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瞿志祥 《国外医学(药学分册)》1983,(3)
吞噬刺激肽(Tuftsin,简称吞噬肽)对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具有激素样的调节作用,结构为L-Thr-L-Lgs-L-Pro-L-Agr。它有广泛的生理、药理和免疫学活性,临床主要用于抗菌和抗肿瘤治疗。现已证明,吞噬肽为人IgGH链上的第289~292氨基酸肽段,它的生物学作用是通过巨噬细胞、单核细胞和粒细胞上的特异的吞噬肽受体介导的。目前,正开展吞噬肽的酶促调节机制研究。 相似文献
2.
本公司所辖矿区系职业性肺癌高发区,1975~1979年的年平均标化发病率,有坑下作业史人群为255.24/10万,而无坑下作业史人群则为18.79/10万,前者为后者的13.58倍。 本院建立肿瘤科6年来(1975~1980),因原发性支气管肺癌住院556例中矿工肺癌有439例,本文对上述病例进行临床分析。 相似文献
3.
瞿志祥 《国外医学(药学分册)》1981,(5)
已有报道,左旋咪唑(LMS)可促进细胞免疫反应的大多数指标,其刺激作用常发生于取自老年人、病人和低免疫功能者的细胞上。Pike等用10~(-5)~10~(-3)MLMS体外培养,发现它能增强人血液单核细胞对三个趋化因子的趋化性,但本文作者用正常人和免疫抑制病人的肺巨噬细胞培养,未能证实上述浓度之LMS有明显的胞饮刺激作用,而LMS的代谢产物消旋-2-氧-3(2-巯基乙基)-5-苯咪唑啉(OMPI)却见此现象。De Brabander等最近发现,OMPI、硫醇类化合物、二硫化合物、Vit E和其他抗氧剂均可增强淋巴细胞的活力和功能。他们将人的成纤维细胞在缺乏胱氨酸的培养基中生长,当细胞内谷胱甘肽(GSH)迅速耗尽时,细胞频临死亡,其死因可归咎于氧化性游离基的堆积。OMPI.Vit E和其他合成抗氧剂均可使细胞免于死亡, 相似文献
4.
瞿志祥 《国外医学(药学分册)》1975,(2)
氨苯砜(DDS)的衍生物二甲酰氨苯砜(DFD)具有长效作用,近来在氯喹-抗药性的恶性疟地区代替氨苯砜作为预防用药。作者单用 DFD 高剂量短疗程和低剂量长疗程或与 CP 片(每片含氯喹基质300毫克,伯喹基质45毫克)合并用药以血红蛋白(Hb)、正铁血红蛋白变化作为指标,对人红细胞的毒性进行了观察。 相似文献
5.
瞿志祥 《国外医学(药学分册)》1974,(5)
达到最佳疗效的剂量,病人间有很大的差异。大多数药物的常用剂量,对某些病人可能疗效甚微,而对另一些人则导致严重中毒,完全满意者不多。有时标准给药方案对一些病人不能发挥足够程度的药理效果,往往就误认为这些药无效。值得指出:药物治疗中经常出现的严重不良反应,半数以上是因剂量过高所致。若调节剂量到适合每个病人的要求,用药就可更为安全有效。最佳疗效剂量的确定,可借助于血清药物浓度的测定,从而有助于解释一种药物在常用量下不能产生疗效或产生意外的毒性的原由,这种 相似文献
6.
瞿志祥 《国外医学(药学分册)》1984,(4)
多数抗肿瘤药因抑制免疫反应而限制其应用,亚硝基脲化合物接上葡萄糖分子可降低其对骨髓的毒性。作者在抗瘤最小有效剂量下,比较了三个氯乙基亚硝基脲的葡萄糖衍生物RPCNU、RFCNU 和吡葡亚硝 相似文献
7.
瞿志祥 《国外医学(药学分册)》1985,(3)
作者用左旋咪唑(LMZ)试用于30例眼角膜疱疹病毒感染的病人。男19例、女11例,年龄5~60岁。其中17例有既往史,13例为初发者。按临床标准确诊病例,并作细胞免疫功能(包括E 花结形成细胞数—ERFC,T 细胞数/mm~3和皮试)。所有病例均用碘苷、阿托品作局部治疗。随机选择15例为不给药对照组,15例治疗组,LMZ2.5mg/kg/天,每周连续服药3天,共3个月,记录治疗前后的复发次数和复发间隔。结果表明,对照组急性发作的平均持续时间为35.7天,治疗组为25.1天,10例病人的基质结构和角膜透明度有所改善。试验前,对照组7/15病人有复发史,大约6个月 相似文献
8.
免疫治疗是以药物等调节机体的免疫状态,使机体对疾病产生恰当的免疫应答反应,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免疫治疗涉及机体、疾病和药物三者间复杂的相互关系:机体的免疫状态可左右疾病的过程和影响药物的作用,疾病本身也可改变机体的免疫状态和药物的作用,而药物和疗程选择的恰当与否,又能导致迥然不同的结果。因此,只有掌握这三者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性,才能获得预期的治疗效果。本文就免疫治疗中几个重要环节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出现了免疫佐剂、免疫抑制剂和免疫刺激剂或交替使用免疫刺激剂(Immuno-stimulant)、免疫促进剂(Immunopotentiator)或免疫增强剂(Immunoenhancer)等术语。作者认为,采用免疫调节剂(Immunomodulator)或Immunoregulant)或生物效应修复剂(Mo- 相似文献
10.
nopharmacol 1982,4(3):219;225;235(英文)] NPT15392的化学名为赤-9-(2-羟基-3-壬基)次黄嘌呤,系新型的肌苷类合成免疫调节剂。其作用与异丙肌苷(Isoprinosine)有关。给C57BL/6小鼠口服0.1~10mg/kg的NPT 15392,对T细胞依赖抗原(例SRBC)的抗体反应增强2~3倍,而对T不依赖抗原(例TNP-LPS)的抗体反应却无影响。但有人在Balb/c小鼠上发现,在抗原刺激前给于0.1mg/kg×7天以上的药物,TNP—LPS的抗体反应也增强。比较NPT15392治疗和未治疗小鼠间空斑形成细胞(PFC)的动力学,发现该药并不改变PFC形成的动力学过程,而仅表现出刺激高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