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3篇 |
免费 | 3篇 |
国内免费 | 5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篇 |
基础医学 | 10篇 |
临床医学 | 22篇 |
内科学 | 11篇 |
皮肤病学 | 1篇 |
特种医学 | 2篇 |
外科学 | 25篇 |
综合类 | 20篇 |
预防医学 | 5篇 |
药学 | 5篇 |
1篇 | |
中国医学 | 1篇 |
肿瘤学 | 1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5篇 |
2022年 | 6篇 |
2021年 | 3篇 |
2020年 | 1篇 |
2019年 | 2篇 |
2018年 | 3篇 |
2017年 | 4篇 |
2016年 | 5篇 |
2015年 | 2篇 |
2014年 | 4篇 |
2013年 | 1篇 |
2012年 | 4篇 |
2011年 | 9篇 |
2010年 | 7篇 |
2009年 | 24篇 |
2008年 | 6篇 |
2007年 | 12篇 |
2006年 | 10篇 |
2005年 | 2篇 |
2004年 | 1篇 |
2003年 | 6篇 |
2002年 | 1篇 |
200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晚期胃癌新辅助化疗的初步临床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叶正宝 马韬 奚文崎 耿梅 蒋劲松 楼谷音 张芬琴 朱正纲 尹浩然 《外科理论与实践》2002,7(5):《外科理论与实践》-2002年7卷5期-376-378.页-《外科理论与实践》-2002年7卷5期-376-378.页
目的:评价晚期胃癌新辅助化疗的近期疗效,并比较静脉化疗和介入化疗的效果。方法:取20例术前分期为Ⅲb或Ⅳ期的胃癌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接受静脉化疗或介入化疗,化疗方案为LV/5-FU CDDP THP,2-4个疗程后作超声胃镜及螺旋CT等复查,重新分期和评价临床疗效,并视情况进行手术治疗。对切除的胃癌标本进行病理学研究,并与临床分期相近的10例未行化疗者进行比较。结果:20例胃癌病人中,10例化疗后TNM分期降低(50%),14例获手术切除(70%)。介入化疗组的临床疗效优于静脉化疗组,但差别无显著意义(P>0.05);病理学检查提示介入化疗组的组织学疗效(87.5%)明显优于静脉化疗组(33.3%)及对照组(20.0%)(P<0.05),而后两者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1)新辅助化疗在降低晚期胃癌的临床分期和提高手术切除率方面有一定作用;(2)初步结果表明,介入化疗的效果优于静脉化疗。 相似文献
2.
Tau基因表达与紫杉醇治疗胃癌敏感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癌细胞的Tau基因表达丰度与紫杉醇治疗敏感性间的关系,并分析其可能的耐药机制。方法:通过实时定量PCR筛选出Tau基因高表达和低表达的胃癌细胞株各一,然后观察两细胞株对紫杉醇的反应;并应用细胞增殖实验(CCK8方法)、流式细胞技术(AnnexinⅤ标记)检测紫杉醇在体外对胃癌细胞增殖、凋亡和周期的影响。对于Tau基因高表达的胃癌细胞,通过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等技术,观察其敲低Tau基因表达后,对紫杉醇的敏感性有无变化。结果:体外增殖实验显示,紫杉醇对Tau表达低的胃癌细胞的增殖生长抑制作用更为明显(P0.05)。而体外凋亡实验显示,紫杉醇更能促进Tau基因低表达胃癌细胞的凋亡(P0.05),在整个细胞周期中以G2/M期为主。而应用siRNA技术将Tau基因高表达的胃癌细胞降为低基因表达后,紫杉醇对其增殖的抑制作用明显增高(P0.05),更能促进转染后细胞的凋亡(P0.05);且对整个细胞周期,以作用于G2/M期为主。结论:紫杉醇对Tau基因表达低的胃癌细胞具有更强的增殖抑制作用,且更能促进其凋亡。而对干扰后的胃癌细胞,紫杉醇具有更强的抑制增殖作用,且更能促进其凋亡。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胸苷酸合成酶(TS)、二氢嘧啶脱氢酶(DPD)和胸苷磷酸化酶(TP)在胃癌中的mRNA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和5-氟尿嘧啶(5-Fu)化疗敏感性的关系。方法应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RCR)检测了TS、DPD和TP mRNA在4株胃癌细胞、52例胃癌肿瘤和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比较了酶表达水平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噻唑蓝(MTT)法检测4株胃癌细胞的5-Fu半数抑制浓度(IC50),及30例标本的5-Fu体外药物敏感性,探讨其与氟尿嘧啶代谢酶mRNA水平的关系。结果4株胃癌细胞均阳性表达TS、DPD和TP mRNA,DPD mRNA水平与5-Fu IC50之间显著相关(r=0.999,P〈0.01),TS mRNA或TP mRNA与5-Fu IC50之间无显著相关性(P〉0.05)。