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轻型再生障碍性贫血(MAA)患儿的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1月-2009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43例MAA患儿的临床资料。所有患儿诊断后均按照患儿家长意愿选择以下三种治疗方案中的一种:中药组(Ⅰ组,3例):只接受中药治疗;雄激素+中药组(Ⅱ组,10例):接受中药联合康力龙[0.1 mg/(kg.d)]治疗;环孢菌素A+雄激素+中药(Ⅲ组,30例):接受环孢菌素A、康力龙[0.1 mg/(kg.d)]及中药治疗。中位随访时间为42个月(5~116个月)。结果在随访时间内,Ⅰ组3例患儿中仅有1例获得部分缓解,1例在随访73个月时进展为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1例无效;Ⅱ组10例患儿中有3例(30%)获得部分缓解,其余7例(70%)均无效,无一例进展为SAA;Ⅲ组30例患儿中有9例(30%)获得完全缓解,5例(17%)获得部分缓解,1例(3%)在随访至11个月时进展为SAA,其余15例(50%)无效。结论早期给予干预的MAA患儿进展为SAA比率较低。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整体观念,辩证论治的原则指导下,以“见肝之病,当先实脾”为理论依据,从肝胆脾胃的生理联系、病理影响分析病情,论述了慢性胆囊炎采用常规治疗久治不愈者,提出转用补中益气法治疗的心得体会。 相似文献
3.
4.
随着新一代基因测序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与肿瘤发生发展有关的基因被发现,比如最近发现的DNMT3a基因。此基因为急性髓系白血病预后判断提供了新的分子生物学标记。本研究探讨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患儿骨髓中DNMT3a基因的突变情况。选取就诊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儿童血液病诊治中心的57例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患儿,通过PCR直接扩增其骨髓细胞中DNMT3a基因全部23个外显子,并通过直接测序方法与野生型DNMT3a基因比对,检测DNMT3a基因的突变情况。结果表明,在57例患儿中未发现DNMT3a突变热点R882位点的突变,进一步分析其它位点也未发现任何突变。而在这些患儿中AML1/ETO突变10例,CBFB/MYH11突变3例,PML/RARa突变13例,FLT3/ITD突变5例,FLT3/TKD突变1例,既含有PML/RARa又含有FLT3/TKD突变2例。结论:DNMT3a基因虽然在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中有着较高的突变率,且是预后不良的一个独立因素,但其突变率在儿童患者中很低,甚至没有突变。这提示儿童和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的发生可能存在不同机制。 相似文献
5.
6577例输血前和手术前患者HBV、HCV、HIV、梅毒抗体检测结果的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为了减少和避免医院感染和医疗纠纷的发生 ,我院对输血前和手术前患者进行HBVM ,抗HCV抗体 ,抗HIV抗体 ,梅毒抗体的检测。现将 6 5 77例检测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和方法1 1 对象 2 0 0 2年 8月至 2 0 0 3年 5月在我院住院的输血前和手术前患者 6 5 77例 ,健康体检者 2 0 0 相似文献
6.
7.
PI3K/Akt通路与肿瘤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磷酸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 (phosphoinositide 3kinase /protein kinase B,PI3K/Akt)信号通路参与很多重要生物学过程的调控,但其过度激活可导致肿瘤的发生。在正常组织中PI3K/Akt信号转导途径处于活化状态,但是该通路如果被过度激活则可通过下调肿瘤抑制蛋白p53、刺激蛋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从DNA双链断裂同源重组修复角度探讨UNC13D(秀丽新小杆线虫)基因参与Ⅲ型家族性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familial hemophagocytic lymphohistiocytosis type 3,FHL3)的发病机制。利用DNA同源重组修复方法,检测正常对照组及UNC13D基因下调后DR-U2OS细胞同源重组修复率的变化情况,并研究此基因的相关功能。结果表明:下调DR-U2OS细胞的UNC13D基因表达后,同源重组修复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下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UNC13D编码蛋白Munc13-4不仅参与到细胞毒颗粒的胞吐过程中,而且在DNA双链断裂修复中也起作用。结论:UNC13D基因突变可能通过抑制细胞毒颗粒的胞吐和降低DNA双链断裂后的同源重组修复率参与FHL3发病过程,这一研究结果为揭示FHL3的发病机制提供新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10.
本文在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原则指导下,以“见肝之病,当先实脾”为理论依据,从肝胆脾胃的生理联系、病理影响分析病情,论述了慢性胆囊炎采用常规治疗久治不愈者,提出转用补中益气法治疗的心得体会。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