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9篇
综合类   4篇
中国医学   15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联用参麦注射液和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休克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6,自引:7,他引:6  
目的 :观察联用参麦注射液和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休克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6 2例休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 32例和对照组 30例。 2组患者常规治疗相同 ,治疗组加用参麦注射液和复方丹参注射液。观察 2组患者治疗后的血压、心率、尿量、意识复常时间以及肢厥、出汗、紫绀、指压复常时间 ,并比较疗效。结果 :治疗组有迅速升压和稳压的效应 ,随着血压的回升 ,主证很快消失 ,临床总有效率治疗组 (96 .87% )明显优于对照组(73.33% ) ;血压、心率、尿量及主要症状、体征的复常时间治疗组均明显短于对照组 (P均 <0 .0 1)。结论 :联用参麦注射液和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休克能明显提高疗效 ,缩短病程 ,逆转和阻断休克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人参皂苷对烫伤脓毒症大鼠CD19细胞和NK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对烫伤后脓毒症大鼠CD19细胞(B淋巴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66只被随机分为脓毒症组(n-24)、人参皂苷组(n-24)和对照组(n-18);将大鼠用沸水致背部30%总体表面积Ⅲ度烫伤,烫伤后12h经腹腔注射内毒素(5mg/kg)予以“二次打击”,制成烫伤脓毒症模型。各组分别于“二次打击”后12、24和72h活杀大鼠,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大鼠外周血中CD19细胞和NK细胞占淋巴细胞的百分比。结果:“二次打击”后大鼠外周血中CD19细胞和NK细胞活性均显著下降,此过程随时间延长而加重,各时间点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O.01);内毒素打击后24h和72h人参皂苷组CD19细胞和NK细胞占淋巴细胞百分比均显著高于脓毒症组(P均〈O.01)。结论:烫伤和内毒素“二次打击”后外周血中CD19细胞和NK细胞活性显著下降,人参皂苷可有效恢复其功能,显著改善烫伤脓毒症时细胞免疫功能受抑状态。  相似文献   
3.
亚低温联合生脉注射液成功救治重症热射病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亚低温联合生脉注射液成功救治1例重症热射病(HS)患者,报告如下。1病历简介患者男性,40岁。2006年7月5日16:20,患者在室外高温环境下骑三轮车时突发意识不清、四肢抽搐、呼吸费力、牙关紧闭、全身发烫,但无口吐白沫、无二便失禁。10 m in后“120”急救医护人员到现场物理降温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与参麦注射液联用治疗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MODS患者4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6例与对照组1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与参麦注射液,分别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受损脏器功能指标变化与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脏器功能指标改善明显,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乌司他丁与参麦注射液联合治疗MODS具有抑制炎症反应,改善脏器功能,有效地阻断或逆转MODS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温州地区推广亚低温治疗(HT)对心肺复苏(CPR)后昏迷患者预后的影响。 方法温州地区成立1家推广示范基地及10家推广基地,自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对CPR后昏迷患者实施HT。记录所有患者亚低温治疗相关信息,比较推广期间3年患者ICU出院存活率、神经功能恢复良好率及严重致残率。 结果推广期间共对133例CPR后昏迷患者实施HT,推广第1年、第2年、第3年分别为28、46、59例。推广第1年、第2年、第3年达到目标体温时间[8.0(3.0,18.8)、10.0(4.8,20.0)、6.0(2.0,12.0)h]、药物使用率[17(60.7%)、43(93.5%)、42(71.2%)]及肌松剂使用率[0(0%)、1(2.2%)、13(22.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 = 10.475,P = 0.005;χ2 = 12.250,P = 0.002;χ2 = 17.647,P < 0.001)。推广期间ICU出院存活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严重致残率呈现逐年下降趋势;但3年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 = 2.537,P = 0.281;χ2 = 0.308,P = 0.857)。推广3年间神经功能恢复良好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12.232,P =0.002),且推广第3年较第1年及第2年神经功能恢复良好率更高[16(27.1%)、1(3.6%)、3(6.5%),P均< 0.017]。 结论规范化的HT能有效地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6.
连梅清金汤治疗喉源性咳嗽82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喉源性咳嗽以喉痒干咳为主要症状 ,常因误治或治疗不当所致 ,反复发作 ,缠绵难愈。笔者自 1 994年以来用连梅清金汤治疗本症 82例 ,并与西药治疗的 6 4例进行对照观察 ,临床疗效满意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1 46例均为门诊病人 ,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 82例 ,其中男 39例 ,女 43例。年龄 5~ 75岁 ,平均 34岁。病程 7天~ 1 8个月 ,平均 2 3.5天。对照组 6 4例 ,男 2 8例 ,女36例。年龄 7~ 72岁 ,平均 33岁。病程 5天~1 2个月 ,平均 2 2 .8天。临床表现主要为阵发性干咳 ,或咳必喉痒 ,甚则呛咳连续不断 ,以致面红耳赤 ,努…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药疹的临床效果。方法患者66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除不给予中药外,其它治疗措施同观察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药疹效果优于单纯西医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对脓毒症患者血清炎症介质释放的影响。方法:将60例符合脓毒症诊断标准的急诊危重病患者,排除恶性肿瘤,妊娠患者,随机分为参麦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资料具有可比性。在相同基础治疗条件下,参麦组增加参麦注射液50mL静滴,12h1次,连续用7天。分别于治疗前、治疗第3天和第7天抽取外周静脉血,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IL-8和IL-10水平,并记录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加用参麦注射液治疗后不同时间点血清TNF-α、IL-1β、IL-6、IL-8和IL-10水平及A-PACHEⅡ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参麦注射液可降低脓毒症患者的血清TNF-α、IL-1β、IL-6、IL-8和IL-10水平,抑制过度的炎症反应,调节患者免疫功能,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体外培育牛黄对急性脑出血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者用药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的影响。方法将50例急性脑出血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体外培育牛黄加常规治疗)与对照组(常规治疗)各25例,疗程7d;采用ELISA法分别检测患者用药前(发病后24h内)、用药后7d血清TNF-α、IL-6含量。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血清TNF-α、IL-6浓度较对照组下降。结论体外培育牛黄能显著抑制急性脑出血后炎性细胞因子的释放,常规治疗加用体外培育牛黄有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对烫伤脓毒症后CD45^+细胞和白细胞介素-2(IL-2)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66只,随机分为脓毒症组(24只)、人参皂苷组(24只)和对照组(18只);将大鼠用沸水致背部30%总体表面积Ⅲ度烫伤,烫伤后12h经腹腔注射内毒素(5mg/kg)予以“二次打击”,制成烫伤脓毒症模型。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大鼠外周血中CD45^+细胞的细胞数;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IL-2的含量。结果:“二次打击”后大鼠外周血中CD45^+细胞比例和IL-2水平显著下降;此过程随时间而加重,各时间点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用药后24h、72h人参皂苷组CD45^+细胞占淋巴细胞百分比和IL-2水平显著高于脓毒症组(P〈0.01)。结论:烫伤和内毒素“二次打击”后外周血中CD45^+细胞比例和IL-2水平显著下降,人参皂苷可有效恢复其功能;显著改善烫伤脓毒症时细胞免疫功能受抑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