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者,男,44岁。2年前出现终末肉眼血尿,可自行消失。2007年1月因大便后外尿道口滴血在当地医院诊治,CT表现:膀胱左、前侧壁不规则增厚,最厚14mm,增强扫描见病变中度强化,CT值为52HU。膀胱镜检并取黏膜活检诊断为“出血性膀胱炎”,抗感染止血治疗后症状消失。同年8月再因大便后外尿道口滴血及尿中血凝块入院诊治。 相似文献
2.
3.
4.
目的探讨输尿管镜碎石术后重症感染的发生原因,寻找输尿管镜碎石术后重症感染的防治对策。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0年6月在医院行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后并发重症感染者16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行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未发生感染者20例进行对照,对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输尿管镜操作时间、术前感染情况、术中灌注压、术后引流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输尿管镜操作时间(72±18)min、术中灌注压(81±7)mm Hg,对照组分别为(35±14)min(、65±6)mm Hg,观察组术前感染未控制、术后引流不畅发生率分别为93.8%、31.2%,对照组分别为10.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年龄、性别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输尿管镜操作时间长、术前感染未控制、术中灌注压力过高、术后引流不畅等是输尿管镜碎石术后并发重症感染的主要原因;术前有效抗感染治疗,提高碎石技巧及加强术后管理是预防感染的关键,治疗原则以抗感染和抗休克为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膀胱癌术后吡柔比星(THP)膀胱灌注预防复发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浅表性膀胱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A、B、C 3组,每组30例,其中A组行膀胱灌注吡柔比星治疗,30 mg/次,1次/周,共治疗8次。B组也行膀胱灌注吡柔比星治疗,且前8周治疗与A组相同,之后改为每月灌注1次,30 mg/次,连用10个月,总周期12个月。C组行膀胱灌注卡介苗(BCG)治疗,80 mg/次,1次/周,以后逐渐减少治疗次数,总周期12个月。比较3组患者的不良反应以及复发率。结果:3组患者均随访2年,其中A、B、C 3组患者1年后的复发率分别为10.0%(3/30)、6.7%(2/30)和6.7%(2/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8,P>0.05)。3组患者2年后的复发率分别为16.7%(5/30)、13.3%(4/30)和9.0%(3/30),其中A组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2,P<0.05)。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0.0%(3/30)、20.0%(6/30)和36.7%(11/30),A、B两组的不良反应少于C组(χ2=11.8,P<0.05)。结论:THP用于膀胱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短期与长期疗效相比无统计学差异,且长期疗效与BCG疗效相比无统计学差异,但不良反应较少,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用药。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输尿管镜下手术致输尿管损伤的防治措施,提高手术安全性.方法 对该院2007年6月~2010年6月间1174例输尿管结石患者行输尿管镜下手术的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12例行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发生输尿管损伤21例(5.1%);762例行输尿管镜下双频激光碎石术发生输尿管损伤24例(3.1%),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输尿管镜下双频激光碎石的输尿管穿孔发生率高于气压弹道碎石术(P<0.05).结论 仪器设备、操作技术水平、临床经验以及患者本身的条件与输尿管损伤的发生密切相关,是输尿管损伤防治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8.
目的评价无张力尿道悬吊术(TVT术)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UI)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4例女性SUI患者进行TVT术治疗,并对手术疗效进行随访。结果1例拔管后出现尿潴留,经延长导尿管留置时间后缓解,所有患者尿失禁症状完全消失,随访3~15个月,无尿失禁复发。结论TVT术治疗女性SUI具有创伤小、效果好、并发症少、安全性高的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肝内残余结石系指位于肝总管、肝门区以上的胆管手术后残留结石。以往大多需再次手术,但效果不够满意。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肝内残余结石156例,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