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02篇 |
免费 | 59篇 |
国内免费 | 15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0篇 |
儿科学 | 9篇 |
妇产科学 | 6篇 |
基础医学 | 39篇 |
口腔科学 | 8篇 |
临床医学 | 205篇 |
内科学 | 58篇 |
皮肤病学 | 4篇 |
神经病学 | 16篇 |
特种医学 | 18篇 |
外科学 | 31篇 |
综合类 | 248篇 |
预防医学 | 78篇 |
眼科学 | 5篇 |
药学 | 189篇 |
4篇 | |
中国医学 | 132篇 |
肿瘤学 | 1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7篇 |
2023年 | 47篇 |
2022年 | 76篇 |
2021年 | 67篇 |
2020年 | 48篇 |
2019年 | 52篇 |
2018年 | 46篇 |
2017年 | 25篇 |
2016年 | 21篇 |
2015年 | 30篇 |
2014年 | 87篇 |
2013年 | 50篇 |
2012年 | 36篇 |
2011年 | 52篇 |
2010年 | 51篇 |
2009年 | 51篇 |
2008年 | 38篇 |
2007年 | 49篇 |
2006年 | 33篇 |
2005年 | 27篇 |
2004年 | 22篇 |
2003年 | 31篇 |
2002年 | 16篇 |
2001年 | 12篇 |
2000年 | 13篇 |
1999年 | 8篇 |
1998年 | 6篇 |
1997年 | 7篇 |
1996年 | 7篇 |
1995年 | 15篇 |
1994年 | 6篇 |
1993年 | 6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4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2篇 |
1983年 | 1篇 |
1979年 | 1篇 |
1974年 | 1篇 |
1965年 | 2篇 |
1963年 | 1篇 |
1961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目的探讨头颈部功能锻炼联合健康教育对鼻咽癌放疗患者心理状态和生存质量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采用单盲随机对照法选取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行放疗的鼻咽癌患者110例为观察对象,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 每组55例。对照组行综合性健康教育, 包含简单的口头宣教头颈部功能锻炼;研究组在综合性健康教育基础上进行强化头颈部功能锻炼。两组干预时间5周。比较两组干预满意度, 干预前后希望水平、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评分、自我超越评分和卡氏功能状态(KPS)评分变化。结果研究组干预后满意率[94.55%(52/55)]高于对照组[78.18%(43/55)](Z=2.01, P < 0.05)。干预后, 两组患者对现实和未来的积极态度、与他人的亲密关系及采取积极行动评分均较干预前增加(均P < 0.05);研究组患者对现实和未来的积极态度[(13.67±1.68)分]、与他人的亲密关系[(13.76±1.50)分]和采取积极行动评分[(13.87±1.18)分]高于对照组[(11.54±1.42)分、(11.98±1.24)分和(12.0...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丙戊酸(VPA)对拉莫三嗪(LTG)在癫痫患儿体内药动学的影响,并优化LTG给药剂量,促进临床个体化用药。方法 根据92例口服LTG进行抗癫痫治疗患儿的127组血药浓度监测数据以及其合并使用VPA情况,建立群体药动学模型,考察VPA浓度对LTG药动学参数的影响。基于LTG群体药动学最终模型,模拟和评价不同体重患儿暴露于不同浓度VPA时的剂量方案。结果 LTG在儿童体内的药动学特征符合一级吸收和消除的一房室模型。本研究群体的LTG表观分布容积和清除率的典型值分别为14.23 L和1.03 L·h-1。LTG的清除率随患儿体重的增加而增加,随VPA浓度的升高而呈非线性降低。当患儿体内VPA浓度> 50 mg·L-1时,VPA对LTG清除率的抑制作用达到最大化,最大抑制率为58%,达到最大抑制作用一半时的VPA浓度为26.91 mg·L-1。模拟结果显示,为了达到目标谷浓度范围和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LTG维持剂量应随VPA浓度的升高而有所下调;当VPA浓度超过50 mg·L-1时,大部分患者的LTG最佳维持剂量无需继续降低。结论 本研究建立了LTG的群体药动学模型,明确了LT...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盐酸氨溴索辅助治疗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的效果。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 选取2016年4月至2020年10月潞城区中医院内科收治的76例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 男29例, 女47例, 年龄(71.02±2.44)岁, 年龄范围为60~80岁。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单药注射组与联合注射组, 每组38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吸氧、补液、抗感染及维持酸碱平衡等常规治疗, 单药注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注射用头孢哌酮舒巴坦钠静脉滴注治疗, 联合注射组在单药注射组基础上给予盐酸氨溴索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7 d后的临床治疗效果, 比较治疗前、治疗7 d后两组患者痰液嗜酸性粒细胞(EOS)百分比、中性粒细胞(NEU)百分比、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ChEF)水平、血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N末端脑利钠肽(NT-proBNP)水平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7 d后, 联合注射组有效率[92.1%(35/38)]高于单药注射组[73.7%(28/38)],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后, 联合注射组痰液EOS百分比[(2.35±0...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抗帕金森药物与自杀事件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检索FAERS数据库中抗帕金森药物引起自杀事件的报告,采用报告比数比(ROR)、信息成分法(IC)、贝叶斯可信传播神经网络(BCPNN)分析抗帕金森药物与自杀事件之间的关联。结果 抗帕金森病药物显著增加了自杀未遂事件的风险信号(ROR025=2.19;IC025=1.12;n=1 502),但没有显著增加自杀完成事件的风险信号(ROR025=0.60;IC025=-0.56;n=238)。结论 鉴于帕金森疾病本身会显著增加相关自杀的风险,在获得更科学的证据之前,应该密切监测所有帕金森患者的自杀迹象。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评价肥胖型糖尿病患者应用消渴丸与芪星汤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以长乐区中医院2021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46例肥胖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每组23例。前者应用消渴丸治疗,后者应用芪星汤治疗,比较两组肥胖型糖尿病患者经不同方式治疗的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血糖水平以及超正常体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糖水平及超正常体质量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芪星汤相较于消渴丸,更能够显著改善中医证候积分,控制血糖水平,提高治疗疗效,促进其体质量得到有效减轻,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9.
10.
蛙心灌流实验中蛙心插管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改进蛙心灌流实验中蛙心插管的方法。方法蛙心插管改为从右主动脉插入;插管时保持蛙心内血液的正常循环;在任氏液中加入肝素。结果实验组蛙心插管的时间为(87±8)s,成功率、存活率和凝血率分别为88.89%、83.33%、0.00%;对照组蛙心插管的时间为(140±18)s,成功率、存活率和凝血率分别为76.47%、69.23%、23.53%。2组观察指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通过改进离体蛙心制备过程中的几个环节,缩短了插管时间,提高了插管成功率,提高了插管后蛙心的存活率,降低了凝血率,为后续的灌流实验提供了活性较好的离体蛙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