肿瘤组织的TS和TP mRNA水平均显著高于邻近正常组织(1.32±0.70vs0.93±0.48,P〈0.01;0.65±0.37vs0.51±0.33,P〈0.01),DPD mRNA水平在肿瘤与正常组织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89±0.39vs0.93±0.47,P〉0.05)。TS表达与浸润深度(P〈0.05)、远处转移(P〈0.01)和TNM分期(P〈0.01)相关,DPD在肠型胃癌中的表达显著高于弥漫型(P〈0.01),且倾向高表达于肿瘤面积〈5cm者(P〈0.01),TP mRNA表达与浸润深度(P〈0.05)和远处转移(P〈0.05)有关。TS mRNA(r=-0.540,P〈0.01)及DPDmRNA水平(r=-0.672,P〈0.01)与5-Fu敏感性负相关,TP水平与5-Fu敏感性无显著相关(r=-0.317,P〉0.05)。结论胃癌肿瘤内TS和TP mRNA表达显著高于正常组织,且与胃癌分期关系密切,DPD mRNA与Laurén分型和肿瘤面积有关,细胞试验和原代培养均提示DPD mRNA低水平表达可能是5-Fu高敏感性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多西他赛对人胃癌裸鼠移植瘤的放射增敏作用和多西他赛联合放射对肿瘤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建立人AGS胃癌裸鼠移植瘤动物模型28只,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单纯照射组、单纯多西他赛组、多西他赛 照射组。测量各组移植瘤体积,计算各组抑瘤率,评价多西他赛的放射增敏效果,并对标本进行光镜观察及原位末段标记(TUNEL)检测。结果:28只裸鼠的成瘤率为100%,实验期间无死亡,比较各组移植瘤体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组抑瘤率分别为单纯照射组36.4%,单纯多西他赛组44.2%,多西他赛 照射组86.9%。多西他赛对放射治疗的增敏值(enhancement factor,EF)值为1.5。多西他赛 照射组的平均凋亡指数(AI)为(15.6±2.3)%,与其它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多西他赛对人AGS胃癌裸鼠移植瘤有良好的放射增敏作用,多西他赛联合放疗能更有效地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股-股深动脉人工血管移植旁路术治疗单侧髂股动脉长段硬化闭塞症的长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5年7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40例单侧长段髂股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8例,女12例;年龄66 ~ 90岁,平均(73±6)岁.所有患者的诊断经CT动脉造影证实,单侧髂总动脉,髂外动脉,股总动脉和股浅动脉硬化闭塞.均采用股-股深动脉人工血管旁路术治疗,术前、后检测血管流速,踝/肱指数.使用Kaplan-Meier方法分析5、7、10年累积通畅率和5、7、10年保肢率.结果 本组患者在围手术期无死亡和截肢.35例(87.5%)随访1 ~13年,平均(5.7±2.8)年.ABI由术前平均0.23±0.10升至术后0.55±0.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91,P=0.000).术前彩超检测腘动脉及胫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分别为(14±6)cm/s和(10±4) cm/s,术后分别升至(34±10)cm/s和(22±7)cm/s.术后5、7、10年一二期累计通畅率分别为:60.1%,44.3%,25.3%和93.5%,86.8%,57.9%.术后5,7,10年保肢率分别为:97.5%,95%和90%.结论 治疗单侧髂股动脉长段闭塞症,股-股深人工血管旁路术安全有效,本术式可用于不适合腔内治疗和开腹手术的患者.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15个STR基因座对常见9种动物的种属特异性,探讨其在法医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9种常见动物肌肉组织的DNA进行PCR扩增,ABI310遗传分析仪进行DNA分型,测定15个STR基因座的种属特异性。结果用15对SIR基因座引物分别对9种常见动物肌肉组织的DNA进行PCR扩增检测CSFIPO,B8S1179,D19S433基因座时,9种动物均有PCR扩增产物;检测1321S11,197S820,D13S317,D16S539,TPOX,D18S51,D5s818,FGA,D3S1358基因座时,部分动物有PCR扩增产物,其中TPOX,D21S11基因座扩增产物片段长度明显与人的不同。这9种动物在D2S1338、vWA、TH01基因座均没有扩增产物。结论在15个STR基因座中,3个基因座只对人DNA有扩增产物,有较好的种属特异性;9个基因座对人和部分动物均有扩增产物,但产物的片段大小与人不同,在进行个人识别时,可以用其分析DNA的种属来源;3个基因座对人和动物均有扩增产物,且片段长度相近,在进行个人识别时,应先作DNA种属来源检查。 相似文献
7.
