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子宫上皮细胞游离亚铁原卟啉(FH)检测联合液基细胞学(TCT)或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对宫颈癌及癌前期病变的筛查效能。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本院妇产科行宫颈癌筛查128例,均行妇科检查、FH、TCT及HPV检测,最终经宫颈组织病理学检查。病理诊断为宫颈癌前病变13例(HSIL 5例、LSIL患者8例),宫颈癌3例,余112例未发现宫颈癌及癌前病变。采用ROC曲线分析3种检测方法单独检测及联合检测对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筛查效能。结果:FH、TCT、HPV检测诊断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14、0.895、0.937,FH检测与TCT检测无差异(P>0.05),HPV检测最优。FH+TCT、FH+HPV、TCT+HPV检测诊断的AUC分别为0.793、0.903、0.950,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FH+TCT(87.19%、71.68%)和FH+HPV(95.01%、85.48%)。结论:子宫上皮细胞稳定性FH检测对宫颈癌的筛查具有操作简单、快速、价格低廉等优点,筛查效果与TCT检查类似,但略差于高危型HPV检测,联合检测可提高其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绝经后压力性尿失禁(SUI)患者盆底支持结构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雌激素受体(ER)与SUI发生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30例压力性尿失禁患者(SUI组)、28例盆底器官膨出(POP)患者(POP组)阴道前壁组织中TGF-β1及ER阳性率,并选择同期30例非卵巢功能性肿瘤和宫颈病变患者作为对照(对照组)。结果SUI组、POP组及对照组患者阴道前壁组织中,TGF-β1表达阳性率分别为20.00%、14.30%、93.33%,SUI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POP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SUI组与POP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3组患者阴道前壁组织中,ER阳性率均不高,在SUI组、POP组及对照组分别为1.66%、1.83%、2.64%。SUI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POP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SUI组与POP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绝经后SUI患者的盆底支持结构的退行性病变与组织中的转化生长因子β1减少及雌激素受体水平低下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压力性尿失禁大鼠耻尾肌和泌尿生殖道结构变化,并通过探寻蛋白基因产物9.5(PGP9.5)及神经肽Y(NPY)的分布变化为压力性尿失禁盆底失神经支配学说寻找进一步证据。方法:取SUI模型大鼠及正常大鼠的耻尾肌、阴道前壁及尿道标本光镜下观察其组织学、形态学差异,并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标本中PGP9.5、NPY表达情况。结果:①通过模拟产伤和绝经可以获得压力性尿失禁的动物模型。对该模型进行尿动力学检查,最大膀胱容量和漏点压均小于正常对照组(P<0.05)。②HE染色显示,模型组耻尾肌、阴道前壁及尿道形态与对照组存在相似的改变,即肌肉含量减少、肌纤维萎缩变性、神经数量下降。③免疫组化染色显示,PGP9.5和NPY存在于耻尾肌及泌尿生殖道结构中,且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中PGP9.5和NPY染色强度显著降低(P<0.05)。结论:盆底肌肉及泌尿生殖道结构改变和神经源性损伤与SUI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绝经后压力性尿失禁(SUI)患者盆底支持结构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胶原蛋白Ⅰ、Ⅲ(CollagenⅠ、Ⅲ)与SUI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30例压力性尿失禁患者(SUI组)、28例盆底器官膨出(POP)患者(POP组)阴道前壁组织中TGF-β1及Collagen阳性率,并选择同期30例非卵巢功能性肿瘤和宫颈病变患者作为对照(对照组)。结果:SUI组、POP组及对照组患者阴道前壁组织中,TGF-β1表达阳性率分别为20.00%、14.30%、93.33%,SUI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SUI组与POP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3组患者阴道前壁组织中胶原Ⅰ含量的表达以辉度值为标准,在SUI组、POP组及对照组分别为98.62、98.15和100.03。SUI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POP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SUI组与POP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3组患者阴道前壁组织中胶原Ⅲ含量的表达以辉度值为标准,在SUI组、POP组及对照组分别为98.46、98.23和100.12。SUI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POP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SUI组与POP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绝经后SUI患者盆底支持结构的退行性病变与组织中的转化生长因子β1减少及胶原蛋白含量水平低下有关。 相似文献
5.
