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 比较单纯二尖瓣后叶脱垂应用瓣叶切除或人工腱索技术行二尖瓣成形术的手术效果。 方法 2010年12月至2013年12月, 384例患者病因单纯二尖瓣后叶脱垂导致的二尖瓣反流于我科行二尖瓣成形术,其中单纯人工腱索者33例(8.6%)、单纯瓣叶切除者258例(67.2%)。应用倾向评分匹配进行配对,分为人工腱索组(n=32)与瓣叶切除组(n=32),并进行比较。回顾性分析两组围手术期情况及术后随访结果。结果 倾向评分匹配后人工腱索组和瓣叶切除组的各项术前指标无统计学差异。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无围手术期死亡。两组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09、0.013)。人工腱索组使用较大二尖瓣成形环更多(P=0.019)。两组出院前左室射血分数(LVEF)、舒张期二尖瓣跨瓣峰值压差(TMG)均无统计学差异。平均随访(31.8±11.9)个月,两组患者生存、再次手术、≥中度二尖瓣反流、舒张期二尖瓣跨瓣峰值压差、再次手术均无统计学差异,但人工腱索组LVEF为(66.0±4.1)%,瓣叶切除组LVEF为(61.5±5.9)%,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07)。 结论 人工腱索技术和瓣叶切除技术都可以有效地修复二尖瓣后叶脱垂。人工腱索技术与瓣叶切除技术相比更有利于术后左室功能,但两种技术在术后生存及二尖瓣反流情况上并无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重建技术治疗高位骶骨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8例骶骨肿瘤患者采用骶骨肿瘤切除+骨水泥填充+改良Gaveston内固定技术重建。记录术中出血量,休克死亡、骶神经损伤、切口愈合情况及肿瘤术后1年复发等并发症情况。结果手术时间430~720 min,术中出血量平均(2 400±1 656)ml,手术过程中无休克死亡。38例均获随访,时间6~33个月。患者腰骶部疼痛及神经功能有不同程度改善。7例术后出现排尿困难,6个月后恢复;6例术后切口感染延迟愈合;4例术后出现脑脊液漏。2例脊索瘤患者于术后6个月复发,1例转移癌患者3个月复发;1例尤因肉瘤患者13个月复发。2例转移癌患者分别于术后14和20个月因全身衰竭死亡。结论高位骶骨肿瘤切除+骨水泥填充+改良Gaveston内固定技术重建虽然手术时间延长,出血量增加,但腰椎骨盆稳定性重建有利于骨盆和脊柱的稳定性以及神经功能的恢复,术后可早期活动,近期疗效均较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腹主动脉阻断联合内固定重建技术治疗高位骶骨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本院于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38例骶骨肿瘤患者,采用腹主动脉阻断下骶骨肿瘤切除+骨水泥填充+改良Gaveston内固定技术重建。原发性肿瘤29例,转移癌9例。肿瘤位于S1椎体14例,S2椎体12例,S1~S2椎体12例。记录术中出血量、切口愈合、疗效、并发症以及随访情况。结果 手术时间330~420min,手术出血量为(2400±1656)ml,无术中死亡。术后患者腰骶部疼痛及神经功能有不同程度改善。7例术后出现排尿困难,半年后恢复;6例术后切口感染及延期愈合。术后随访6~36个月,复发3例,死亡2例。1例脊索瘤患者术后半年复发,1例尤文肉瘤患者术后2月复发,1例转移癌患者3月复发。2例转移癌患者分别于术后14个月、20个月因全身衰竭而死亡。结论 腹主动脉阻断联合肿瘤切除+骨水泥填充+改良Gaveston内固定技术是治疗高位骶骨肿瘤的有效手段,该术式可以减少出血,保证骶骨肿瘤切除,提高手术的安全性,有利于骨盆和脊柱的稳定性以及神经功能的恢复,术后可早期活动。 相似文献
4.
