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627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达均为阴性者153例,为三阴组,其余为非三阴组。结果三阴组年龄≤50岁者90例(58.82%),非三阴组162例(34.17%),两组年龄相比P<0.01。三阴组未绝经者87例(56.86%),非三阴组187例(39.45%),两组绝经情况相比P<0.01。三阴组腋窝淋巴结转移66例(43.13%),非三阴组167例(35.23%),两组腋窝淋巴结转移率相比P<0.05。三阴组临床分期Ⅰ~Ⅱ、Ⅲ级者分别为112、41例,非三阴组分别为282、192例,两组临床分期Ⅲ期比例相比P<0.05。三阴组发生复发、转移者45例(29.41%),其中肺、肝、骨、脑转移分别为18、5、12、3例,局部胸壁复发7例,无对侧乳腺转移病例,随访期内死亡28例(18.30%),除3例死于肺转移并发脑栓塞外,其余均死于远处脏器转移。非三阴组发生复发转移187例(18.35%),其中肺、肝、骨、脑转移分别为14、9、35、5例,局部胸壁复发17例,对侧乳腺转移7例,随访期内死亡53例(11.18%),两组复发转移率、死亡率相比P均<0.05。三阴组的5年无病生存率为70.6%,生存率为81.7%,非三阴组分别为81.65%、88.81%两组相比P均<0.05。结论三阴性乳腺癌发病年龄较轻,未绝经者较多,淋巴结转移率较高,组织学分级较高,术后复发转移率高,5年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较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浸润性微乳头状癌(invasive micropapillary carcinoma,IMPC)和浸润性导管癌(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IDC)的差异,分析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0月至2007年11月51例浸润性微乳头状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选取同期临床病理资料完整的102例浸润性导管癌患者做对照.结果 浸润性微乳头状癌和浸润性导管癌的乳头侵犯、淋巴管侵犯、淋巴结转移率、淋巴结转移水平、软组织侵犯、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in receptor,PR)、三阴(ER,PR,HER2均为阴性)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闭经状态、发病侧别、淋巴结转移个数、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表达及局部复发和远处器官转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浸润性微乳头状癌组中位随访时间46个月(16~ 75个月),3年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分别为90.2%和84.3%.结论 浸润性微乳头状癌是一种呈现侵袭性生长方式的少见乳腺癌类型,具有嗜淋巴特性和易发结外软组织侵犯的特点.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高表达激素受体,三阴乳腺癌比例较少.  相似文献   
3.
智英辉  尼杰  田秀芳  张敏  只向成 《重庆医学》2012,41(27):2812-2815,2905
目的探讨雄激素受体(AR)在三阴性乳腺癌(TNBC)的表达及其预后意义。方法免疫组化检测AR在153例TNBC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TNBC的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及其预后意义。结果 TNBC中AR阳性率为28.1%,与AR阴性者相比,受体阳性者具有更高的淋巴结阳性率。单因素分析显示,AR阳性与TNBC的5年无疾病进展时间(DFS)和总生存时间(OS)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阳性率是影响TNBC 5年DFS和OS的独立预后因素,AR与TNBC的5年DFS具有相关性。结论 TNBC中AR阳性者预后差,AR可能成为TNBC的治疗新靶点。  相似文献   
4.
尼杰  智英辉  翟振  只向成 《山东医药》2013,53(16):30-32
目的分析乳腺癌术后骨转移患者的预后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01年12月~2006年12月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乳腺癌术后首次发生远处转移且为骨转移的患者376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病理资料,并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逐步回归性分析。结果本组死亡260例,中位生存时间为33.0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分子分型、乳腺癌术后是否规范化疗以及是否相继出现内脏转移与骨转移预后有关(P均<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分子分型、组织学分级、术后是否规范化疗和相继有无内脏转移与骨转移后预后有关(P均<0.05)。结论分子分型差、肿瘤组织分级高、术后未行规范化疗以及相继出现内脏转移是骨转移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尼杰  智英辉  只向成 《天津医药》2013,41(4):317-320
【摘要】目的 探讨P53对三阴性乳腺癌(TNBC)预后的意义及其与铂类化疗药物敏感性的关系。方法选取 291例原发性乳腺癌患者的新鲜癌组织(新发组),采用肿瘤原代细胞胶原凝胶体包埋化疗药物敏感性检测技术(CD-DST法)进行常用化疗药物(多西他赛、表柔比星、吡柔比星、诺维本、顺铂)的体外检测,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患者中P53的表达,分析其与各临床病理特征及化疗药物敏感性的关系。同时回顾性收集有完整临床和随访资料及完整的生物学指标检测结果的153例TNBC患者资料作为随访组,采用Cox回归分析影响患者无瘤生存期的因素。结果 291例原发性乳腺癌患者中,TNBC患者43例,其中P53阳性表达率为62.79%(27/43),高于非三阴性乳腺癌(30.65%,76/248)。在组织学Ⅲ级患者中,P53的阳性表达率为66.04%,高于组织学Ⅰ级(23.73%)和Ⅱ级(30.17%)的阳性表达率。P53是影响TNBC患者无瘤生存期的影响因素,其阳性表达者的5年无瘤生存率低于阴性者(69.7% vs 89.4%,P = 0.001)。对顺铂化疗药物敏感的TNBC中P53阳性表达率低于耐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8)。结论 P53阳性是判断TNBC预后较差的指标之一,其表达和铂类化疗药物敏感性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