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初步探讨重组人p53腺病毒(rAd-p53)鼻咽部瘤内注射前后的鼻咽癌原发灶中胸苷酸合成酶(TS)、谷胱甘肽S-转移酶π(GST-π)和拓扑异构酶Ⅱ(TopoⅡ)的表达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80例晚期鼻咽癌患者治疗前后肿瘤组织中TS、GST-π和TopoⅡ的表达情况。结果常规放化疗组在治疗后其TS、GST-π和TopoⅡ的表达明显升高(P分别为0.01、0.01、0.00),基因治疗组和单纯放疗组其治疗后TS、GST-π和TopoⅡ的表达未见明显改变(P>0.05)。三组间的复发率和转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5)。疗前GST-π阴性患者其复发率和转移率明显低于阳性患者(8.93%vs54.17%,P=0.00)。结论 GST-π蛋白的异常表达与晚期鼻咽癌治疗后复发转移有关。基因治疗晚期鼻咽癌可能通过抑制TS、GST-π、TopoⅡ蛋白表达进而逆转鼻咽癌化疗耐药。 相似文献
2.
3.
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逆转鼻咽癌化疗耐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重组人p53腺病毒(rAd-p53)瘤内注射前后的鼻咽癌原发灶中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ulti-drug resistance-associated protien,MRP)和肺耐药蛋白(lungresistance-related protein,LRP)的表达情况及其意义。方法:71例确诊中晚期鼻咽癌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基因治疗组(27例,行-rAd-p53瘤内注射+同步放化疗)、常规放化疗组(24例)和单纯放疗组(20例)。12例同期门诊活检病理为鼻咽黏膜慢性炎患者作为对照。分别收集治疗前、治疗中鼻咽部瘤体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鼻咽癌组织中P-gp、MRP和LRP的表达情况。结果:鼻咽癌组中P-gp、MRP及LRP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7.7%(41/71)、57.7%(41/71)、53.5%(38/71),黏膜慢性炎组未见P-gp、MRP及LRP表达。基因治疗组治疗前、后原发灶P-gp、MRP和LRP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5.6%和25.9%、63.0%和33.3%、59.3%和2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常规放化疗组治疗前、后鼻咽癌原发灶P-gp、MRP和LRP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2.5%和79.2%、58.3%和70.8%、50%和58.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纯放疗组治疗前、后鼻咽癌原发灶P-gp、MRP和LRP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5.0%和55.0%、50%和40%、50%和5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gp、MRP和LRP与鼻咽癌的内源性耐药相关;p53基因治疗可一定程度逆转鼻咽癌耐药,可能是其治疗鼻咽癌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行重组人p53腺病毒(rAd-p53)瘤内注射前后鼻咽癌原发灶中淋巴管的表达情况。方法 63例确诊中晚期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行rAd-p53瘤内注射+同步放化疗,对照组31例行单纯同步放化疗。分别收集两组的临床资料,采集rAd-p53瘤内注射前后鼻咽部瘤体活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鼻咽癌原发灶组织中淋巴管D2-40的表达情况。结果两组D240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D2-40蛋白表达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rAd-p53可能通过某种机制抑制鼻咽癌淋巴道转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重组人p53腺病毒(rAd-p53)瘤内注射前后鼻咽癌(NPC)组织中p53蛋白和p21WAF1蛋白的表达情况,及其与鼻咽癌近期疗效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2例鼻咽慢性炎组织和63例确诊中晚期鼻咽癌组织的p53和p21WAF1蛋白表达情况。63例中晚期鼻咽癌随机分为2组:p53治疗组(32例):rAd-p53瘤内注射+同步放化疗;常规治疗组(31例):同步放化疗。分析两组治疗前及放疗至20 Gy时p53和p21WAF1蛋白表达情况及其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NPC组织中p53和p21WAF1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9.21%和46.03%,和鼻咽黏膜慢性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PC组织中p53和p21WAF1蛋白表达有相关性(rs=0.556,P=0.000)。放疗前及放疗至20 Gy时,鼻咽癌p53治疗组和p21WAF1蛋白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53蛋白和p21WAF1蛋白阳性表达与1年无瘤生存率有关(P<0.05)。结论 rAd-p53瘤内注射后p53和p21WAF1蛋白的阳性表达可能在抑制鼻咽癌复发或转移进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并预示较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7.