杨腾蛟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23,23(6)
目的:研究免疫抑制剂结合生物制剂对类风湿关节炎(RA)病人的作用。方法:挑选2019年8月~2021年10月期间于我院治疗的RA98例病人作为此次试验的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两组均采取来氟米特进行治疗,观察组病人在此基础上联合采取阿达木单抗注射液治疗,治疗8周,比较两组病人的治疗效果、免疫相关指标、炎性相关指标、骨代谢相关指标、血清相关标志物、生活质量之间的差异。结果:治疗结束后,两组病人的中医症状方面的评分、晨僵的具体时间、关节压痛数量、肿胀关节数量以及DAS28评分显著改善,且观察组病人的中医症状方面的评分、晨僵的具体时间、关节压痛数量、肿胀关节数量以及DAS28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病人的补体C3、补体C4、IgA、IgG、IgM均显著升高,且观察组病人的补体C3、补体C4、IgA、IgG、IgM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病人的血清炎性相关指标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病人的血清炎性相关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病人的ALP、ⅠCTP、PⅠCP、BGP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病人的ALP、ⅠCTP、PⅠCP、BGP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病人的RF、anti-CCP、OPN均下降明显,且观察组病人的RF、anti-CCP、OPN较对照组病人下降明显(P<0.05);生活质量方面,观察组病人较对照组病人更高(P<0.05)。结论 采用免疫抑制剂结合生物制剂对RA病人进行治疗,病人的骨代谢以及血清学指标显著改善,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骨肉瘤U2OS细胞分泌IL-11的分子机制。方法体外缺氧(1%O2)环境下培养人骨肉瘤U2OS细胞系,同时加入HIF-1α抑制剂孵育,或预先加入不同信号通路抑制剂处理,Western blot检测HIF-1α的蛋白水平,定量PCR检测IL-11的mRNA水平,ELISA检测IL-11的蛋白水平。结果与正常氧环境培养的U2OS细胞相比,缺氧显著诱导U2OS细胞上调HIF-1α的表达,同时促进IL-11的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增加,并具有时间依赖性;加入HIF-1α抑制剂后可显著抑制缺氧诱导的HIF-1α表达以及IL-11的mRNA和蛋白水平;加入JNK信号抑制剂亦显著抑制缺氧诱导的IL-11表达和分泌,上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但HIF-1α的表达无显著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缺氧可通过HIF-1α-JNK信号诱导骨肉瘤U2OS细胞分泌IL-11,从而促进骨肉瘤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6.
<正>原发性肝癌根据其组织学来源可分为肝细胞癌、肝内胆管癌和混合型癌,其中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占比约85%~90%。原发性肝癌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感染乙型肝炎病毒或丙型肝炎病毒、过度饮酒、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食用被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食物,以及其他原因引起的肝硬化等[1]。肝癌恶性程度高,预后较差,自然病程平均生存期仅有1~4个月,发病率居我国第4位,死亡率在我国占第2位,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艾拉莫德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效果及对患者骨密度、骨代谢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9月至2022年7月于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就诊的115例R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与联合用药组,其中采用甲氨蝶呤进行治疗的作为对照组(n=49),采用艾拉莫德联合甲氨蝶呤进行治疗的作为联合用药组(n=66)。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和治疗后的炎症因子水平、骨代谢以及骨密度相关指标,并统计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联合用药组治疗总有效率(95.45%,63/66)高于对照组(79.59%,39/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575,P=0.0079<0.05)。治疗后,两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联合用药组炎症的改善情况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骨密度及骨代谢指标骨钙素N端中分子和总Ⅰ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均较治疗前有所提高,且联合用药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β-胶原降解产物均下降,且联合用药组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用药组不...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免疫抑制剂结合生物制剂对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的作用。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1年10月医院治疗的98例R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来氟米特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阿达木单抗注射液治疗,两组均治疗8周。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免疫相关指标、炎症相关指标、骨代谢相关指标、血清相关标志物。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中医症状评分、晨僵具体时间、关节压痛数量、肿胀关节数量以及RA患者病情评价(DAS28)评分均显著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免疫系统补体C3、补体C4、免疫球蛋白(Ig)A、Ig G、Ig M均显著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血清指标[骨桥蛋白(OPN)、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多肽抗体(anti-CCP)]、炎症相关指标[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降钙素原(PCT)]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骨代谢指标[碱性磷酸酶(ALP)、Ⅰ型胶原羧基末端肽(ⅠCT... 相似文献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