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65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6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26篇
中国医学   10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不同生长年限及不同采集时间对北细辛根挥发油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根据挥发油的含量和油中主成分,确定细辛根的最佳采收期,方法:用药典规定的方法测定北细辛根及根茎的不同样品中挥发油的总含量,用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技术分析其挥发油的成分。结果:测定不同生长年限及不同采集时间的上述植物根及根茎的样品,得到这些极及根茎样品的总挥发油含量和油中9种主成分的相对含量。结论:4年以上的北细辛根及根茎可作药用。最佳采收期为4月、5月和9月。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秕鳞八角莲Dysosma fur furaceaBao根及根茎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硅胶色谱柱进行分离,通过物理,化学和光谱学方法鉴定各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了9个化合物,分别为魁臼毒素(podo phyllotoxin,Ⅰ),去氧鬼臼毒素(deoxyoophyllotoxin,Ⅱ)、山柰酚(kaempfero,Ⅲ,槲皮素(quercetin,Ⅳ,β-谷甾醇(β-sitos  相似文献   
3.
新疆风毛菊属雪莲花类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白莲花类药用植物资源现状该类植物属高山冰缘植物,多具有明显的高原地带性特点,生长在高山雪线下20O0~5200m之间的寒冻风化带中,与少数耐寒、耐低温、耐干旱、耐紫外线照射的苔草、蒿草等座垫植被和地农类伴生。在天山、阿尔泰山气候气件较好,雨量充沛(年降水量达500mm),日照时间长,土壤中富含腐植质,因而南疆贮量大。昆仑山、阿尔金山及帕米尔高原,由于气候寒冷,温差大,风化作用强烈,保水能力差,只在阴波及沟壁之间成片生长,植被稀疏。因此南疆相对较小。雪莲类生命力强,种子易于随风散播,分布较广,新疆资源极为丰…  相似文献   
4.
碱地蒲公英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利用溶剂提取和硅胶柱层析,对碱地蒲公英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分离并鉴定了5个单体化合物,为咖啡酸、阿魏酸、绿原酸、木犀草素和香叶木素,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其中绿原酸和香叶木素为首次从蒲公英属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5.
雪莲花类药材的化学和药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62,自引:1,他引:6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雪莲花类新兴中药品种临床用药依据。方法:通过对几种药材中含有的多糖、黄酮及其苷、愈创内酯类主要化合物,部分种的挥发油、微量元素、氨基酸和主成分对应的药理作用的综述,展望其作为民族药和民间药在抗炎镇痛、抗早孕、抗衰老及抑制癌细胞增生的应用前景。结果:用药习惯、功效和采收加工与化学和药理有关联。结论:应在雪莲花类高原特有药用植物已有的研究基础上,加紧进行构效、毒理和开发的深入工作。  相似文献   
6.
中药与日本汉方药原植物的差异比较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依据 2000年版《中国药典》和第十四改《正日本药局方》收载植物类生药品种 ,列表比较了中药与日本汉方药原植物的差异 ,并对产生差异的现象和原因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马兜铃内酰胺-Ⅰ(AL-Ⅰ)能否进入肾小管上皮细胞及其在细胞内的分布、蓄积情况。方法:以体外培养的人类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系(HK-2)为研究对象,用不同质量浓度的AL-Ⅰ(5~20μg.mL-1)处理细胞,采用荧光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内由AL-Ⅰ产生荧光的有无及其分布,并在洗去含AL-Ⅰ的培养液后继续培养HK-2细胞48h,观察细胞内AL-Ⅰ荧光的持续情况以判断其蓄积性。结果:不同质量浓度的AL-Ⅰ(5~20μg.mL-1)处理细胞0.5h内,均能在肾小管上皮细胞内观察到蓝绿色的AL-Ⅰ荧光,并且荧光仅分布于细胞浆中,而在细胞核内未观察到。在洗去含AL-Ⅰ培养液后继续培养时AL-Ⅰ的荧光可在细胞内持续存在48h以上,其持续存在部位仍为细胞浆。结论:AL-Ⅰ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进入肾小管上皮细胞,其分布部位在细胞浆,不进入细胞核;AL-Ⅰ在细胞浆内的蓄积可能与其致肾损伤的毒性作用机制有关,即通过进入肾细胞并蓄积于细胞内在肾病过程中持续发挥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8.
一个中药名既代表"中药"又代表"植物体",也属于"同名异物"现象。原植物名与中药名相同造成的"同名异物"使作为科学术语的中药名称的内涵不固定,缺乏严谨性,易产生歧义和误解,不便应用。因此,倡议对与中药名相同的植物名进行更名,即给原植物另取别的名称,而与中药名分开。原植物中文名的更名具有较高的可行性,笔者提出5条更名原则和建议更改植物名称的中药100种,列出建议采用的植物名称,旨在抛砖引玉,希望有关专家和广大同行关注并斧正。  相似文献   
9.
该文归纳出中药"显效理论",即中药通过"众多显效形式(显效型)的单靶点叠加作用、多靶点协同作用及毒性分散效应"发挥药效并削弱自身毒性。一味中药可含有约1 000种成分,一种成分口服进入体内后又可产生约100种代谢产物。无数化学成分及其无数体内代谢产物中的众多显效形式可共同发挥"集团军式作用"。在药物分子少、靶点分子多的情况下,中药不同种的显效型分子可相继与靶点分子结合,发生叠加作用,当"靶点充分占位"时药效始启动。既有浓度上的叠加作用又有时间段先后的叠加作用,这使得药效得以持久。显效型呈现药效叠加和毒性分散,源于不同显效形式分子结构之间药效基团相同而毒性基团不完全相同。"毒性分散效应"适于对无毒中药而不适于对有毒中药的解释。显效理论揭示中药可以众多化学成分及众多代谢产物参与发挥药效过程,包括叠加作用、协同作用及毒性分散效应,可有助于阐释和弘扬中药特色优势。今后需研究/确证的问题:中药药效物质基础及其作用机制是怎样构成的?多数中药为什么毒性小?体现中药特色优势的中药"显效理论"如何在新药研发中应用?  相似文献   
10.
中药细辛商品药材的基源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中国28省市收集到细辛商品药材158份,发现其中仅3/4来源于中国药典品种,其余1/4来源于非中国药典品种。11l份来源于北细辛,在26省市使用;25份来源于单叶细辛,在10省区使用;另22份来源于华细辛、杜衡等9种植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