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回医张氏正骨技术治疗锁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宁夏吴忠回医正骨医院收治的100例患者不同时间点疼痛、肿胀、对位、对线、长度、骨痂量进行评分,然后对治疗后3个月疗效评价。结果:疼痛、肿胀、对位、对线、长度与治疗前相比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后1、2、4、6、8周相比逐步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痂量除治疗前与治疗后相比无明显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相比骨痂量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疗效评价显示治疗优良率为96%。结论:回医张氏正骨技术能有效治疗锁骨骨折,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背景:前期的实验已经证明,氧化铝羟基磷灰石可以修复兔股骨腔隙性缺损,该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骨传导性.目的:观察氧化铝羟基磷灰石修复兔桡骨节段性缺损的效果.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氧化铝羟基磷灰石复合陶瓷人工骨实验材料于2006-05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阿伦尼乌斯实验室烧结成形.动物实验于2006-06/2007-06在宁夏医科大学中医学院实验室完成.材料: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制备氧化铝羟基磷灰石人工骨.方法:新西兰兔12只,制备15 mm长的桡骨节段性骨缺损模型.随机分为3组,人工骨植入实验组6只植入氧化铝羟基磷灰石人工骨材料.空白对照组3只骨缺损处旷置,不植入材料.自体骨植入对照组3只截骨后,将截下的自体骨用生理盐水冲洗后,再植入原截骨处.于术后24周截取实验段桡骨.主要观察指标:①大体解剖观察.②界面成骨观察.③材料被膜观察.结果:人工骨植入实验组材料两端及材料尺骨面骨痂向材料中部延伸生长,骨组织将人工骨材料完全包绕,材料与周围骨组织完全修复骨缺损区.空白对照组有少量骨痂修复缺损区,但骨缺损仍然存在.自体骨植入对照组缺损区完全修复.人工骨植入实验组24周不脱钙骨磨片直接显微镜观察:材料与周围新生骨组织界面镶嵌样紧密结合,骨组织长入材料表面融合为一体.再将不脱钙骨磨片苏木精一伊红染色可见骨细胞呈层样排列,形成板层状骨,哈佛氏系统骨.材料两端界面骨脱钙片苏木精一伊红染色,冠切面与纵切面均见骨细胞呈环形排列骨单位形成.材料段冠切面脱钙片可见骨原细胞排列于材料表面,骨髓腔形成.材料被膜观察可见较多胶原纤维和骨原细胞.结论: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制备的氧化铝羟基磷灰石人工骨可以修复兔桡骨节段性缺损,其修复过程完全呈现了界面成骨过程. 相似文献
3.
“回回体质假说”的外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回回体质假说"的外延——"宁夏回族糖尿病肾病"进行了详尽的阐述,并从"理论"、"名老回医经验总结"、"临床试验/观察"及"动物实验"4方面论述了将其列为外延的依据及可行性。在其他少数民族医学已经形成体系的今天,我们必须以"体质研究"为依托,积极发展回族医学,形成具有回族特色的临床和科研体系。 相似文献
4.
氧化铝/羟基磷灰石修复兔桡骨缺损模型的手术方法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运用两种方法建立氧化铝/羟基磷灰石纳米陶瓷骨替代材料修复兔桡骨缺损模型研究,探讨因手术方式、材料的固定模式等因素对实验建模的影响。方法把20只成年中国家兔随机分为A、B两组,采用不同的术式将双侧桡骨制造成10-14mm长的骨缺损模型,分别植入氧化铝/羟基磷灰石纳米陶瓷A、B两型骨替代材料,术后进行一般情况观察和1、2周X线平片检查。结果术式A的建模成功率为60.0%,术式B建模成功率为89.5%,两者有显著性差异(χ2=4.439,P<0.05)。结论术中创伤小,对兔前臂组织结构破坏少的B术式和具有内固定功能B型材料的组合是良好的建模方式。 相似文献
5.
6.
背景:前期的实验已经证明,氧化铝羟基磷灰石可以修复兔股骨腔隙性缺损,该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骨传导性。
目的:观察氧化铝羟基磷灰石修复兔桡骨节段性缺损的效果。
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氧化铝羟基磷灰石复合陶瓷人工骨实验材料于2006-05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阿伦尼乌斯实验室烧结成形。动物实验于2006-06/2007-06在宁夏医科大学中医学院实验室完成。
材料: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制备氧化铝羟基磷灰石人工骨。
方法:新西兰兔12只,制备15 mm长的桡骨节段性骨缺损模型。随机分为3组,人工骨植入实验组6只植入氧化铝羟基磷灰石人工骨材料。空白对照组3只骨缺损处旷置,不植入材料。自体骨植入对照组3只截骨后,将截下的自体骨用生理盐水冲洗后,再植入原截骨处。于术后24周截取实验段桡骨。
主要观察指标:①大体解剖观察。②界面成骨观察。③材料被膜观察。
结果:人工骨植入实验组材料两端及材料尺骨面骨痂向材料中部延伸生长,骨组织将人工骨材料完全包绕,材料与周围骨组织完全修复骨缺损区。空白对照组有少量骨痂修复缺损区,但骨缺损仍然存在。自体骨植入对照组缺损区完全修复。人工骨植入实验组24周不脱钙骨磨片直接显微镜观察:材料与周围新生骨组织界面镶嵌样紧密结合,骨组织长入材料表面融合为一体。再将不脱钙骨磨片苏木精-伊红染色可见骨细胞呈层样排列,形成板层状骨,哈佛氏系统骨。材料两端界面骨脱钙片苏木精-伊红染色,冠切面与纵切面均见骨细胞呈环形排列骨单位形成。材料段冠切面脱钙片可见骨原细胞排列于材料表面,骨髓腔形成。材料被膜观察可见较多胶原纤维和骨原细胞。
结论: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制备的氧化铝羟基磷灰石人工骨可以修复兔桡骨节段性缺损,其修复过程完全呈现了界面成骨过程。 相似文献
7.
8.
9.
目的:观察马莲渠张氏正骨治疗桡骨远端骨折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宁夏吴忠马莲渠张氏医院收治的10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不同时间点疼痛、肿胀、对位、对线、长度、骨痂量进行评分,对治疗后4周肢体功能评估。结果:疼痛、肿胀、对位、对线、长度与治疗前相比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4、6、8周相比逐步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痂量除治疗前与治疗后相比无明显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相比骨痂量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6、8周肢体功能评估,功能明显恢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马莲渠张氏正骨能有效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胃切除术对大鼠骨密度及钙、磷含量影响的实验研究.方法 采用胃切除术建立大鼠骨质疏松模型共60只,并将其分为5组:胃窦切除术组、胃底切除术组、全胃切除术组、空白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各12只;术后6个月,应用双能X线吸收法(DEXA)检测大鼠股骨骨密度,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钙、磷等骨代谢生化指标,对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胃切除术组大鼠股骨骨密度值显著降低(P< 0.05);血清碱性磷酸酶、甲状旁腺激素、血清无机磷均升高(P< 0.05);血清总钙、降钙素、骨钙素均降低(P< 0.05).结论 胃切除术后能够显著降低大鼠股骨的骨密度和骨矿含量,血清ALP、P升高,肠钙吸收低下,CT分泌减少,BGP分泌减少,PTH分泌亢进的情况下,骨吸收明显增强,这样骨吸收远远大于骨形成,导致骨质疏松的发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