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
糖皮质激素受体(Glucocorticoid Receptor,简称GCR)的研究已深入到分子水平,阐明了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简称GC)与GCR的作用机制[1],纯化了GCR,弄清了GCR的一级结构及与其结合的DNA序列[2],克隆出了GCR的cDNA[3]。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丁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delta virus,HDV)感染标志物在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者中的分布状况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HBV感染者的临床资料和血清样本,通过酶联免疫分析法检测其血清HBV感染五项指标、HDVAg和Anti-HDV,结合临床诊断和生化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收集HBV感染者样本462例,其中无症状携带者210例,慢性肝炎175例,急性乙肝35例,肝纤维化42例,检出HDV感染率为4.8%,男性显著高于女性,肝纤维化组的HDV感染率最高,为9.5%,其次为慢性肝炎的6.9%,45~60岁人群的HDV感染率为7.8%,显著高于其他年龄段.结论 慢性乙肝和肝纤维化病例的HDV感染显著增高,提示HDV感染与肝病的严重程度相关,建议对肝病患者开展血清HDV感染标志物检查,鉴别是否存在HDV重叠感染.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血清PDGF水平对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00例临床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或肝硬化的患者,行肝脏穿刺活检或术中活检,并对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TIMP-1)、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PDGF-BB)、Ⅳ型胶原(C-Ⅳ)、透明质酸(HA)等四项肝纤维化相关血清学指标进行检测,50例健康人作为正常对照行纤维化相关血清学指标检测。将病例组血清学指标结果与肝活检病理结果及正常对照血清学指标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找出灵敏度(Se)、特异度(Spe)高的肝纤维化诊断指标。结果四项血清学指标含量均与肝纤维化程度及炎症分级呈正相关,S2以上纤维化患者与正常对照血清学指标比较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Ⅳ在纤维化早期阶段无明显上升,从S3期开始升高;TIMP-1、PDGF、HA在纤维化各期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ROC曲线分析,诊断S2以上纤维化血清PDGF-BB的AUC(0.886)最大,Se、Spe分别为78.7%和86%,其次为HA与TIMP-1;在判断硬化时,以血清PDGF-BB的AUC(0.893)最大,Se、Spe分别为82.4%和87.5%,其次为HA与TIMP-1。结论四项血清学指标中以PDGF-BB对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较大,具有较高的Se和Spe,提示其可作为一项新的肝纤维化血清学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T细胞核仁嗜银蛋白(AgNORs)和T细胞亚群及辅助性T细胞亚群(Th)的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指导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PBMC经多克隆T细胞活化剂刺激,以图像分析法检测AgNORs区面积与细胞核仁面积的百分比(I.S%);以微量细胞毒法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以ELISA法检测血清中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IL)-4水平以来评价辅助性T细胞亚群活性。结果:(1)13例稳定期和17例活动期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PBMC中活化T细胞AgNORs表达分别为(5.14±1.06)I.S%和(3.21±1.40)I.S%,与正常对照组(6.69±1.30)I.S%相比,均显著下降(分别有P<0.05,P<0.01);活动期显著低于稳定期(P<0.01);(2)与稳定组和正常对照组相比,活动期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CD4+T细胞计数(23.5±7.8)%和CD4+/CD8+比值(0.58±0.31)显著降低(P<0.01),CD8计数明显升高,为(37.4±12.1)%(P<0.05);(3)与稳定组和正常对照组相比,活动期SLE患者血清IL-4水平明显升高,为(37.2±2.7)pg/mL,(P<0.05),IFN-γ分泌为(17.9±2.7)pg/mL,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与稳定期患者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细胞免疫活性低于正常水平;(2)活动期患者血清IL-4分泌水平增高,IFN-γ水平降低,提示Th1类活性降低,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存在Th1/Th2的不平衡。 相似文献
7.
外泌体是活细胞分泌的纳米级胞外囊泡,广泛存在于生物体体液中。外泌体携带蛋白质、脂质、核酸等,可反映来源细胞的生理、病理情况,在细胞间物质交换和信息传递中发挥重要作用。外泌体作为肿瘤标志物,可用于肿瘤的诊断,进展及预后评估,还可作为纳米载体装载基因或药物到达靶器官,在临床治疗中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因此,外泌体分离提取、鉴定分析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本研究就外泌体提取方法及鉴定分析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二硫苏糖醇(DTT)对19例血浆D-二聚体水平>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水平患者D-二聚体异常结果的纠正情况。方法 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3月于该院就诊且首次出现血浆D-二聚体水平>FDP水平的19例患者标本作为试验组,分别采用稀释试验、比对试验确定是否为D-二聚体假性增高。同时随机选取20例FDP与D-二聚体比值为2~5的枸橼酸钠1∶9抗凝血浆作为对照组,将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DTT纠正试验和盐水处理试验,并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随着稀释倍数的增加,19例患者D-二聚体水平呈下降趋势(P<0.05),FDP无显著性变化(P>0.05)。更换系统检测,19例均能纠正为FDP水平>D-二聚体水平。对照组经DTT处理后,与盐水处理比较,D-二聚体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DTT处理和盐水处理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5例患者经DTT处理后,可纠正为FDP水平>D-二聚体水平,且DTT纠正后结果和比对系统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该研究中大部分... 相似文献
9.
ENA多肽抗体谱检测的临床意义许泼实罗虹高航云80年代以前,自身免疫病的诊断主要依靠抗核抗体的检查,操作麻烦而且阳检率不高。自80年代始,国外对抗核抗体的研究开始转入抗体所作用的自身核杭原的分子组成、抗原表位的研究。我国也运用免疫印迹技术(IBT)将...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马方综合征(MFS)临床实验室基因诊断流程, 对MFS家系进行临床实验室基因诊断。方法利用二代高通量测序对2020年1月至12月到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河南省人民医院心脏中心)就诊的2个MFS家系患者FBN1基因进行测序分析, 然后利用Sanger测序验证二代高通量测序结果, 同时对家系正常人及100名健康人进行突变位点Sanger测序以明确家系中FBN1基因致病性突变, 并于2个家系孕妇孕中期指导其进行产前诊断。结果 MFS临床实验室诊断显示2例MFS患者FBN1基因分别存在c.2560T>C 杂合突变、c.6772T>C杂合突变的致病性突变, 2个家系中正常人及100名健康人均未见此突变;产前诊断显示家系一胎儿存在FBN1基因c.2560T>C杂合突变, 为MFS患儿, 家系二胎儿FBN1基因未见突变, 建议继续妊娠, 产后随访结果与临床实验室诊断结果一致。结论成功建立了MFS临床实验室基因诊断流程, 对明确MFS临床诊断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