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不同清甲剂量131I对中低危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rcinoma, DTC)患者治疗效果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9月四川省肿瘤医院收治的已行甲状腺全切除术和颈部淋巴清扫术,且术后采用131I清甲治疗的54例DTC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131I清甲剂量大小分为小剂量治疗组(1.11GBq, 21例)和大剂量治疗组(3.70GBq, 33例),比较两组间清甲治疗效果和免疫功能变化差异。结果 治疗后6个月左右,两组间治疗后反应完全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6,P=0.936);清甲治疗后5~7天与治疗前比较,免疫功能均有降低(P<0.001),大剂量组比小剂量组的免疫功能降低幅度更大(P<0.05);治疗后6个月左右,两组间免疫细胞百分比值(Treg细胞除外)基本恢复到治疗前水平(P>0.05)。结论 对于中低风险DTC患者而言,大剂量和小剂量清甲治疗后反应完全率接近,而小剂量治疗组在短期内对免... 相似文献
2.
脑胶质瘤是颅内最常见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肿瘤, 术后放疗是其重要治疗手段。目前CT和MRI在脑胶质瘤放疗靶区设计中被广泛应用, 但对于肿瘤范围、复发、放射性坏死、预后等方面的评估仍然存在一定不足。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ET)-CT将PET的分子影像与CT的解剖结构影像融于一体, 在脑胶质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随着多模态影像技术在放疗中推广应用, PET-CT分子影像作为重要的补充, 有助于脑胶质瘤靶区的勾画和精准放疗的开展, 有益于脑胶质瘤患者的预后和随访。本文对PET-CT在脑胶质瘤诊断、治疗及随访中的应用和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治疗前18F-FDG PET/CT原发灶图像参数及临床资料对治疗后新发远处转移的预测价值,为NSCLC患者的临床治疗和随访模式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至2021年7月在四川省肿瘤医院行18F-FDG PET/CT检查并经病理证实为NSCLC的患者118例,初诊时均未发现确切的远处转移。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PET代谢参数、CT影像特征、临床资料并确定预测远处转移的因素并计算最佳截断值。结果:118例患者中,21例患者在治疗后两年内出现了不同部位的远处转移,包括8例脑、7例骨、4例肾上腺、4例肺及肝脏、心包及远处淋巴结各1例。单因素分析显示临床资料中治疗方案、TNM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与远处转移相关(P <0.05),18F-FDG PET/CT原发灶代谢参数[最大标准化摄取值(maximum standardized uptake value,SUVmax)、肿瘤代谢体积及病变糖酵解总量]及CT影像特征肿瘤最大径(Dmax)与远处转移相关(P <... 相似文献
5.
目的:自动化合成Al18F-1,4,7-三氮杂环壬烷-1,4,7-三乙酸(NOTA)-成纤维细胞激活蛋白抑制剂(FAPI)-04,并进行体内显像,评估其诊断肿瘤的效能。方法:利用All-in-one型自动合成模块合成Al18F-NOTA-FAPI-04,并进行质量分析;取3只正常BALB/c小鼠和3只4T1小鼠乳腺癌荷瘤小鼠进行PET/CT显像,观察体内Al18F-NOTA-FAPI-04分布情况;对1例肝细胞肝癌患者(男,51岁)进行Al18F-NOTA-FAPI-04和18F-FDG PET/CT显像,评估其对肝癌的诊断效能。结果:自动化合成Al18F-NOTA-FAPI-04的时间约为35 min,合成产率约为(25.2±1.9)%(衰减校正后,n=3),产品为无色透明溶液,pH值为7.0~7.5,其比活度为(46.11±3.07)GBq/μmol(衰减校正后,n=3),放化纯大于99.0%,室温放置6 h后放化纯仍大于98.0%。小鼠体内显像示Al18F-NOTA-FAPI-04的生理性摄取主要在胆道系统和膀胱中,且高度浓聚于肿瘤病灶区域;肝细胞肝癌患者PET/CT显像示Al18F-NOTA-FAPI-04和18F-FDG PET/CT在胸骨旁淋巴结、膈上前组淋巴结、肝门区淋巴结、胰十二指肠韧带区淋巴结、腹主动脉旁淋巴结的靶本比值(TBR)分别为4.1、8.9、5.4、4.8、2.2和1.0、2.8、5.0、2.1、1.1。结论:基于All-in-one型自动合成模块合成Al18F-NOTA-FAPI-04,合成时间较短、产率高、稳定性好,高度浓聚于病灶区域,其PET图像对比度高,诊断性能优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细针穿刺细胞学(fine needle aspirates cytology,FNAC)及穿刺洗脱液甲状腺球蛋白测定(thyroglobulin measurement in fine needle aspirates wash-out,FNA-Tg)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FNAC和FNA-Tg并最终经病理证实的初次诊断PTC患者104例。评价不同FNA-Tg阳性标准的敏感性、特异性,比较FNAC、FNA-Tg以及二者联合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能,分析淋巴结大小、血清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hyroglobulin antibody,TgAb)对诊断效能的影响。结果: FNA-Tg的最佳截断值为5.88ng/mL;以FNA-Tg/血清甲状腺球蛋白>1、FNA-Tg>1.00ng/mL、FNA-Tg>5.88ng/mL为阳性标准诊断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分别为91.95%、98.85%、96.55%;特异性分别为81.82%、86.36%、100.00%。FNA-Tg联合FANC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7.70%、100.00%,诊断效能优于单独使用FNAC(P=0.008)。淋巴结大小影响FNAC的诊断效能(P=0.005)而并不影响FNA-Tg的诊断效能(P=0.120);血清TgAb水平对FNAC、FNA-Tg的诊断效能影响均不明显(P>0.05)。