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15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21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3篇
  1篇
中国医学   1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7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气管内异物患儿父母的照护体验。方法采用现象学研究方法,对10名气管内异物患儿父母进行深度半结构式访谈,并依据Miles和Hurberman提出的质性研究资料分析法分析资料。结果经过不断分析比对,共析出气管内异物患儿父母急诊入院后照护体验的4个主题,包括负性情绪满溢、冲动行为增加、不同应对方式及知识缺乏,以及后悔/自责、焦虑/恐惧、痛苦流涕、易激惹等8个亚主题。结论医护人员应及时评估气管内异物患儿父母的术前情绪,早期进行干预,使其能积极应对困境;同时,医院和社区可加强知识宣传,提高患儿父母的安全防范意识,以减少气管内异物等儿童意外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对肺癌组及对照组细胞色素P450 2C19(cytochrome P450 2C19,CYP2C19)等位基因进行基因分型,探讨CYP2C19基因中G681A和G636A多态性的分布与肺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提取293例肺癌患者和300例健康对照组患者的外周血基因组DNA,用实时荧光PCR方法对CYP2C19进行基因分型.对肺癌组和健康对照组基因分布进行比较.结果 肺癌组CYP2C19* 2/*3基因型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8.77% vs 5.67%;P=0.000),对照组CYP2C19* 1/*2基因型显著高于肺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0.67% vs 13.99%;P=0.000).两组病例CYP2C19代谢型分布比较结果,肺癌组慢代谢型频率超过对照组一倍以上(33.45% vs 15.33%).肺癌与各相关指标的多因素Logistic 相关分析结果显示,CYP2C19慢代谢型可能是肺癌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0,OR:2.755,95% CI:1.748 ~4.343).结论 CYP2C19慢代谢型可能与肺癌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石家庄地区门诊肺结核患者的耐药状况及其主要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和治疗耐药结核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74例继发性肺结核耐药患者,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肺结核耐药产生的危险因素,并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法进行分析。结果居住地农村、文化程度低、患病年限1年以上,治疗过程不规则或中断,治疗依从性差,超重或肥胖、复治与继发性肺结核耐药产生有关。结论加强对继发性肺结核耐药的危险因素的预防干预,对减少肺结核耐药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估早期应用尼可地尔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慢血流的预防价值.方法 收集自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北京京煤集团总医院胸痛中心收治的188例STEMI并行急诊PCI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尼可地尔组(n=86)和常规治疗组(n=102).观察比较两...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裸鼠经犬钩虫第三期钩蚴(AcL3)免疫后,其皮肤和肺内AcL3的形态变化及宿主的组织细胞反应,评价其作为疫苗筛选动物模型的可能性. 方法取BALB/c-nu/nu 小鼠,每两周由皮下免疫接种活的AcL3 500条,共3次,并丁末次免疫后1周由皮肤攻击感染AcL3 500条.用未免疫的感染AcL3 裸鼠作对照,攻击感染后不同时间取感染部位皮肤和肺脏,观察宿卡皮肤和肺内AcL3的组织病理学变化. 结果攻击感染后6、24、72 h及7 d,皮肤内的绝人部分虫体切面形态和组织结构与感染对照裸鼠皮肤内的相似,仪0.5%~2.2%的虫体切而示有变性、死亡,偶见有死虫肉芽肿,而肺组织内的AcL3及其周围的炎细胞反应对照组相比较,无明显差异. 结论用活的AcL3免疫裸鼠后,仅见对攻击感染的AcL3 有弱的免疫效应,裸鼠不适宜作为钩虫疫苗筛选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CK2抑制剂Emodin对人骨肉瘤细胞Saos-2增殖及侵袭力的影响.方法 分别用CK2抑制剂Emodin、顺铂及联合两种药物处理Saos-2细胞,通过Westem blot检测凋亡、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Transwell小室侵袭实验法检测细胞侵袭能力.结果 Emodin抑制CK2后可提高TAp73蛋白表达,激活其活性,促进Saos-2细胞凋亡;CCK-8法表明Emodin可以抑制Saos-2细胞增殖,且联合用药作用更明显;Transwell小室侵袭实验结果表明实验组均可抑制Saos-2细胞侵袭,穿膜细胞数分别为(57.23±3.52)、(52.06±4.54)和(32.83±3.79)个,且联合用药协同作用明显(P<0.05).结论 CK2抑制剂Emodin能够抑制骨肉瘤Saos-2细胞的增殖和侵袭,为进一步探索采用小分子蛋白激酶抑制荆辅助治疗骨肉瘤细胞的新途径提供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构建基于悬浮点阵技术的新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的检测方法,检测并分析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相关的EGFR基因突变状况。方法选取61例经影像学和病理学检查确诊的NSCL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手术后留取新鲜肺癌组织,提取基因组DNA,采用多重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对组织样本的EGFR基因18、19、20和21号外显子中包含8种高频突变位点的特异片段进行扩增,并经多重连接酶检测反应(LDR)以特异性探针对扩增片段中的突变进行连接,再基于悬浮点阵技术平台对连接产物进行检测,最后通过DNA测序对检测结果进行验证。结果在61例NSCLC组织样本中,运用PCR-LDR联合悬浮点阵技术共检出EGFR基因突变19例,突变率为31.1%,其中外显子19缺失突变E746-A750 del(1)、E746-A750 del(2)各1例,外显子20点突变T790M 1例,外显子21点突变L858R 14例、L861Q2例,经DNA测序验证完全正确。结论运用PCR-LDR联合悬浮点阵技术初步建立了一种新型的EGFR基因突变检测方法,能同时准确检测EGFR基因中的8种高频突变...  相似文献   
8.
