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脂多糖诱导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和分泌细胞外基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脂多糖(LPS)对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GMC)增殖及分泌细胞外基质(ECM)的作用。方法建立体外培养的大鼠GMC,鉴定后用于实验。实验分为两组:对照组和LPS诱导组。甲基噻唑基四唑(MTT)比色法测定24h和48h两个时点两组系膜细胞的增殖情况;ELISA法测定6h、12h和24h系膜细胞培养上清液中ECM蛋白含量;荧光半定量反转录PCR(RT-PCR)法检测ECM中层黏连蛋白(LN)β2 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1)LPS组和对照组GMC增殖情况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2)正常培养的大鼠GMC可分泌一定量的ECM,LPS组在各时点分泌ECM量与对照组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1);(3)正常培养的大鼠GMC有微量LNβ2 mRNA表达,LPS组在各时点LNβ2 mRNA表达量与对照组间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从蛋白和mRNA两个水平同时观察到ECM成分(如FN、LN和ColⅣ)的增加,说明在系膜增殖性肾炎中ECM明显增加并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联合激素治疗婴幼儿肾病综合征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与激素联合应用治疗婴幼儿肾病综合征(N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住院患儿初次确诊为婴幼儿NS42例,其中男26例,女16例。肾炎性肾病30例,单纯性肾病12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17例),均给予强的松片1.5~2.0mg/(kg.d),口服8~12周。观察组同时口服福辛普利片2.5~5.0mg/d。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8周和12周观察各项指标变化,包括①24h尿蛋白定量、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肌酐清除率(Ccr)、血浆白蛋白(Alb)以及血和尿β2-微球蛋白(β2-MG);②血脂相关指标: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和脂蛋白a(LP-a);③高凝状态相关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纤维蛋白原(Fg)和血D-二聚体(D-Di)。结果福辛普利联合激素治疗第8,12周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疗效,观察组各项临床生化指标除外Ccr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或P<0.01);血脂相关指标均明显改善(P<0.05);高凝状态相关指标中血Fg和D-Di明显改善(P<0.05),PT,APTT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ACEI和激素联合治疗婴幼儿NS可以减轻蛋白尿,降低高血脂,改善血液高凝状态,对患儿肾功能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福辛普利(fosinopril,FOS)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GMC)β1整合素表达及分泌细胞外基质(ECM)的影响。方法大鼠GMC原代体外培养,鉴定3~10代后用于实验。实验分为5组:对照组、LPS刺激组(LPS)、FOS高、中、低剂量组(分别为FOS1组、FOS2组、FOS3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6、12和24 h细胞培养上清液中ECM层黏连蛋白(LN),纤维连接蛋白(FN)和Ⅳ型胶原蛋白(ColⅣ)含量;荧光半定量RT-PCR检测β1整合素mRNA表达。结果体外培养的大鼠GMC可分泌一定量的ECM,在各时间点,LPS组GMC的ECM分泌均高于对照组(P<0.01),而FOS各组GMC的ECM分泌均低于LPS组(P<0.01);体外培养的大鼠GMC可表达一定量的β1整合素mRNA,在各时间点,LPS组GMC的β1整合素mRNA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FOS各组GMC的β1整合素mRNA表达量均低于LPS组。结论 LPS可诱导大鼠GMCβ1整合素表达及ECM分泌增加,而FOS可抑制LPS诱导的大鼠GMCβ1整合素表达及ECM分泌增加,FOS可以通过抑制细胞因子及ECM分泌等非血流动力学机制对肾脏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nephrin分子在多柔比星肾小球硬化大鼠模型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多柔比星肾小球硬化大鼠模型,通过检测nephrin分子表达探讨nephrin分子在肾小球硬化中的作用。方法清洁级雄性SD大鼠48只。体质量(200±20)g。随机分为模型组30只和对照组18只。模型组鼠尾静脉注射多柔比星5mg/kg,7d后重复尾静脉注射多柔比星3mg/kg建立大鼠肾小球硬化大鼠模型;对照组在对应时间点注射9g/L盐水。分别留取6和8周模型及对照组各6只大鼠尿液、血液及肾脏标本,分别检测24h尿蛋白、血生化,并进行肾脏光镜、电镜检查,提取肾脏RNA进行荧光定量PCR检测nephrin表达量。结果第6和8周模型组大鼠尿蛋白明显较对照组增加,血清清蛋白明显减低,BUN、Cr及血清胆固醇明显增高。肾脏病理在第6周时出现局灶肾小球硬化,第8周时呈典型肾小球硬化。模型组大鼠nephrin表达在第6和8周时明显较对照组增高,分别为对照组的3.85和6.15倍。结论nephrin分子在肾小球硬化大鼠模型表达明显增加,提示nephrin分子与蛋白尿发生与发展密切相关,并有可能参与肾小球硬化进展。 相似文献
5.