凝血因子Ⅶ(FⅦ)参与外源性凝血途径,是外源性凝血途径的重要启动因子之一。先天性FⅦ缺乏症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不完全隐性遗传性疾病。本文报道了1例先天性FⅦ缺乏症合并宫内占位患者的临床诊治经过,并结合文献复习,探讨该类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治疗年轻患者妇科附件良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0年7月~2011年12月36例妇科附件良性病变行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单孔腹腔镜组),于脐轮上缘做一2 cm弧形切口,置入单孔腹腔镜穿刺套管,建立人工气腹,置入腹腔镜探头及器械进行手术,手术操作步骤同传统腹腔镜手术,并与同期38例传统腹腔镜妇科手术(传统腹腔镜组)进行对比。结果 2组手术均获成功。与传统腹腔镜组比较,单孔腹腔镜手术时间长[单侧卵巢成熟性畸胎瘤/浆液性囊腺瘤剥除术:(50.3±9.1)min vs.(35.6±8.5)min,t=4.340,P=0.000;输卵管整形术:(32.3±7.6)min vs.(15.7±5.3)min,t=5.383,P=0.001;输卵管切除术:(34.1±5.2)min vs.(14.4±3.5)min,t=6.864,P=0.000;输卵管开窗取胚术:(29.6±7.2)min vs.(16.5±5.7)min,t=4.003,P=0.001]。2组术中出血量[(29.9±11.1)ml vs.(30.6±12.0)ml,t=-0.260,P=0.796]、排气时间[(36.5±4.1)h vs.(35.2±5.4)h,t=1.162,P=0.249]、住院时间[(3.4±0.7)d vs.(3.2±0.9)d,t=1.063,P=0.291]和术后病率[8例vs.7例,χ2=0.165,P=0.684]无统计学差异。2组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均无切口疝发生。结论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治疗年轻患者妇科附件良性病变达到了微创与美观的结合,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宫炎平胶囊联合氟罗沙星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7年7月在郑州市第十五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慢性盆腔炎患者180例,根据入院号分为对照组(90例)和治疗组(90例)。对照组口服氟罗沙星片,0.4 g/次,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宫炎平胶囊,0.75 g/次,3次/d。两组患者均经过4周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时间、血清学指标及盆腔炎性包块直径和盆腔积液量。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83.33%和96.6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血红素氧和酶-1(HO-1)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患者这些血清学指标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盆腔炎性包块直径明显缩小,盆腔积液量明显减少,同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上述指标改善后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炎平胶囊联合氟罗沙星治疗慢性盆腔炎可有效降低机体炎症反应,促进临床症状改善,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一、病例摘要患者44岁,因接触性阴道出血1个月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HPV及E6/E7mRNA均阴性,TCT为ASCUS,配对盒基因1(Paired box gene 1,PAX1)低度甲基化,阴道镜下活检病理回示:宫颈低分化癌。肿瘤标记物回示:CEA,HE4,AFP,SCC,CA125,CA199均正常。无血液系统疾病,无其他特殊疾病史。妇科检查可见宫颈后唇内生型肿物,呈菜花状,病灶直径约2.5 cm,阴道后穹窿变浅,双侧骶主韧带弹性可。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PROSIMA盆底重建手术治疗症状性Ⅱ~Ⅲ期盆腔器官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旨在寻找一种治疗POP的理想手术方式。方法对2010年9月至2011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32例症状性POP-QⅡ~Ⅲ期盆腔器官脱垂患者施行PROSIMA修复系统盆底重建手术,采用盆底功能障碍影响问卷简要版(PFIQ-7)和盆腔器官脱垂/尿失禁性功能问卷(PISQ-12)评价其效果,并分析手术并发症情况。结果 32例患者症状均缓解,手术成功率为100%,术中平均出血量为(40.4±13.7)ml,平均手术时间为(65.1±33.5)min,无血管、神经、膀胱及肠道损伤。平均随访时间为(10.1±9.2)个月(3~18个月),无不适、感染及排异情况。2例补片暴露,对症治疗。无新发急迫性及压力性尿失禁。术后3个月PFIQ-7评分(21.4±21.2)分较术前[(69.1±21.6)分]明显降低(P〈0.05)。20例患者术后有性生活,术后3个月PISQ-12评分[(26.7±11.7)分]较术前[(81.3±12.6)分]明显降低(P〈0.05)。结论 PROSIMA修复系统盆底重建手术创伤小、出血少、安全可行,近期疗效好,但其远期疗效及患者性生活质量有待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