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道损伤的原因及如何预防和处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两院诊治的几例腹腔镜胆囊切除致医源性胆道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患者损伤部位主要在胆总管、肝总管,胆管横断伤,分别选择胆管端-端吻合、胆管修补,随访4~6年,效果优良.结论 胆漏及胆管损伤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主要并发症,原因是多方面的,大部分是可预防的.术中及时发现和处理,根据胆道损伤的类型选择恰当的胆道修复及放置适当支撑管,是提高治疗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超声或CT引导下经皮穿刺抽脓或置管引流术(CT-PDLA)、腹腔镜下肝脓肿引流术(LD-LA)和开腹肝脓肿切开引流术(IDLA)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03例细菌性肝脓肿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组35例行CT-PDLA,B组34例行LD-LA,C组34例行IDLA,比较三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A组总有效率为100%,B组为97.06%,C组为82.35%.结论 在同等条件下,确切的适应证,CT-PDLA治疗BLA具有可靠、简便、经济、创伤小、并发症少、治愈率高等优点,可作为细菌性肝脓肿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腹腔镜逆行胆囊切除与次全胆囊切除治疗复杂性胆囊结石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腹腔镜逆行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retrograde cholecystectomy,LRC)与次全胆囊切除术治疗复杂性胆囊结石(complex gallbladder stones,CGS)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复杂性胆囊结石患者106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3例.对照组行LRC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行腹腔镜次全胆囊切除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补液量皆明显的少于对照组(f值分别是2.317、2.852、4.916,P<0.05);观察组通气时间、腹腔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第1天体温、术后第2天体温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逆行与次全胆囊切除术治疗复杂胆囊患者均疗效肯定、安全、可靠,其后者操作更简便,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老年复发性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5月~2006年10月采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老年性复发性腹股沟疝3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手术时间平均50min,术后疼痛轻微.术后3例发生尿潴留,发生率9.4%,2例出现阴囊水肿,发生率6.3%,随访全组无复发.结论 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老年复发性腹股沟疝复发率低,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恢复快.阴囊水肿、尿潴留等发生率低,适于老年复发性腹股沟疝的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干细胞标记物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的G蛋白偶联受体5(Leucine-rich repeat-containing G-protein-coupled receptor 5,LGR5)也称为G蛋白偶联受体49(G-protein coupled receptor49,GPR49)蛋白在人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结直肠癌演进过程的关系和意义。方法收集我院普通外科手术切除或肠镜活检的正常结肠黏膜30例、结肠腺瘤177例和结肠癌210例临床组织标本,所有病例均经病理确诊,术前未行放、化疗;标本以石蜡包埋保存。采用免疫组化血法(Immunohistochemistry,IHC)检测组织标本中CD133、LGR5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结果CD133在对照组结肠黏膜组织、结肠腺瘤和结肠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3.33%(4/30)、42.94%(76/177)和73.33%(154/210),在结肠癌和腺瘤中的表达均显著高于正常结肠黏膜(χ2=42.0130,χ2=9.4817,P<0.05),但在结肠癌组的表达高于腺瘤组(χ2=36.8039,P<0.05)。 Lgr5在对照组结肠组织中、结肠腺瘤组和结肠癌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23.73%(42/177)和57.14%(120/210),在结肠癌和腺瘤中的表达均显著高于正常结肠黏膜(χ2=34.2857,χ2=8.9306,P<0.05),但在结肠癌组的表达高于腺瘤组(χ2=44.0620,P<0.05),结直肠癌组织中Lgr5蛋白表达水平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生长部位、大体形态、组织类型无相关性(P>0.05),CD133分子的表达与患者的生存期具有相关性。结论 CD133、Lgr5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均增高,说明结肠癌的形成与干细胞相关,CD133、Lgr5在肿瘤发生过程中可能起一定作用,且与肿瘤的进展相关,可以作为早期诊断的分子标记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改良外剥内套扎术联合注射消痔灵硬化剂治疗混合痔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混合痔患者按人院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8例,对照组患者单纯行改良外剥内套扎术,观察组患者行改良外剥内套扎术联合注射消痔灵硬化剂,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100.00%,对照组为89.47%,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外剥内套扎术联合注射消痔灵硬化剂治疗混合痔疗效显著,可明显提高治愈率,缩短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少,复发率低,值得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意义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行腹腔镜小儿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5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52例手术均获成功。平均手术时间单侧15min,双侧25min,术后住院2~5天,无并发症。随访2~124-月,无1例复发。结论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安全可行,患儿创伤小,切口小,损伤轻,疼痛轻,康复快,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短,操作简单、安全,疗效可靠,可同时发现及处理隐性内环口末闭,复发率低,并发症少,且可有效防治复发,具有优良的临床意义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下液电碎石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疗效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3例适合腹腔镜手术的肝内胆管结石患者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下液电碎石治疗,对照组43例行传统开腹手术联合胆道镜下液电碎石术,并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成功率为100%,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结石清除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则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下液电碎石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是一种微创、恢复快、安全可靠、效果确切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自动痔疮套扎术(Ruiyun procedure for
hemorrhoids,RPH)联合外剥内扎术(Milligan-Morgan,M-M术)治疗混合痔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1月1日至2020年3月1日期间罗定市人民医院普外科收治的Ⅲ~Ⅳ度混合痔患者145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70例,男30例,女40例,年龄(44.97±9.86)岁,给予传统的M-M术治疗;观察组75例,男32例,女43例,年龄(45.83±10.27)岁,采用RPH联合M-M术治疗,并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围术期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痔疮复发率。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χ2检验。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及创面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t=7.135、5.986,均P<0.05),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t=6.372,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100.00%(75/75),对照组为100.00%(70/7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随访3个月并发症发生率2.67%(2/75),6个月复发率1.33%(1/7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0.00%(7/70)、7.14%(5/70)(χ2=3.345、3.081,均P<0.05)。结论 RPH联合M-M术治疗混合痔疗效肯定,有效缩短了手术时间及创面愈合时间,减少了术中出血量,显著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改良外剥内套扎术联合注射消痔灵硬化剂治疗混合痔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8例混合痔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9例实施改良外剥内套扎术治疗,观察组49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注射消痔灵硬化剂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两组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肛缘水肿评分、出血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肛门坠胀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外剥内套扎术联合注射消痔灵硬化剂治疗混合痔治愈率高、效果满意、操作简单,患者见效快,创伤小、痛苦小、愈合快、术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