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2篇
肿瘤学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目的为了综合评价国内喉鳞状细胞癌(LSCC)患者中人乳头状瘤病毒(HPV)阳性表达的流行现状。方法利用计算机全面、系统地检索各数据库,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收集文献,应用Stata 14.0统计学软件对所提取的数据进行Meta分析,对收集的数据总体情况进行分析,并以地域因素、患者性别、HPV分型(高危型和低危型)、吸烟史、饮酒史、癌症临床特征(分化程度、原发部位及癌症分期)进行亚组分析,采用Revman 5.3统计学软件对亚组分析的结果进行统计学检验,最终得到国内喉癌患者HPV感染情况。结果共纳入13篇文献,国内喉癌患者中HPV总阳性率为12%(95%CI:9%~15%);亚组分析结果:国内喉癌患者中高危型HPV阳性率[10%(95%CI:7%~13%)]较低危型HPV阳性率[3%(95%CI:1%~4%)]高,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 001);无吸烟史的喉癌患者HPV阳性率[19%(95%CI:12%~26%)]较有吸烟史喉癌患者HPV阳性率[7%(95%CI:2%~12%)]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4);无饮酒史的喉癌患者HPV阳性率[12%(95%CI:9%~16%)]较有饮酒史的喉癌患者HPV阳性率[5%(95%CI:3%~8%)]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北方喉癌患者中HPV阳性率[12%(95%CI:7%~17%)]与南方喉癌患者HPV阳性率[13%(95%CI:9%~17%)]、女性喉癌患者HPV阳性率[26%(95%CI:3%~55%)]与男性喉癌患者HPV阳性率[11%(95%CI:7%~15%)]、中低分化的喉癌患者HPV阳性率[15%(95%CI:8%~21%)]与高分化的喉癌患者HPV阳性率[9%(95%CI:6%~13%)]、声门型喉癌的HPV阳性率[10%(95%CI:6%~13%)]与非声门型喉癌患者HPV阳性率[13%(95%CI:7%~19%)]、Ⅰ、Ⅱ期喉癌患者的HPV阳性率[16%(95%CI:10%~21%)]与Ⅲ、Ⅳ期喉癌患者的HPV阳性率[17%(95%CI:10%~25%)]对亚组间差异的检验结果显示无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本研究通过对全国喉癌患者HPV阳性率进行Meta分析,进一步明确了HPV与喉癌患者基本特征之间的关系。国内喉癌患者中存在较低的HPV阳性表达,其中高危型HPV阳性率较低危型高,无吸烟史或饮酒史的喉癌患者HPV阳性率更高。此研究结果对了解国内喉癌发生危险因素的分析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可用来指导HPV阳性喉癌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
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HNSCC)是一种主要来源于上呼吸道、消化道的非角化上皮癌性增生的恶性肿瘤.癌症转移为HNSCC患者预后差及病死率高的常见原因,HNSCC转移机制近年来成为众多学者关注与研究的热点之一.HNSCC的转移常常为癌细胞经上皮间质转...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比分析喉鳞状细胞癌患者有隐匿性淋巴结转移和无隐匿性淋巴结转移患者之间的差异,开发和验证发生隐匿性淋巴结转移风险的预测模型。方法 采取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回顾性收集2005—2018年来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耳鼻咽喉科就诊的喉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在术中均进行了功能性或根治性颈部淋巴结清扫术,将符合条件的136例纳入本研究中,按是否发生隐匿性淋巴结转移分为有隐匿性淋巴结转移组(46例)和无隐匿性淋巴结转移组(90例),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年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肿瘤大小、浸润深度、切缘阴阳性、喉癌分型、会厌前间隙是否受侵、软骨是否受侵、前联合是否受侵等危险因素,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的危险因素进一步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并由此建立一个可以预测其发生风险的预测模型。预测模型公式为:Logit (P)=0.262+1.010×X1+1.624×X2+1.205×X3-1.153×X4-2.270×X5(X1=前联合受侵,X2=肿瘤大小>4~6 cm,X3=肿瘤大小>2~4 cm,X4=中分化,X5=高分化);计算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价模型准确度;利用bootstrap方法对模型进行内验证,用AUC评价模型的区分度,用校准图评价模型的一致性。结果 前联合受侵、病理分级低分化、肿瘤大小(>2~4 cm)是发生隐匿性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AUC为0.767,95%CI为(0.679,0.854),予以bootstrap法内验证:AUC为0.757,95%CI为(0.661,0.841),校准曲线与理想曲线较接近,可认为预测结果与实际结果较一致。结论 前联合受侵、肿瘤大小(>2~4 cm)、病理分级低分化是发生隐匿性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经评价和验证后,得知此风险预测模型对预测是否发生隐匿性淋巴结转移的准确性较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