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5篇 |
免费 | 1篇 |
国内免费 | 6篇 |
专业分类
妇产科学 | 3篇 |
基础医学 | 5篇 |
临床医学 | 3篇 |
内科学 | 3篇 |
综合类 | 37篇 |
眼科学 | 1篇 |
药学 | 6篇 |
中国医学 | 2篇 |
肿瘤学 | 22篇 |
出版年
2005年 | 2篇 |
2004年 | 2篇 |
2003年 | 6篇 |
2002年 | 2篇 |
2001年 | 7篇 |
2000年 | 2篇 |
1999年 | 1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4篇 |
1996年 | 7篇 |
1995年 | 9篇 |
1994年 | 6篇 |
1993年 | 4篇 |
1992年 | 6篇 |
1991年 | 4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1篇 |
196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阿克拉霉素A聚氰基丙烯酸异丁酯毫微粒冻干针剂体内外抗肝癌活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阿克拉霉素A聚氰基丙烯酸异丁酯毫微粒的冻干针剂,能明显抑制体外培养人肝癌细胞株7703的生长,IC50为0.28μg·ml-1。在0.8μg·ml-1浓度时,克隆形成抑制率为90%,抑制作用有明显剂量依赖关系而未见明显时间依赖关系。静脉给药后,对常位移植人肝癌模型裸小鼠的抑瘤率为86.84%,肿瘤细胞增殖活性阳性率为20.83%。体内外均显示明显的抗肝癌活性,且体内抗肝癌活性比阿克拉霉素A冻干针剂强。 相似文献
3.
恶性肿瘤基因治疗研究进展黄光琦华西医科大学肿癌研究所610041一、肿瘤基因治疗的概念与策略基因治疗的经典概念来自遗传病,是指通过外源基因导入靶细胞以纠正其内在缺陷基因的疗法。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及分子肿瘤学研究的进展,近代已将基因治疗技术引入了肿瘤学...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人乳头状瘤病毒(HPV)16型-PBR_(322)重组质粒,对大肠杆菌HB101进行转化实验。经筛选、扩增、酶切、电泳鉴定。获得满意的电泳图谱及kb值,HPV-16Bam HI DNA为7.2kb,其260/280O.D比值为1.9-2。纯度合乎要求,可用以制备探针。以HPV-16DNA7.2kb片段为探针,应用~(32)P(α)-dATP标记进行了点杂交及Southern印迹杂交实验。结果表明38例宫颈癌组织DNA,其点杂交阳性率为76.3%,Southern杂交阳性率为65.7%。点杂交与Southern杂交结果基本符合。上述结果说明了在人宫颈癌组织中,存在着HPV-16相关的基因组,Southern杂交表明其以整合形式存在。说明宫颈癌的发病可能与HPV-16型的感染有密切关系。从分子水平进一步探讨了宫颈癌的病毒病因。 相似文献
5.
HSV-TK/GCV系统对人肺癌细胞株的杀伤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基因HSV-TK/GCV系统对人肺癌细胞H446的体外杀伤作用。方法利用脂质体(1ipofectin)将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pLXSN-TK导入包装细胞PA317,G418筛选至抗性克隆出现,收获病毒液。加入聚凝胺感染H446细胞,并筛选出含TK基因的H446细胞。观察GCV对H446和不同比例混合的H446、H446/TK的杀伤作用及旁观者效应。结果经电镜及PCR检测证实TK基因已导入PA317、H446细胞。H446/TK细胞对GCV的敏感性明显高于H446细胞;随着TK 细胞比例的增加,存活率进一步减低,提示GCV不仅杀死TK 细胞,也杀死混合培养的未转导TK基因的H446细胞,表明HSV-TK基因转导的H446细胞具有明显的旁观者效应。结论HSV-TK/GCV系统赋予人肺癌细胞对GCV的高敏感性及旁观者效应。 相似文献
6.
