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3篇
临床医学   8篇
神经病学   20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3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4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类白细胞抗原-G蛋白在星形细胞肿瘤组织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胶质瘤存在免疫耐受。而人类白细胞抗原-G(HLA-G)是一种非经典人类白细胞抗原,有研究表明HLA-G作为免疫耐受分子,在肿瘤免疫逃逸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我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蛋白印迹实验观察HLA-G蛋白在星形细胞性肿瘤表达情况。  相似文献   
2.
免疫治疗胶质瘤是最有希望的治疗手段之一,但临床研究却未取得预期疗效。本文综述了胶质瘤组织、血循环中免疫活性细胞功能异常、胶质瘤细胞表达人类白细胞抗原和分泌细胞因子及胶质瘤相关抗原等研究进展,希望为发展胶质瘤的免疫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瑞芬太尼与硝酸甘油控制性降压,对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HH)后颅内动脉瘤夹闭术病人脑氧代谢的影响.方法 颅内动脉瘤夹闭术病人30例随机等分为硝酸甘油组和瑞芬太尼组.手术开始时以15~20 ml/(kg·h)的速率输入4%琥珀酰明胶,使红细胞比容稀释为25%~32%.剪开硬脑膜后,分别泵入硝酸甘油和瑞芬太尼控制性降压,使平均动脉压(MAP)维持在60~65 mmHg.分别于降压前(T1)、降压后30 min (T2)、动脉瘤夹闭后5min (T3)抽取颈内静脉球部血和桡动脉血作血气分析,比较两组对脑氧代谢的影响.结果 血流动力学变化:与同组内T1比较,两组T2、T3的MAP和心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同时间点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脑氧代谢的变化:与同组内T1比较,瑞芬太尼组T2、T3的静脉血氧饱和度(SjvO2)和颈内静脉氧含量(CjvO2)明显升高,动脉-颈内静脉球部m氧差[D(a-jv)O2]和氧摄取率(ERO2)明显降低(P<0.01);两组同时间点(T2、T3)比较,SjvO2、CjvO2、D(a-jv)O2、ERO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瑞芬太尼控制性降压用于AHH后的颅内动脉瘤夹闭术病人,可降低脑氧代谢率,增强脑组织对缺氧的耐受性,比硝酸甘油控制性降压更具优越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内膜剥脱术在症状性颈内动脉狭窄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12年6月~2014年6月间在我院行颈内动脉内膜剥脱术的症状性颈内动脉狭窄病人的23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并随访。结果术后出现暂时性声音嘶哑1例,术侧多发小梗塞灶1例,颈部血肿保守治疗后恢复2例,未见肢体瘫痪、神志不清等严重并发症;术后CTA、DSA检查示颈动脉通畅;随访6月~2年未见血管再狭窄、严重脑缺血表现。结论颈内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症状性颈内动脉狭窄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6.
Functional MRI (fMRI) is widely used as a non-invasive method for the evaluation of pre-operation motor function.However,patients with cortical function impairment,such as those with hemiparesis,can rarely achieve hand clenching,a typical fMRI task for central sulcus identification,and the method is also of limited use in uncooperative children.Thus,it is important to develop a new method for identifying primary motor areas (PMA) in such individuals.This study used corticospinal tractography to identify the PMA in 20 patients with deep-seated brain tumor.Two regions of interest were set within the brainstem for corticospinal tract (CST) fiber tracking:one at the level of the pons and the other at the level of the cerebral peduncle.The CST fiber tracking results and fMRI activation signals were merged with three-dimensional anatomic MRI findings.The consistency of identifying the PMA by CST and fMRI was analyzed.fMRI activation signals were distributed mainly in the contralateral central sulcus around the omega-shaped hand knob.The CST consistently propagated from the pons and cerebral peduncle to the suspected PMA location.There was a good correlation between CST fiber tracking results and fMRI activation signals in terms of their abilities to identify the PMA.The differences between fMRI and CST fiber tracking findings may result from our functional task,which consisted only of hand movements.Our results indicate that 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is a useful brain mapping technique for identifying the PMA in paralyzed patients and uncooperative children.  相似文献   
7.
人类巨细胞病毒与胶质瘤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类巨细胞病毒属β-疱疹病毒亚科,在人群中普遍存在.研究发现,胶质瘤组织存在人类巨细胞病毒;神经干细胞、胶质细胞易感染人类巨细胞病毒;人类巨细胞病毒可诱导细胞恶性转化和关键性细胞调控通路功能障碍,如产生免疫耐受、出现基因突变、细胞周期调控异常、细胞凋亡异常、新生血管形成,有一定致瘤性.因此,人们推测人类巨细胞病毒在胶质瘤发生、发展中可能存在作用.  相似文献   
8.
外伤性后颅硬膜外血肿的救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院自 1990~ 2 0 0 0年共收住外伤性后颅窝硬膜外血肿5 4例 ,占同期硬膜外血肿 (5 0 8例 )的 12 1% ,本文通过分析 ,探讨其救治的方法。1 一般资料1 1 男 38例 ,女 16例 ,年龄 2~ 6 1岁。本组于伤后 30min~7d入院 ,神清 2 4例 ,嗜睡 6例 ,浅昏迷 14例 ,中昏迷 10例 ,有中间清醒期 4例。入院GCS评分 13~ 15分 2 4例 ,9~ 12分8例 ,3~ 8分 2 2例。头痛、呕吐 5 2例 ,双侧瞳孔散大 1例 ,单侧瞳孔散大 3例 ,颈项强直 5 1例 ,巴氏征阳性 6例。1 2 影像学检查  5 1例经CT检查发现 ,MRI检查 3例 ,CT骨窗位发现枕骨骨折 5 …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阿司匹林在烟雾病(MMD)血管搭桥术后脑梗死发生中的预防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9年10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采取血管搭桥术治疗的565例MMD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应用阿司匹林将其分为阿司匹林组(406例)和未应用阿司匹林组(159例,对照组),统计两组患者术后围手术期内脑梗死和术后3个月内脑出血的发生情况等,以明确阿司匹林在MMD术后脑梗死发生中的作用。入院、出院时和术后3个月的神经功能状况采用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评估。结果 565例患者中,26例诊断为术后脑梗死,其中阿司匹林组术后围手术期内脑梗死的发生率为3.2%(13/406),术后3个月内脑出血的发生率为1.2%(5/406);对照组术后围手术期内脑梗死的发生率为8.2%(13/159),术后3个月内脑出血的发生率为0.6%(1/159)。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高血压史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围手术期内发生脑梗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出院mRS评分及出院时神经功能恶化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内脑...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内镜下经鼻入路切除颅咽管瘤的临床经验和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2016年5月使用内镜下经鼻入路切除的65例颅咽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综合评价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及随访结果。结果肿瘤全切52例(80.0%),次全切11例(16.9%),部分切除2例(3.1%);术中发现垂体柄共57例,保留41例(71.9%);术后视力改善31例(47.7%),6例维持在术前水平,1例术后视力下降;术后出现垂体功能下降21例(32.3%);术后短暂性尿崩45例(69.2%),长期尿崩9例(13.8%);4例(6.2%)患者出现脑脊液漏,均伴随颅内感染,均予以再次修补,成功3例,死亡1例;围手术期死亡3例(4.6%)。52例患者接受随访,时间4.0~45.0个月,平均20.8个月,44例(84.6%)恢复正常生活,8例(15.4%)出现肥胖,2例复发,尚无死亡病例。结论内镜下经鼻入路切除颅咽管瘤安全、有效、微创,具有其独到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