白江博赵红芳高瑞姣张冰于昆仑杨彦涛马韬田德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7,(30):4843-4847
背景:羊膜独有的结构可阻止某些物质通过,能保证包裹内组织正常营养供应,而且具有抗粘连、组织相容性好、炎性反应轻、纤维包裹少及可降解等特性。目的:比较新鲜羊膜及脱细胞羊膜修复腱鞘缺损,预防肌腱粘连和促进肌腱愈合的作用。方法:取60只雄性来亨鸡,制作双足第三足趾制备肌腱及腱鞘损伤模型,随机分为3组修复,新鲜羊膜组采用新鲜人羊膜修复腱鞘缺损,脱细胞羊膜组采用人脱细胞羊膜修复腱鞘缺损,对照组不做腱鞘修复。修复后进行第三足趾组织学观察及生物力学测试。结果与结论:①组织学观察:修复后2周,3组均存在充血水肿及炎症反应,新鲜羊膜组最轻,对照组最严重,3组水肿及炎症反应随时间延长逐渐减轻。修复12周,各组假鞘较修复后4周明显成熟,新鲜羊膜组及脱细胞羊膜组假鞘表面细胞致密层状排列整齐,表面光滑;对照组假鞘表面细胞排列紊乱,结构松散,可见表面纤维组织突出假鞘表面;②生物力学测试:脱细胞羊膜组、新鲜羊膜组修复后4,8,12周的肌腱滑动距离均大于对照组(P<0.05),前2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脱细胞羊膜组、新鲜羊膜组修复后4,8周的肌腱最大拉伸断裂强度高于对照组(P<0.05),且新鲜羊膜组高于脱细胞羊膜组(P<0.05),3组修复后12周的肌腱最大拉伸断裂强度无差异;③结果表明:新鲜羊膜和脱细胞羊膜均可用于重建腱鞘缺损,预防肌腱粘连,新鲜羊膜在促进早期肌腱愈合方面优于脱细胞羊膜。 相似文献
8.
目的 :为了解ENA多肽抗体谱对各类自身免疫性疾病 (autoimmunediseaseAID)的诊断结果。方法 :应用免疫印迹技术 (immunoblottingIBT)检测了正常人和临床诊断确诊的病人共 2 0 3份血清中的可提取核抗原 (ENA)的抗体。结果 :在各类自身免疫性疾病中 ,抗Sm抗体和抗rRNP抗体主要见于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 ,阳性率分别为30 8%、7 6 % ;抗U1RNP抗体和抗D’E抗体主要见于混合性结缔组织病 (MCTD) ,阳性率分别为 10 0 % ,33 3 % ;抗SSA抗体和抗SSB抗体主要见于干燥综合征 (SS) ,阳性率分别为 6 0 %、80 % ;抗SCL - 70抗体见于进行性系统性硬化症(PSS) ,阳性率为 5 0 % ;抗J0 -1抗体和抗D’E抗体特异性见于多发性肌炎 (PM)和皮肌炎 (DM ) ,阳性率分别为 40 %、2 0 % ;而抗RA - 5 4抗体仅见于风湿性关节炎 ,阳性率为 9 1% ;正常人各种ENA抗体均为阴性 ;非自身免疫性疾病(non autoimmunediseaseNAID)患者只有 2例抗Sm抗体阳性 ,4例抗SSA抗体阳性。结论 :测定血清中ENA多肽抗体谱对SLE、MCTD、SS、PSS、PM/DM等病具有辅助诊断和鉴别诊断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尿肌酐(UNAG/Cr)、尿微量清蛋白/尿肌酐(UmALB/Cr)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早期肾损害监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47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尿蛋白定性阴性组,5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尿蛋白定性阳性组及40例健康对照组: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UmALB;终点法检测尿NAG;速率法检测尿Cr。结果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尿蛋白定性阴性组UNAG/Cr、UmALB/Cr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尿蛋白定性阳性组UNAG/Cr、UmALB/Cr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及尿蛋白定性阴性组(均P<0.01)。结论 UNAG/Cr、UmALB/Cr是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肾脏早期损伤敏感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