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便秘的有效手术治疗方法。方法不同类型的便秘患者40例,其中13例慢传输型便秘患者及3例混合型便秘患者行全结肠切除术;1例耻骨直肠肌痉挛行耻骨直肠肌部分离断术;4例直肠黏膜脱垂、3例直肠黏膜脱垂伴混合痔及3例混合痔患者行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3例直肠前膨出合并直肠黏膜脱垂患者行STARR手术;9例直肠前膨出患者行经阴道修补术;6例乙状结肠脱垂患者行部分直乙状结肠切除术,其中3例合并盆底疝者加行盆底重建术。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30例患者便秘症状完全消失,8例患者症状明显好转,1例患者诉排气障碍(患者术后证实有抑郁症),1例诉便秘症状无好转(考虑粘连性肠梗阻)。结论对于各种不同病因的便秘要采取不同的手术治疗方式,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2.
我科自1988年以来,对1940例腹部外科手术后应用自拟清积祛蛔汤治疗和预防术后肠功能恢复缓慢和蛔虫上扰,取得显著疗效,现报道于下。1!防床资料本组病例中,男性597例,女性1343例,年龄12-sl岁,平均42.8岁,其中结石性胆囊炎1598例,胆囊息肉193例,阑尾炎27例,胃大部切除16例,直肠癌根治sl例,结肠癌根治10例,其它腹部手术45例(阻塞性黄疽胆肠吻合11例,胰腺囊肿9例,肠梗阻肠切除14例,剖腹探查8例,胃穿孔修补3例)。2治疗方法2.1方剂茵陈、桅子、生大黄、厚朴、黄羊、川棍子、乌梅。使君子、积实、青皮、陈皮、白芍等。2.2… 相似文献
3.
起源于腹膜后潜在腔隙内的原发性腹膜后肿瘤(primary retroperitoneal tumors,PRPTs),临床总的发病率不高,约占全部肿瘤的0.07%~0.2%,手术仍然是治疗PRPTs的重要手段。由于病理组织学类型繁杂多样,目前对其发生原因和生物学行为知之甚少,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核糖体结合蛋白1(RRBP1)与RABEX-5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2015年8月—2016年8月收集外科手术治疗的86例结直肠癌患者的癌组织标本及相对应的癌旁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所有研究对象RRBP1、RABEX-5蛋白的表达水平,分析RRBP1、RABEX-5蛋白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影响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结直肠癌癌组织中RRBP1、RABEX-5蛋白阳性表达率(65.12%和62.79%)明显高于结肠癌癌旁组织RRBP1、RABEX-5蛋白阳性表达率(38.37%和36.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TNMⅢ~Ⅳ期、肿瘤低分化、出现淋巴转移时结直肠癌患者PRRBP1、RABEX-5阳性表达率均升高(P<0.05);RRBP1阳性表达和阴性表达的中位总生存期分别为30个月和20个月,RABEX-5阳性表达和阴性表达中位总生存期分别为31个月和19个月;经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TNMⅢ~Ⅳ期、肿瘤低分化、淋巴转移、RRBP1阳性表达、R...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局部麻醉下外剥内扎术(Milligan‐Morgan)和血管闭合系统(Ligasure)两种不同混合痔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4月至2012年4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普通外科行混合痔切除手术住院患者68例,分为Ligasure手术治疗34例(观察组)和Milligan‐Morgan治疗34例(对照组),手术均采用局部浸润麻醉,术后随访6~36个月,比较两种手术方式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总住院费用,术后住院时间、疼痛程度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对照组、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32.35±10.24)、(20.29±7.88)min,平均术中出血量分别为(29.71±14.67)、(4.97±2.89)mL,平均术后疼痛(最剧烈)分数分别为(5.88±1.12)、(3.47±0.83)分,平均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7.97±2.55)、(2.29±1.17)d,平均住院费用分别为(1541.32±205.91)、(2872.32±652.30)元,两组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住院期间及随访中,除对照组肛门渗液率和术后疼痛评分较观察组高外(P<0.01);两组其他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igasure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短。 相似文献
6.
胃食管分层缝合降低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及狭窄发生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食管癌手术中采用分层缝合或全层内翻吻合法,术后胃食管吻合口瘘及狭窄的发生情况.方法 722例被临床确诊的Ⅰ或Ⅱ(Ⅱa和Ⅱb)期食管癌患者,从2002年6月至2007年1月有235例采用胃食管分层缝合,从1990年1月至2002年5月有487例患者采用全层内翻吻合的方法,回顾性分析24个月内的随访资料,特别是吻合口瘘及狭窄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分层缝合与全层内翻吻合的患者,术后吻合口瘘和狭窄的发生率分别为0%、0.85%(2/235)和5.1%(25/487)、6%(28/4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胃食管分层缝合明显降低了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和狭窄的发生,优于传统的器械或手工行全层内翻吻合方法. 相似文献
7.
抑制LRP16基因的表达降低了MCF-7细胞对5-FU的杀伤敏感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LRP-16基因对MCF-7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潜在的临床意义。方法:既往用逆转录病毒介导RNA干扰的方法,已构建了能不同程度抑制MCF-7细胞LRP16基因表达的细胞系pL668(抑制率60%)、pL374(抑制率90%)及其阴性对照pGFPi细胞系。应用台盼蓝排斥实验法观察三种细胞增殖速率和用细胞周期S期特异性的化疗药物5-FU诱导pL374、pGFPi细胞的死亡情况。结果:pGFPi、pL668、pL374三种转染细胞的增殖能力依次降低(P<0.05)。5FU作用于细胞后,pGFPi从24h开始即有10%以上的细胞死亡,48h死亡率达20%,72h死亡率为75%,至96h基本全部死亡;而pL374在72h以后死亡率才明显上升,96h死亡率达30%。结论:抑制LRP16基因表达,可有效抑制MCF7细胞的增殖,并降低了细胞对5-FU的杀伤敏感性。表明LRP16基因参与了MCF-7细胞周期转化的调节,可能作用于G1/S关卡点。提示该基因在肿瘤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可能是雌激素依赖性乳腺癌的一个良好治疗靶标。 相似文献
8.
胆道镜治疗37例复杂性肝胆管结石的临床体会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纤维胆道镜在复杂性肝内胆管结石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胆道镜治疗37例复杂性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的情况及术后2年内的随访资料。结果37例患者均有一、二级的胆管狭窄,其中17例(17/37)伴有三级胆管开口处狭窄;术后1年随访,21例Ⅲa型以下的患者结石全部排净,结石取净率58%(21/37);三级胆管内有残留结石16例,其中11例(11/16)有三级胆管开口处狭窄,然而有三级胆管狭窄的17例患者只有5例(5/17)结石全部排净,且Ⅲb及Ⅳ型的12例患者均有三级胆管不同程度的结石残留,结石残留与"三级胆管开口狭窄或肝纤维化改变"具有相关性[25%(5/20)vs64.7%(11/17),P<0.01];术后2年随访,既往有残留结石而无三级胆管开口狭窄的5例结石经保守治疗全部排净;仅1例因反复胆管炎、胆管狭窄、结石复发而再次手术治疗。结论彻底解除一、二级等大胆管的狭窄、保持胆汁引流的通畅是治疗复杂性肝内结石的关键;"三级胆管开口狭窄或肝纤维化改变"与结石残留、排石治疗无效等可能具有相关性;胆道镜探查对复杂性肝内结石治疗方法的选择具有重要的指导性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