6.
分析;定量PCR验证芯片的基因差异表达结果.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与SRNS组和SSNS组相关的差异基因共157条;聚类分析显示SSNS组与对照组基因表达差异较小,SRNS组与前两者差异明显;功能分析发现与SRNS组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参与细胞核内生物学活动和细胞信号转导.结论 不同临床和病理类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涉及多个不同的差异基因和生物学途径,其中HLA-DRB4和CLNS1A基因可能在不同类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儿童肾病综合征(NS)的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与肾功能损害的关系。方法收集168例NS患者作为观察组,根据e GFR分期分为三组,按照起病时长4月为界限分为两组;选健康儿童100例为对照组。检测各组血常规、肝肾功能等,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与对照组相比,NS患儿的RBC[(4.86±0.69)vs(4.32±0.48)],RDW[(13.39±1.69)vs(12.99±1.04)]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RDW在肾功能3期(14.60±1.36)较2期(12.84±0.79)升高,在起病时长≤4月患儿(13.66±1.78)较健康儿童(12.99±1.04)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红细胞平均容积(MCV)在起病时长≤4月较对照组下降,起病时间>4月组较起病时长≤4月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NS患者的RBC、RDW较健康儿童升高,RDW在肾功能3期较2期升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儿童过敏性紫癜(HSP)患者的血管炎及免疫球蛋白等生物学指标,用ROC曲线评价目标生物学指标诊断HSP的价值.方法 以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住院诊断HSP的6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另选取同期健康儿童60例为对照组.分析HSP患者的临床表现、过敏原检测结果;检测两组儿童血管炎四项[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核周型(p-ANCA)、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胞浆型(c-ANCA)、抗心磷脂抗体IgG(ACLIgG)、抗心磷脂抗体IgM(ACLIgM)]、体液免疫指标(IgE、IgA、IgM)、CRP、WBC、尿蛋白、尿红细胞等1 1项生物学指标.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统计分析生物学指标对HSP的诊断价值.结果 (1)HSP组IgE、IgA、p-ANCA、c-ANCA、ACLIgG、ACLIgM、WBC、尿蛋白、尿红细胞9项生物学指标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2) ROC曲线分析结果提示血清IgA、尿红细胞的AUG均>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11项列入研究的生物学指标中,IgA的敏感度为0.875,特异度为1.000,最佳临界点是1.310.结论 血清IgA、尿红细胞对诊断HSP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其中IgA的诊断价值最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槐杞黄颗粒辅助治疗儿童原发性激素敏感型肾病综合征(SSNS)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8月于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确诊为原发性SSNS患儿60例,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28例及观察组32例。对照组男17例,女11例,发病年龄(5.03±2.75)岁;观察组男25例,女7例,发病年龄(5... 相似文献
10.
嘌呤霉素损伤小鼠肾小球足细胞系中podocin表达与分布的影响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Podocin是构成肾小球足细胞裂孔隔膜(slit diaphragm,SD)完整性的重要分子,其表达异常与大量蛋白尿的形成有关。本研究采用体外培养肾小球足细胞系,探讨足细胞损伤过程中,podocin mRNA表达和分布变化与足细胞损伤的关系。方法将体外培养的足细胞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设立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采用嘌呤霉素(puromycin aminonucleoside,PAN)刺激(剂量为50μg/mL),分别于8h,24h和48h观察细胞形态、提取总RNA和细胞免疫组化观察podocin的分布。对照组用含10%FBS的RPMI 1640培养液培养。细胞图像应用Image J图像处理软件,计算实验组与对照组在上述各时间点200倍镜下随机选择的30个细胞的相对面积,半定量RT—PCR和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podocin mRNA表达和分布变化。结果对照组呈星形伸出树枝状突起,相邻细胞间形成相互连接。实验组细胞体缩小,足突回缩、消失,细胞间失去相互连接。上述各时间点两组间podocin mRNA表达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Podocin在对照组呈细丝状均匀分布于细胞核膜、细胞质及细胞膜;在实验组主要沿细胞核膜呈点线样分布,刺激后8h和24h细胞质有少许分布,刺激48h后出现细胞膜、细胞质分布缺失。结论Podocin分布异常与足细胞损伤密切相关,损伤早期即有变化;podocin分布异常是足细胞损伤过程中的重要分子效应。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