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18篇 |
免费 | 38篇 |
国内免费 | 21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2篇 |
儿科学 | 1篇 |
妇产科学 | 8篇 |
基础医学 | 51篇 |
口腔科学 | 8篇 |
临床医学 | 89篇 |
内科学 | 69篇 |
皮肤病学 | 15篇 |
神经病学 | 13篇 |
特种医学 | 31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10篇 |
外科学 | 63篇 |
综合类 | 223篇 |
预防医学 | 96篇 |
眼科学 | 13篇 |
药学 | 126篇 |
1篇 | |
中国医学 | 131篇 |
肿瘤学 | 2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篇 |
2023年 | 16篇 |
2022年 | 15篇 |
2021年 | 30篇 |
2020年 | 15篇 |
2019年 | 10篇 |
2018年 | 12篇 |
2017年 | 9篇 |
2016年 | 15篇 |
2015年 | 14篇 |
2014年 | 26篇 |
2013年 | 30篇 |
2012年 | 37篇 |
2011年 | 56篇 |
2010年 | 54篇 |
2009年 | 58篇 |
2008年 | 38篇 |
2007年 | 26篇 |
2006年 | 34篇 |
2005年 | 30篇 |
2004年 | 48篇 |
2003年 | 30篇 |
2002年 | 28篇 |
2001年 | 21篇 |
2000年 | 42篇 |
1999年 | 24篇 |
1998年 | 34篇 |
1997年 | 35篇 |
1996年 | 34篇 |
1995年 | 22篇 |
1994年 | 20篇 |
1993年 | 16篇 |
1992年 | 16篇 |
1991年 | 23篇 |
1990年 | 12篇 |
1989年 | 9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6篇 |
1983年 | 5篇 |
1982年 | 3篇 |
1978年 | 1篇 |
1965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专题报道婴儿腮腺血管瘤者较少见,本组54例婴儿腮腺血管瘤,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其中毛细血管瘤37例,海绵状血管瘤8例,混合型血管瘤8例,淋巴管血管瘤1例。按血管内皮细胞增生程度,组织学分为Ⅲ级:I级13例,Ⅱ级21例,Ⅲ级20例。对本瘤的治疗方案、血管瘤自行消退机制进行了探讨,并提出本瘤以手术治疗为最佳方案以及并发症的予防。 相似文献
3.
复方丹参胶囊质量控制标准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 TLC法鉴别复方丹参胶囊中高原丹参、三七及冰片 ;利用薄层扫描法测定高原丹参中丹参酮 A的含量 :甲醇提取液点样 ,石油醚 -醋酸乙酯 -冰醋酸 ( 8∶ 2∶ 0 .5)展开两次 ,4 80 nm扫描法测定。 5批样品每粒胶囊均含丹参酮 A0 .4 59~ 0 .557mg。 相似文献
4.
5.
6.
炎性介质CRP与SAA在结直肠癌术前分期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C反应蛋白(CRP)和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对结直肠癌术前分期的价值。方法纳入病理诊断为结直肠癌患者127例,所有患者于术前第3天测定血清CRP和sAA的水平,分析CRP和SAA术前水平与术后病理分期的关系。结果CRP和SAA在结直肠癌不同的TNM分期、N分期和M分期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d0.005)。SAA诊断Ⅱ~Ⅳ期结直肠癌的ROC曲线下面积A1=0.673(P=0.003),取2.700mg/L为分界点,诊断的准确度为69.9%,敏感度为72.3%,特异度为54.5%。SAA诊断淋巴结转移结直肠癌的ROC曲线下面积AZ=0.631(P=0.013),取3.295mg/L分界点,诊断的准确度为61.O%,敏感度为70.O%,特异度为51.9%。结论炎性介质CRP和SAA与结直肠癌分期的进展有关,SAA具有筛选Ⅱ~Ⅳ期需要接受新辅助治疗的患者以及评估是否有淋巴结转移的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7.
摘要目的比较短双脉冲序列MR成像方案与标准六脉冲序列多参数MR成像方案对有临床意义的前列腺癌的诊断效能。材料与方法本研究符合HIPAA标准,并获得区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探究腺苷脱氨酶(ADA)、胸水结合分歧杆菌脱氧核糖核酸(TB-DNA)、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实验(T-spot)或联合检测在结核性胸膜炎(TBP)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选取上虞人民医院2016年6月—2018年6月疑似TBP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以经皮穿刺胸膜活检确诊为TBP患者48例作为TBP组,其余非TBP胸膜炎患者28例作为非TBP组,检测并比较两组胸腔积液中ADA,TB-DNA和外周血T-spot水平。并分析单独检测和3种方法平行联合诊断的诊断效能。结果 TBP组ADA水平高于非TBP组,TBP组的TB-DNA和T-spot阳性率也高于非TBP组(P?<0.05)。ADA和TB-DNA具有较高的特异性(85.71%和96.43%),T-spot的敏感性(81.25%)高于ADA和TB-DNA(P?<0.05),其特异性低于ADA和TB-DNA(71.42%)(P?<0.05)。ADA+T-spot和ADA+TB-DNA+T-spot的敏感性(87.50%和91.67%)和阴性预测值(77.78 % 和82.61%)均高于ADA+TB-DNA(68.75%和62.50%)(P?<0.05)。而ADA+TB-DNA的特异性(89.29%)高于ADA+T-spot和ADA+TB-DNA+T-spot(60.71%和67.86%)(P?<0.05)。TB-DNA+T-spot、ADA+T-spot及ADA+TB-DNA+T-spot平行联合检测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66(95% CI:0.614,0.879)、0.849(95% CI:0.802,0.989)和0.917(95% CI:0.831,1.000)。结论 ADA、TB-DNA和T-spot 3种方法各有特点,T-spot敏感性较好,ADA和TB-DNA特异性高,3种方法平行联合检测可提高TBP诊断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后路经伤椎单节段与双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胸腰段骨折患者根据固定方式不同分为单节段组(采用后路经伤椎单节段固定,33例)和双节段组(采用经伤椎双节段固定,37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天数、围手术期并发症、术后24个月ODI、术后伤椎高度矫正率、术后24个月伤椎高度矫正丢失率、术后Cobb角矫正率及术后24个月Cobb角矫正丢失率。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24个月。两组患者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伤椎高度矫正率、术后Cobb角矫正率、术后24个月ODI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24个月伤椎高度矫正丢失率、术后24个月Cobb角矫正丢失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经伤椎单节段与双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均能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单节段固定手术时间及出血量较少,双节段固定够有效恢复并维持椎体高度、减少术后后凸畸形矫正丢失。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