microRNA在肺癌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肺癌是全世界因肿瘤导致死亡的最主要原因。尽管肺癌发生的分子网络在蛋白和基因水平上已经部分得到阐明,但是其高死亡率仍没有明显改善。微小RNAs(miRNAs)是一大类小的内源性非编码RNAs,通过与靶mRNA3’端非翻译区部分互补配对,在翻译后水平调节靶基因的表达。miRNAs在肺脏的发育过程中发挥多种作用,其异常表达可能导致肺癌的发生。肺癌中miRNAs的异常表达模式,以及miRNAs在血清中的稳定存在,都使miRNAs有望成为新型的临床生物标记物用于肺癌的诊断和预后。miRNAs还可以直接作为原癌基因或抑癌基因在肺癌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调节具有致癌或抑癌功能的miRNAs可能成为肺癌治疗的新方法。该文就miRNAs在肺癌诊断、预后和治疗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支气管镜冷冻治疗支气管结核的临床疗效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经支气管镜检查确诊为肉芽增殖型支气管结核的83例患者,采用在2HR(L2)ZE(S)/10HR(L2)E全身抗结核和异烟肼注射液雾化吸入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支气管镜冷冻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的支气管镜下改变情况、临床症状及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情况。结果 经支气管镜冷冻治疗后,显效率73.4%(61/83),有效率26.6%(22/83),总有效率为100%;气促分级显示治疗后患者气促症状较前明显好转(P<0.01);发热时间、咳嗽、咳痰时间以及全身乏力消失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治疗后发现观察组CD3+、CD4+和CD4+/CD8+水平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的对照组,而CD8+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的对照组。结论 经支气管镜冷冻治疗支气管结核患者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细粒棘球蚴原头节的β4微管蛋白(EgTub4)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预测和分析,并探索该基因在大肠埃希菌中可溶性表达的最佳诱导条件,纯化目标蛋白。方法采用ProtParam、SMART、Predictprotein和Swiss-model软件分析EgTub4蛋白的理化性质和结构,采用SignalP4.1软件进行信号肽预测。提取细粒棘球蚴原头节的总RNA,并反转录成cDNA,PCR扩增EgTub4基因,构建原核重组表达载体pET28aEgTub4、pET30a-EgTub4和pET32a-EgTub4,进行酶切鉴定,并测序。探索重组蛋白rEgTub4可溶性表达的最佳诱导条件[表达载体、诱导温度(T)、诱导剂(IPTG)浓度、诱导时间(t)和培养基类型]。利用镍柱亲和层析法纯化重组蛋白,进行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氨凝胶电泳(SDS-PAGE)和蛋白质印迹分析(Westernblotting)。结果经生物信息学分析预测EgTub4蛋白理论等电点(pI)值为4.79,理论相对分子质量(M_r)为49700;EgTub4不含信号肽,含有3个结构域,分别为微管蛋白GTPase结构域、C末端结构域和卷曲螺旋区。成功构建了重组质粒pET28a-EgTub4、pET30a-EgTub4和pET32a-EgTub4,经双酶切后,均可得到与目的基因相对分子质量相符的片段,测序正确。经Westernblotting分析,在表达质粒pET28a(+)、pET30a(+)和pET32a(+)中重组蛋白分别为M_r56000、60000、68000。EgTub4基因在pET28a(+)中表达时不可溶,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需要在变性条件下进行纯化。而在pET30a(+)和pET32a(+)中表达时均部分可溶,可以在非变性条件下进行纯化。综合考虑,本研究最终选择pET30a(+)作为EgTub4基因的表达载体。目标蛋白可溶性表达的优化条件为:T=25℃、[IPTG]=0.01mmol/L、t=10h、2×YT培养液。最佳洗杂咪唑浓度为150mmol/L,洗脱咪唑浓度为500mmol/L。Western blotting分析结果显示,纯化的蛋白均能与β-微管蛋白抗体及His-Tag标签抗体反应,条带大小符合预期,约M_r 60000。结论对EgTub4进行了生物信息学预测、分析和表达,得到该基因在大肠埃希菌中可溶性表达的最佳诱导条件,纯化目标蛋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