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功能性视力下降是一种不归因于病理及结构异常的非器质性的视力下降,常见于儿童及青少年,多伴有不同程度的视力下降及双眼视功能异常,同时可伴随情绪及心理障碍、癔症及伪盲等情况。功能性视力下降的临床诊治较为复杂,常因为反复客观检查无异常、治疗效果欠佳等情况而降低患者满意度。目前关于功能性视力下降的临床诊治并无统一标准,本文从功能性视力下降的病因、影响及治疗3个方面进行综述,发现双眼视功能、情绪与认知以及干眼等因素可导致功能性视力下降,视觉训练及中药汤剂均能发挥良好的治疗效果。但目前仍然存在许多尚不明确的病因,同时尚无统一的诊疗标准,未来可随着眼科学、神经内科、心身医学科等学科的结合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3.
目的:观察根据复发性翼状胬肉睑球粘连严重程度选择不同眼表重建术式的临床效果。方法:对59例59眼伴睑球粘连的复发性翼状胬肉患者,在切除翼状胬肉及睑球粘连瘢痕组织基础上,联合应用带角膜缘干细胞的自体结膜移植、板层角膜移植、口唇粘膜移植、羊膜移植等多种手术方式进行眼表重建。分别观察翼状胬肉及睑球粘连复发情况、移植片情况以及并发症。结果:经过6~38个月随访观察,翼状胬肉复发4例(4眼)(6.78%),睑球粘连术后评级为优者44例(44眼)(74.58%),良者13例(13眼)(22.03%),差者2例(2眼)(3.39%),总有效率96.61%。结论:根据复发性翼状胬肉睑球粘连严重程度选择不同眼表重建术式可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近期 ,我科新进TopconKA - 810 0PA电脑验光仪 ,为检验其验光准确性 ,对屈光不正的患者分别用TopconKA - 810 0PA验光仪验光和月光牌视网膜镜验光 ,现将二者的相互关系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研究对象是 2 0 0 0年 1月到 6月因屈光不天到眼科就诊的患者 1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共同性内斜视的治疗方法,现将我院从1997年1月至2002年1月用手术方法治疗的90例患者的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轮转切削技术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的应用 ,方法 :回顾分析用轮转切削技术对 78例(81眼 )白内障行超声乳化摘除并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 :术后 1周、 1个月、 3个月视力≥ 0 8者分别为 6 7%、6 7%、 70 % ,没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采用轮转切削乳化核技术安全、良好 ,初学者容易掌握 ,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近视患者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术后角膜后表面Diff值变化规律及其对术后视力的影响.方法 对62例(123眼)近视患者于LASIK术前、术后1 d、1周、1个月行角膜地形图检查.分别按照残余基质床厚度、残余基质床厚度占术前角膜厚度的比例及术前屈光度的不同分组,分析各组间及同一组不同时期角膜地形图后表面Diff值的改变及其与术后视力的关系.结果 术后后表面Diff值较术前增大,且随原屈光度增大而增加,随基质床厚度增大而减小.当残余基质床厚度〉300μm或残余基质床厚度占术前角膜厚度的比例≥55%时,后表面Diff值明显减小.术后后表面Diff值与视力呈一定程度负相关.结论 LASIK术后角膜后表面前凸是影响术后视力的原因之一.后表面前凸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术前屈光度的高低、残余基质床厚度等,残余基质床厚度在300 μm以上或残余基质床厚度占术前角膜厚度的比例≥55%也许更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近视患者LASIK术后发生夜间眩光的术前相关因素。方法:将665例(1257眼)近视患者按屈光度分为两组:组Ⅰ(低、中度近视)-1.00~-6.00D;组Ⅱ(高度近视)-6.25~-14.25D。以ObscanⅡ眼前节分析系统测量术前暗光下瞳孔直径,所有手术均为标准的LASIK手术,术后3mo调查患者夜间眩光情况。结果:低、中度近视组术前暗光下瞳孔直径6.81±0.50mm,高度近视组6.98±0.57mm,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01)。低、中度近视组58眼(7.9%)发生夜间眩光,高度近视组为137眼(26.2%),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00)。低、中度近视组发生眩光眼和无眩光眼在术前暗光下瞳孔直径上差异有显著性(P=0.000),拟矫正屈光度上差异无显著性(P=0.104);高度近视组在暗光下瞳孔直径和拟矫正屈光度上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01,0.002)。结论:LASIK术后夜间眩光与术前暗光下瞳孔直径有关,高度近视患者也与拟矫正屈光度有关。 相似文献
9.
微量皮质类固醇激素在细菌性角膜溃疡治疗后期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0引言细菌性角膜溃疡是严重危害视力的致盲性眼病。皮质类固醇激素虽然可以减少白细胞对组织的破坏,但同时可降低抗菌药物的治疗效果,因而长期以来人们对皮质类固醇激素在细菌性角膜溃疡中的应用持慎重态度。关于皮质类固醇激素在细菌性角膜溃疡中的应用,国内文献报道较少。我院自2004-08以来对5例5眼细菌性角膜溃疡后期应用微量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病例临床诊断为细菌性角膜溃疡的患者,其中绿脓杆菌性角膜溃疡2例2眼,表皮葡萄球菌1例1眼,不明病因2例2眼。男4例4眼,女1例1眼,年龄21~48(平均34)岁。有外伤史者2例2眼,佩戴角膜接触镜者1例1眼,不明原因2例2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羊膜移植治疗外伤所致复发性角膜上皮糜烂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06年1月至2013年6月在德阳市医院眼科就诊的13例(13只眼)轻微外伤所致的经药物治疗无效、反复发作的复发性角膜上皮糜烂患者,采用角膜上皮清创+羊膜移植治疗,术后观察视力、角膜透明度及荧光素染色情况、羊膜转归、病变复发情况以及并发症.结果 术后3~5 d羊膜即开始出现部分融解,1~2周大部分脱落;羊膜脱落后病人视力均较术前提高,裂隙灯检查见角膜基本恢复透明,上皮完全修复,荧光素染色阴性.经6~83个月临床观察,除1例在术后4月出现复发外,其余12例均未再复发;未见明显并发症发生.结论 对于常规治疗方法无效的复发性角膜上皮糜烂患者,羊膜移植是一种安全有效、低费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