蛇血凝酶( HCA)在神经外科手术中应用的安全性。方法选取2010年9月-2011年4月神经外科手术患者61例为研究对象,术后均给予HCA止血治疗。观察给药前和给药后第3天患者凝血功能、血常规、肝肾功能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HCA用于神经外科手术止血,用药前与用药后第3天,患者生命体征、肝肾、心脏以及凝血功能,均未发生显著性变化,整个试验过程无不良反应。结论注射用HCA在神经外科手术中应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 在神经内镜及手术显微镜下观测内听动脉(internal auditory artery,IAA)的解剖特点,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在12具甲醛固定和3具新鲜成人尸头标本上,采用乙状窦后入路行开颅手术,在模拟手术条件下用各角度神经内镜与显微镜观测内听动脉的起源、分支、走行方向、毗邻关系和常见变异.结果 所有标本均于双侧观察到内听动脉(100%),其中单干17侧(56.7%,17/30),双干9侧(30%,9/30),3干4侧(13.3%,4/30);其起始部的管径0.12~0.28 mm,平均0.22±0.04 am;长度7.12~14.82mm,平均10.18土2.63 mm.30侧中4侧内听动脉(13.3%,4/30)从基底动脉下段发出;26侧(86.7%,26/30)起自小脑前下动脉,其中17侧(65.4%,17/26)发起于小脑前下动脉袢顶附近,9侧(34.6%,9/26)由突入内耳道内的小脑前下动脉发出.所有标本的内听动脉发出后随面神经和前庭蜗神经进入内听道,22侧(73.3%,22/30)位于神经束前下,8侧(26.7%,8/30)位于神经束上方和后方,15例标本(100%)IAA在内听道末端均恒定分为前庭动脉、前庭蜗动脉和耳蜗动脉;通过内镜才能看清神经束腹侧的血管.结论 内听动脉多位于面听神经前下方,手术显微镜无法直接窥及,联合应用手术显微镜和神经内镜,可观测内听动脉颅内段几乎所有行程和毗邻结构.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伴肝转移结直肠癌(CRC)癌组织中增殖和凋亡衔接子蛋白15(PEA15)、锌指蛋白57(ZFP57)的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100例CRC患者,其中40例伴肝转移,60例无肝转移。检测CRC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PEA15、ZFP57的表达。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RC肝转移的影响因素。分析不同PEA15、ZFP57表达的伴肝转移CRC患者生存预后差异。结果:相比于癌旁组织,无肝转移组和肝转移组CRC癌组织中PEA15、ZFP57相对表达量均明显较高(P<0.05);相比于无肝转移组CRC癌组织,肝转移组CRC癌组织中PEA15、ZFP57相对表达量明显较高(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PEA15表达、ZFP57表达均与CRC肝转移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浸润深度T3~T4、有淋巴结转移、PEA15高表达、ZFP57高表达均是CRC肝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PEA15、ZFP57高表达的伴肝转移CRC患者的3年总体...  相似文献   
8.
门脉高压性胃肠病的CT表现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失代偿期肝硬化(decompensated cirrhosis,DCC)患者胃和小肠变化的CT表现及其临床意义.材料和方法:分析55例经临床、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证实为DCC的CT资料.将胃壁厚度>10mm、小肠壁厚度>5mm,作为胃、小肠壁增厚的判断标准.同时观察腹水与脾肿大的存在及其程度和静脉曲张.统计分析DCC病例胃和小肠壁增厚的发生率及其表现类型.结果:DCC病例胃/小肠壁增厚的发生率为85.5%.CT表现类型包括:胃壁增厚(5/27,18.5%)、小肠壁增厚(20/42,47.6%)和二者皆有(22/55,40%).静脉曲张、重度脾肿大、和腹水在有和无胃肠道壁增厚中发生率之间无差异(P>0.05).结论:胃和小肠壁增厚是DCC常见的CT表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室间孔的影像定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30例正常人头颅磁共振成像的室间孔进行观察,了解其位置、形态及大小;同时与脑积水及室间孔区域肿瘤患者的室间孔进行比较。结果室间孔位于大脑内侧、丘脑前端和穹窿之间,平均横径为2.8mm,纵径为2.1mm,双侧室间孔与第三脑室间形成一“Y”形结构。脑积水患者室间孔形态及大小变化非常明显,有时与第三脑室和侧脑室融为一体,形成“兔头征”。室间孔区域肿瘤患者室间孔因肿瘤位置和大小的不同而表现不一。结论室间孔在颅内的位置相对恒定,其位置、大小和形态的改变是颅内病变的重要征象;手术前应根据个体化的原则测量其大小及位置以决定手术的方案。  相似文献   
10.
蔡强  陆芸  孟立民  尹梦帆  郑文源 《山东医药》2012,52(45):22-25,101
目的比较交叉克氏针、锁定钢板、单根顺行髓内针(髓内针)内固定方式对第5掌骨颈骨折的稳定性,寻找较理想的内固定方法。方法选择1例23岁健康男性志愿者,应用三维有限元软件模拟第5掌骨颈骨折内固定模型;其掌骨的形状和特性源于CT扫描图像,模型的正确性通过尸体模型验证。分别用交叉克氏针、锁定钢板、髓内针行内固定,其模型的掌骨头相同节点分别施加垂直载荷100 N,检测其骨折断面的最大相对位移。结果髓内针模型近端骨折块的最大位移为1.138 000 mm,远端骨折块最大位移为0.991 931 mm,髓内针模型远近端骨折块最大相对位移为0.146 069 mm;克氏针模型分别为0.737 305、0.598 466、0.138 839 mm;钢板模型分别为0.350124、0.289 484、0.060 640 mm。结论在骨折内固定稳定性方面,钢板模型明显优于克氏针、髓内针模型;因髓内针对关节周围组织无损伤,可降低关节炎和关节僵直的发生率,故可作为第5掌骨颈骨折的理想内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