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0篇 |
免费 | 13篇 |
国内免费 | 5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1篇 |
妇产科学 | 1篇 |
基础医学 | 8篇 |
临床医学 | 34篇 |
内科学 | 4篇 |
神经病学 | 3篇 |
特种医学 | 7篇 |
外科学 | 2篇 |
综合类 | 45篇 |
预防医学 | 7篇 |
眼科学 | 2篇 |
药学 | 13篇 |
1篇 | |
中国医学 | 8篇 |
肿瘤学 | 2篇 |
出版年
2023年 | 4篇 |
2022年 | 4篇 |
2021年 | 6篇 |
2019年 | 5篇 |
2018年 | 3篇 |
2016年 | 1篇 |
2015年 | 1篇 |
2014年 | 4篇 |
2013年 | 8篇 |
2012年 | 2篇 |
2011年 | 7篇 |
2010年 | 11篇 |
2009年 | 6篇 |
2008年 | 12篇 |
2007年 | 7篇 |
2006年 | 6篇 |
2005年 | 4篇 |
2004年 | 1篇 |
2003年 | 2篇 |
2002年 | 3篇 |
2000年 | 5篇 |
1999年 | 3篇 |
1998年 | 8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5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
马来酸噻吗洛尔是非选择性β-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由于其无选择性及膜稳定作用,无直接抑制心脏作用及局部麻醉作用,但有明显的降低眼压的作用,临床上用于治疗高血压、心绞痛、心力衰竭、心动过速及青光眼[1].马来酸噻吗洛尔含量测定方法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2~4]、反相离子对色谱法[5]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6],而毛细管电泳法(CE)未见报道.2007年4~9月用毛细管电泳法测定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含量. 相似文献
3.
高黏度血浆扩容剂对失血性休克复苏有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浆黏度在失血性休克复苏中的作用一直广受关注,不同类型血浆扩容剂可通过改变血浆黏度而达到不同的复苏效果。经典的观点认为,低黏度血浆扩容剂能够增加血流灌注;新观点以微循环血流动力学为基础,提出高黏度血浆扩容剂对失血性休克的复苏有益。本文对此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Roy适应模式对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治疗的特发性胰腺炎患者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4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74例特发性胰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在Roy适应模式下进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生活质量。结果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 05),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特发性胰腺炎ERCP诊疗过程中应用Roy适应模式,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6.
功能性子宫出血是由于妇女体内性激素分泌功能失调引起的一种常见的疾病,简称功血,其特点是子宫本身无器质性异常。诸多因素都可以影响内分泌功能,如:精神过度紧张、恐惧忧伤、情绪冲动、环境改变、气侯骤变、过度劳累、营养不良及其它全身性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高血压、血液病、肝病等。青春期及更年期妇女多发于无排卵型功血。是由于人体内分泌功能失调,卵巢不排卵,体内无黄体酮形成而致月经紊乱。常见的症状是月经周期紊乱,经期长短不一,阴道出血可多可少,甚至大出血:有时表现有短期停经数周或数月,然后发生较多出血,持续时间可长达2~3周甚至更长,而不 相似文献
7.
8.
减阻剂在极低用量(纳摩尔级)的情况下能降低流体流动的阻力,在石油化工、消防、灌溉、泄洪等诸多领域中得到应用。在医药领域,减阻剂对心血管疾病、失血性休克等局部或全身性缺血有潜在的治疗价值,并有可能成为利尿剂。本文将综述减阻剂在医药领域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穿琥宁加α-干扰素治疗病毒性脑炎2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从 1999年 2月~ 2 0 0 0年 10月 ,应用穿琥宁和大剂量干扰素 (IFN)治疗病毒性脑炎 2 6例 ,取得明显疗效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符合实用儿科学病毒性脑炎诊断标准的患儿 4 6例 ,年龄 3~ 6岁 32例 ,7~ 12岁 14例。入院时病程 1~ 6天 ,平均 2 .5天。临床表现 :发热、头痛、呕吐、抽搐、精神差。入院时查脑脊液异常 ,脑电图异常。将 4 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 2 6例 ,对照组 2 0例。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入院时病程、临床表现、脑脊液变化等方面无明显差异 ,具有可比性。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按常规方法治疗 ,包括使… 相似文献
10.
<正> 1987年,中山医科大学设计和研制成功体外膈肌起搏器(EDP)。1989年,我们依据中医循经取穴的基础将原EDP置于胸大肌处的“无关电极”改置于膈俞穴和肺俞穴,用以治疗呃逆和慢性支气管炎,经过一阶段应用及作者本人亲身体验对比,疗效显著,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