结论: FNA-Tg诊断PTC淋巴结转移有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且不受淋巴结大小、血清TgAb是否阳性的影响;联合FANC能提高诊断的敏感性和准确度。当FNAC阴性或诊断存疑时,FNA-Tg能为PT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 探讨可抑制胃肠道蠕动进而降低胃癌患者PET/CT检查图像病灶融合不良率的解决方案,并从定量参数的测量准确性分析其临床意义。 方法 纳入我院2020年1月~2020年5月间因临床怀疑胃部肿瘤行PET/CT检查的患者87例。将同层智能感兴趣区(ROI)边界勾画技术作为PET/CT图像融合质量判定方法,将融合效果分为融合良好(可以满足诊断需要)与融合不良(无法满足诊断需要)两类。患者图像行融合效果判定,其中融合不良患者23例,对融合不良的患者胃部再充盈(嘱患者床边饮用500mL水)后即行局部单床位PET/CT显像,用同样的方法再次判断图像融合效果。将23例患者首次显像的图像作为对照组,胃部再充盈后显像的图像作为观察组,对两组图像的病灶肿瘤最大标准率摄取值(SUVmax)、肿瘤代谢体积值(MTV)做统计学比较。 结果 首次成像,87例患者23例图像融合不良,占26-44%;23例行胃部再充盈后采集的患者中,图像融合不良的患者1例,占4.44%。观察组与对照组图像的病灶MTV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0, P>0.05);SUVmax对照组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33, P<0.05)。 结论 再充盈法较常规法可以明显降低胃癌患者PET/CT检查中病灶图像融合不良率,且对半定量参数SUVmax的测量起到统计学意义的改善,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8.
陆皓程祝忠王丹龙海飘陈世容姚玉唐 《中国医疗设备》2020,(9):93-96
目的通过对35例肺癌脑转移患者行18F-FDG PET/CT多时相显像,探讨各定量参数最佳采集前代谢时间。方法基于视觉分析法制定出本实验的入组条件,按入组条件搜集2019年8月至11月间临床怀疑肺腺癌(经病理证实)颅内转移需行18F-FDG PET/CT显像患者35例,行常规PET/CT全身显像及2、4、6 h头部多时相显像,对半定量参数SUVmax、MTV40%、T/NT值的走势行折线图分析和统计学比较。结果4个时相SUVmax值分别为7.15±0.74、8.51±0.56、10.37±1.01、9.17±1.01,MTV40%值分别为5.92±5.02、6.50±5.36、5.30±4.42和4.52±4.10 cm^3,各时相测量值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且,SUVmax与MTV40%随循环时间延长均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峰值拐点分别出现在4 h和2 h。T/NT值分别为0.84±0.15、1.07±0.20、1.61±0.23、1.97±0.50,各时相计算值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随循环时间延长T/NT值保持波动上升趋势。结论在肺癌脑转移患者18F-FDGPET/CT显像时,延迟采集可以解决因正常脑组织生理代谢过高而导致的常规显像所得图像对比度无法满足诊断需要的问题。且在做定量诊断以及疗效评价时,2 h延迟显像测算出的SUVmax值以及4 h延迟显像测算出的MTV值更加具有代表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细针穿刺细胞学(fine needle aspirates cytology,FNAC)及穿刺洗脱液甲状腺球蛋白测定(thyroglobulin measurement in fine needle aspirates wash-out,FNA-Tg)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FNAC和FNA-Tg并最终经病理证实的初次诊断PTC患者104例。评价不同FNA-Tg阳性标准的敏感性、特异性,比较FNAC、FNA-Tg以及二者联合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能,分析淋巴结大小、血清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hyroglobulin antibody,TgAb)对诊断效能的影响。结果: FNA-Tg的最佳截断值为5.88ng/mL;以FNA-Tg/血清甲状腺球蛋白>1、FNA-Tg>1.00ng/mL、FNA-Tg>5.88ng/mL为阳性标准诊断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分别为91.95%、98.85%、96.55%;特异性分别为81.82%、86.36%、100.00%。FNA-Tg联合FANC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7.70%、100.00%,诊断效能优于单独使用FNAC(P=0.008)。淋巴结大小影响FNAC的诊断效能(P=0.005)而并不影响FNA-Tg的诊断效能(P=0.120);血清TgAb水平对FNAC、FNA-Tg的诊断效能影响均不明显(P>0.05)。结论: FNA-Tg诊断PTC淋巴结转移有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且不受淋巴结大小、血清TgAb是否阳性的影响;联合FANC能提高诊断的敏感性和准确度。当FNAC阴性或诊断存疑时,FNA-Tg能为PT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0.
脑胶质瘤是颅内最常见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术后放疗是其重要治疗手段。目前CT和MRI在脑胶质瘤放疗靶区设计中被广泛应用,但对于肿瘤范围、复发、放射性坏死、预后等方面的评估仍然存在一定不足。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ET)-CT将PET的分子影像与CT的解剖结构影像融于一体,在脑胶质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随着多模态影像技术在放疗中推广应用,PET-CT分子影像作为重要的补充,有助于脑胶质瘤靶区的勾画和精准放疗的开展,有益于脑胶质瘤患者的预后和随访。本文对PET-CT在脑胶质瘤诊断、治疗及随访中的应用和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