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4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孙正波  靖梅芳  卢勇 《吉林医学》2010,31(31):5547-5548
目的:观察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用无于痛人工流产的镇痛效果和对呼吸、循环的影响。方法:90例需行无痛人工流产患者,分为三组:P组、R1和R2组,每组各30例。P组异丙酚剂量为2.5mg/kg;R1组异丙酚剂量为1.5mg/kg,瑞芬太尼为0.4μg/kg;R2组异丙酚剂量为1.5mg/kg,瑞芬太尼为0.6μg/kg。结果:三组镇痛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1组和R2组异丙酚用量明显少于P组(P<0.05),苏醒时间明显短于P组(P<0.05)。R1组术中SBP、DBP、HR、SpO2与P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R2组术中SBP、DBP、HR与P组相比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诱导后5min时SpO2降低较P组和R1组明显(P<0.05)。结论:异丙酚1.5mg/kg复合瑞芬太尼0.4μg/kg应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麻醉镇痛效果好,异丙酚用量少,对呼吸和循环的抑制轻,苏醒时间短。  相似文献   
2.
3.
酒石酸布托啡诺在妇科患者术后静脉自控镇痛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正波  靖梅芳 《中外医疗》2010,29(31):121-122
目的评价布托啡诺应用于妇科术后静脉自控镇痛的临床效果和优点。方法 60例(ASAⅠ~Ⅱ级)手术妇科患者随机分为2组,B组(n=30)镇痛药液为酒石酸布托啡诺10.0mg+格拉司琼6.0mg;F组(n=30)镇痛药液为芬太尼1.0mg+格拉司琼6.0mg。选用上海怡新泵行PCA(YX-3)镇痛技术,采用双盲法对比观察。结果 2组患者的镇痛效应和镇静评分均无显著差异,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呼吸抑制、头痛、幻觉、嗜睡等不良反应有显著差异。结论酒石酸布托啡诺用于妇科术后患者静脉自控镇痛效果好、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4.
孙正波  靖梅芳 《中外医疗》2012,31(10):45-46
目的探讨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在高血压患者胸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间我院择期胸科食道癌手术;有高血压病人42例ASAⅠ-Ⅱ,随机分为全身麻醉组(A组)和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组(B组)各21例,观察比较2组患者的血压(BP)、心率(HR),麻醉用药量、拔管时间、手术后清醒时间。结果 HR.BP方面A组在插管时、切皮时、探查时以及拔管时均较诱导前明显增快(P〈0.05),且A组在插管、切皮、探查、拔管时均较B组明显增高。术毕至苏醒、拔管时间A组比B组明显延长(P〈0.05);A组病人术后30min动脉血氧分压(PaO2)较术前明显降低,2组病人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不良反应少,清醒快,复苏快。结论全身麻醉复合更膜外阻滞是高血压患者胸科手术较为理想的麻醉方法,值得提倡。  相似文献   
5.
低浓度罗哌卡因硬膜外-腰麻联合阻滞用于分娩镇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低浓度的罗哌卡因硬膜外-腰麻联合麻醉(CSEA)用于分娩镇痛效果及对母婴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无产科、麻醉禁忌证的初产妇为观察组,宫口开大3 cm后进针行硬膜外穿刺,于蛛网膜下腔注入罗哌卡因3 mg。待腰麻镇痛减弱后,于硬膜外导管接微量泵以6 mL/h的速度注入0.1%罗哌卡因和芬太尼2 mg/L混合液,另选同期条件相似,未予任何镇痛方法的60例初产妇为对照组。观察镇痛效果对产程、分娩方式、产后出血及新生儿Apgar评分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观察组镇痛效果明显,第一产程时间明显缩短,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2组第二、第三产程时间,产后出血,新生儿Apgar评分及剖宫产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低浓度的罗哌卡因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用于无痛分娩效果确切,成功率高,对母婴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改良的肌间沟入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方法将上肢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A组、B组各60例。A组采用改良的肌间沟入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方法,B组采用传统麻醉方法。观察2组麻醉操作时间、阻滞起效时间、针感数、麻醉效果及并发症。结果 A组麻醉操作时间及阻滞起效时间明显少于B组(P均<0.01);A组针感数明显低于B组(P<0.01);A组麻醉效果略优于B组,但2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未见并发症或不良反应发生,B组出现1例Horner综合征,1例声音嘶哑。结论改良后的肌间沟入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方法简便易行,成功率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