丹参酮ⅡA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过程中端粒酶活性的改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观察丹参酮ⅡA(TanⅡA)对HL60,K562细胞端粒酶活性的抑制作用和对凋亡相关基因的影响,探讨丹参酮ⅡA对造血细胞的作用机理。方法以HL60,K562为靶细胞,应用细胞培养技术,流式细胞术,透射电镜观察TanⅡA对HL60,K562细胞的作用,利用PCRTRAP方法检测TanⅡA处理前后HL60,K562细胞端粒酶活性的改变。结果经05μg·mL-1TanⅡA作用6d后,HL60,K562细胞生长明显受到抑制,生长抑制率分别为756%和563%。经丹参酮诱导后,HL60,K562细胞发生凋亡,出现亚二倍体峰;同时显著下调HL60及K562细胞的cmyc,bcl2基因表达,上调cfos基因表达。HL60,K562细胞在TanⅡA作用后,端粒酶活性受到抑制,端粒酶活性抑制率分别为308%,508%。结论TanⅡA可明显抑制HL60和K562细胞的增殖和细胞端粒酶活性,并诱导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7.
采用SP免疫组化技术,以NDPK/nm23H1特异的单克隆抗体为探针,对人鼻咽癌中nm23H1的表达及其与颈淋巴结转移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31例鼻咽癌中nm23H1基因产物表达的阳性率为41.9%(13/31)。其中无转移组的阳性率为52.3%(11/21),有转移组的阳性率为20%(2/10),两组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在转移的颈淋巴结组织中nm23H1产物表达极微或无表达,其阳性率为0,与无转移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上述结果说明,肿瘤转移抑制基因nm23H1产物的表达,在无转移组呈高表达,在有转移组及淋巴结转移组中呈低表达,其表达与转移呈负相关,说明人鼻咽癌的转移与nm23H1基因的低表达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丹参酮ⅡA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过程中端粒酶活性的改变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观察丹参酮ⅡA(TanⅡA)对HL-60,K562细胞端粒酶活性的抑制作用和对凋亡相关基因的影响,探讨丹参酮ⅡA对造血细胞的作用机理.方法:以HL-60,K562为靶细胞,应用细胞培养技术,流式细胞术,透射电镜观察TanⅡA 对HL-60,K562细胞的作用,利用PCR-TRAP方法检测TanⅡA处理前后HL-60,K562细胞端粒酶活性的改变.结果:经0.5 μg·mL-1 TanⅡA 作用6 d后,HL-60,K562细胞生长明显受到抑制,生长抑制率分别为75.6%和56.3%.经丹参酮诱导后,HL-60 ,K562细胞发生凋亡,出现亚二倍体峰;同时显著下调HL-60及K562细胞的c-myc ,bcl-2基因表达,上调c-fos基因表达.HL-60,K562细胞在TanⅡA作用后,端粒酶活性受到抑制,端粒酶活性抑制率分别为30.8%,50.8%.结论:TanⅡA可明显抑制HL-60和K562细胞的增殖和细胞端粒酶活性,并诱导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9.
肿瘤转移抑制基因nm23H1产物在人鼻咽癌中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SP免疫组化技术,以NDPK/nm23H1特异的单克隆抗体为探针,对人鼻咽癌中nm23H1的表达及其与颈淋巴结转移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31例鼻咽癌中nm23H1基因产物表达的阳性率为41.9%(13/31)。其中无转移组的阳性率为52.3%(11/21),有转移组的阳性率为20%(2/10),两组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在转移的颈淋巴结组织中nm23H1产物表达极微或无表达,其 相似文献
10.
一种候选的转移相关基因MTA1在卵巢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为阐明卵巢癌浸润和转移的分子机理 ,我们研究了转移相关基因MTA1在卵巢癌中的表达。方法 应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 (RT -PCR)方法 ,对 4 8例卵巢组织 ,其中 8例正常卵巢 ,2 0例卵巢癌原发灶和 2 0例相配对的淋巴结进行了分析。结果 7例有转移的卵巢癌原发灶中 ,5例MTA1mRNA过度表达 (T /N比值 >2 ) ,占 71.4 % ,无转移的原发灶MTA1mRNA过度表达为 2 3.1% (3/ 13) ,P <0 .0 5 ;7例有转移的淋巴结中 ,6例过度表达占 85 .7% ,13例无转移的淋巴结中有 2例过度表达 (15 .4 % ) ,P <0 .0 5 ;结论 MTA1基因的过度表达与卵巢癌的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MTA1mRNA的高表达可能是评价卵巢癌恶性程度的潜在指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