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16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8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我科采用平阳霉素瘤内注射治疗儿童皮肤血管瘤36例,有效率达91.75,治愈27例(75%),好转6例(16.7%),无效3例(8.3%),治愈组无复发病例。认为平阳霉素治疗儿童皮肤血管瘤,方法简单易行,疗程好,毒副反应少,愈后很少留下瘢痕,该法对蔓状血管治疗无效。  相似文献   
2.
80例胃癌根治术体会林元美,吴黎敏,刘国泉,周禾关键词:胃肿瘤,手术外科手术仍是治疗胃癌的主要手段,如何在手术中掌握胃切除范围,合理彻底清除转移淋巴结是提高疗效的关键。本文总结8年来施行胃癌根治Ⅱ式(R2)病例中资料完整的80例,对其术后1,3,5年...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青年人胃癌的诊治经验.方法对35例35岁以下青年人胃癌患者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青年人胃癌女性多发,男女比例1∶1.9.②早期症状不典型,误诊率高,为60.00%.③根治性手术切除率低,为41.93%.④发病部位以胃窦为主,病理以组织分化差为主.⑤转移早、预后差,5年生存率11.43%.结论青年人胃癌发病率低,恶性度高,转移早,误诊率高,欲提高青年人胃癌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观察了胃癌自体可溶性肿瘤抗原协同IL-2诱导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clear cells,PBMC)体外增殖及杀瘤作用.我们以生化方法提取胃癌自体可溶性抗原(rumor soluible antigen,TSA),协同IL-2体外培养淋巴细胞,MTT法测定增殖及杀瘤作用,APAAF法检测细胞表型变化.结果表明,一定剂量TSA可协同IL-2诱导PBMC增殖及杀瘤,单独TSA无此效应.促增殖效应呈时间剂量依赖特征.E/T为80:1时,TSA协同诱导的PBMC杀瘤活性为86.3%,单独IL-2诱导时为48.6%.表型测定表明,TSA协同诱导的PBMC其CD25及CD8表达均显著增高.由此可见,粗提自体胃癌抗原具有诱导T细胞增殖及杀伤肿瘤作用,提示增殖的T细胞可望用于肿瘤的临床过继免疫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生物信息学分析,获取与PTC预后显著相关的基因,为PTC的发病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从NCBI的GEO Databases数据库检索PTC的芯片数据GSE3678、GSE33630和GSE82208,三组基因芯片共包含94例PT...  相似文献   
6.
贲门癌几种手术入路各有优缺点,随着机械吻合的广泛应用,经腹贲门癌切除逐渐被认可。现将我科自2001年1月~2004年1月经腹部切口配合机械吻合行贲门癌切除104例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均为贲门部或胃上部侵及贲门口附近的癌,男性75例,女性29例,年龄(54±9·4)岁(37~76岁)。术前均经胃镜检查及上消化道钡剂造影,确定癌肿不累及食管或浸润食管长度<2 cm。按照国际TNM病理分期:Ib期6例(5·8%),Ⅱ期28例(26·9%),Ⅲa期32例(30·8%),Ⅲb期29例(27·9%),Ⅳ期9例(8·7%)。近端胃大部切除术41例(39·4%),全胃切除术63例(60·6%),…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伊立替康(CPT-11)联合顺铂与依托泊苷(VP-16)联合顺铂(DDP)治疗小细胞肺癌并发胸水的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选择62例小细胞肺癌并发胸水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EP(VP-16+DDP)方案及IP(CPT-11+DDP)方案治疗,同时两组均予胸腔闭式引流,胸腔内注射顺铂。[结果]EP组、IP组胸水吸收率分别为53.1%(17/32)、70.0%(21/30),两者疗效有明显差异(P〈0.05)。骨髓抑制为剂量限制性毒性,两组相当,其中WBC下降:EP组为37.5%,IP组36.7%;PLT下降:EP组为21.9%,IP组为20.0%;Hb下降:EP组18.8%,IP组20.0%;非血液性毒性方面主要为恶心呕吐,延迟性腹泻及脱发,其中恶心呕吐两组相当,但延迟性腹泻及脱发IP组高于EP组,EP组发生率分别为6.25%、12.5%,IP组发生率分别为16.7%、26.7%。[结论]IP方案较EP方案治疗小细胞肺癌并发胸水的近期疗效好,毒副反应可以耐受。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食管上中段鳞癌淋巴结转移特点及对预后的影响 ,探讨合理的淋巴结清扫范围。 方法 对 90例经手术根治性切除及病理证实的食管上中段鳞癌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淋巴结转移率 5 6 .7% ,转移度 11.2 % ,影响淋巴结转移的因素为肿瘤浸润深度及分化 ;有淋巴结转移者 5年生存率 (9.80 % )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43.5 8% ) (P<0 .0 1)。 结论 食管上中段癌淋巴结转移表现为上、下双向性及远距离纵轴扩散的特点 ,淋巴结转移程度是食管癌根治术后最重要的预后因素 ,对病期较早的食管癌病例应适当扩大淋巴结清扫范围 ,选择“三野”淋巴结清扫术。  相似文献   
9.
11例残胃癌手术治疗探讨吴黎敏徐卫萍*林元美李航(福建省莆田县医院,莆田351100;*莆田市医院)残胃癌的治疗同初发胃癌一样,是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但由于胃切除术后,残胃与周围组织、脏器出现粘连及产生一些新的淋巴路引流,所以手术治疗范围及残胃周围...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胃癌全胃切除术后连续性空肠间置代胃消化道重建术的临床应用.[方法]全胃切除后距屈氏韧带50cm处结肠后提起空肠,顶端与食管行端侧吻合(A),在A下方行空肠侧侧吻合(B),在B下方再行空肠侧侧吻合(C),在吻合口B、C降支空肠与十二指肠断端行端侧吻合(D),在D的下方降支空肠和B的下方升支空肠以7号丝线结扎.[结果]本术式有四个吻合口,借助管型吻合器吻合,不费时,手术时间平均3小时,不输血.全组36例患者均得到随访,患者均有食欲感,每日进餐4~6次,体重多恢复至术前水平或有增加,血红蛋白、血清蛋白均在正常范围,患者能从事家务及部分体力劳动,对术后生活质量感到满意.[结论]空肠间置代胃术使食物通过十二指肠符合生理;有效防止了反流性食管炎及倾倒综合征;无需切断空肠,手术省时、简捷安全,是胃癌全胃切除术后一种较为合理的消化道重建术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