Rho A和Ezrin蛋白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Rho A和Ezrin蛋白表达在鼻咽癌浸润、转移及预后等方面中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方法 用SupervisionTM免疫组化方法 检测Rho A和Ezrin蛋白在150例不同临床分期的鼻咽癌组织及20例鼻咽黏膜慢性炎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①RhoA和Ezrin蛋白在鼻咽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2.7%和74.7%,显著高于黏膜慢性炎组(P均<0.001).②Rho A和Ezrin蛋白表达与鼻咽癌临床分期特别是T分期有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③鼻咽癌组织中Rho A和Ezrin蛋白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486,P=0.000).④Rho A和Ezrin单独或联合表达阳性患者放疗后中位生存时间短于阴性患者(P<0.05).结论 Rho A和Ezrin蛋白表达与鼻咽癌的浸润、转移有密切关系,在鼻咽癌浸润、转移过程中起到协同作用.二者单独或联合表达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窄带成像高清电子鼻咽喉镜对咽喉反流病的诊疗价值。方法:对46例有咽喉反流症状,反流症状指数量表、反流检查计分量表均为阳性,质子泵抑制剂诊断性治疗有效而确诊的咽喉反流病患者的窄带成像高清电子鼻咽喉镜检查的咽喉部特征性表现进行分析。结果:46例咽喉反流病患者的咽喉部表现为:杓状软骨间区红斑(水肿)(71.7%)、会厌充血(67.4%)、咽部孤立(融合)性红斑(65.2%)、咽后壁鹅卵石样改变(65.2%)、后连合肥厚(52.2%)、声带红斑及水肿(47.8%)、声带小结或声带息肉伴声带红斑、水肿(39.1%)、杓状软骨红斑水肿(21.7%)、室带红肿喉室消失(17.4%)、接触性肉芽肿(6.5%)、接触性溃疡(4.3%)、假声带沟(4.3%)。结论:咽喉反流病有特征性的咽喉部表现,窄带成像高清电子鼻咽喉镜操作简便,在咽喉反流病的诊断、治疗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放化疗联合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 rAd-p53)治疗鼻咽癌后对原发灶中CD34标记的微血管密度( CD34-MVD)及血小板( PLT)计数的影响,探讨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63例中晚期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基因组32例给予rAd-p53瘤内注射+同步放化疗;常规组31例仅给予同步放化疗。采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两组患者癌组织中CD34-MVD水平,并检测PLT。结果治疗后基因组鼻咽癌原发灶CD34-MVD明显低于治疗前( P<0.05),而常规组治疗前后CD34-MV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两组PLT均显著下降(P均<0.05),并且基因组下降更明显(P<0.05)。随访3年,基因组和常规组局部复发、远处转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但CD34-MVD表达增加组远处转移率(38.5%)明显高于表达下降组(13.5%)(P<0.05),3年总生存率、无瘤生存率低于表达下降组(P<0.05);PLT增加组与PLT下降组的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3年总生存率、无瘤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放化疗联合基因治疗中晚期鼻咽癌,可使CD34-MVD、PLT计数明显下降。 CD34-MVD过度表达可作为评估远处转移和预后不良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调强放疗时分别联合奈达铂+5-Fu(NF)或奥沙利铂+5-Fu(OF)化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02~2016-05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肿瘤中心收治的40例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其中一组采用调强放疗联合NF方案同步化疗(NF组),另一组则采用调强放疗联合OF方案同步化疗(OF组),每组2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1个月后,两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F组3级以上严重不良反应中,除口腔黏膜反应高于OF组(P0.05)外,其他不良反应两组的发生率均低于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调强放疗联合NF方案与OF方案同步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近期疗效相当,OF组的重度口腔黏膜反应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