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谢继鼎;田思玮;宋军;闪增郁;韩自荣;代金刚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23,25(6):2223-2229
目的以八段锦与第九套广播体操为干预手段,研究干预12周前后自身脉图参数变化,探究两种不同干预方式的差异,从脉诊角度为八段锦的功理功用提供客观化指标。方法招募健康受试者60名,依据脱落剔除标准,最终纳入50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受试者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进行每周3次,≥30min的八段锦训练,对照组行每周3次,≥30min的第九套广播体操训练,并于干预前、干预12周后共采集两次脉图,通过分析脉图参数和贡献度判断其对于脏腑的影响。结果试验组的特征参数包括时域参数8个(左寸、左关、右寸等),频域参数9个(左关、左尺、右关等),主要分布在左寸、左关、左尺和右关;对照组的特征参数包括时域参数6个(左寸、左尺、右尺等),频数参数11个(左关、左尺、右关等),主要分布在左尺、右尺、左关。结论习练八段锦可显著影响平人脉象图,且干预后准确度和特异性高于对照组。八段锦对于人体经脉的气血循行存在一定的影响,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通过影响整体气血运行有关。试验组八段锦对于心、肝胆、肾影响显著,对照组则在肾变化最为明显,对于脏腑的整体干预与协调,八段锦组效果优于第九套广播体操组。 相似文献
2.
谢继鼎;田思玮;郑鑫;赵新宇;王颖;宋军;代金刚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23,46(10):1473-1480
目的运用红外热成像技术,基于中医经络腧穴理论探究八段锦对健康人体质量指数(BMI)、腹部和常用减肥穴位温度的影响。方法招募北京市120名健康人作为受试者,1∶1∶1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对照组和空白组,试验过程中脱落13人,共计107人完成试验。试验组(n =36)进行八段锦干预,对照组(n =35)进行广播体操干预,空白组(n =36)不进行运动干预,干预时间为12周。入组前和干预12周后,使用专业体脂秤测量BMI,红外热成像仪检测腹部和双侧天枢、双侧足三里、中脘、关元的温度,比较3组干预前后的变化,并进行中介效应检验。结果干预后组间比较,3组BM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腹部、双侧天枢、中脘的温度高于其他2组(P <0.05,P <0.01)。干预前后组内比较,试验组的BMI降低(P <0.01),腹部、双侧天枢、中脘温度升高(P <0.01)。中介效应检验显示,在八段锦对腹部温度的提升作用中,中脘和左侧天枢存在明显中介效应。结论八段锦可以降低BMI、减少肥胖风险,同时可以提高腹部温度、促进代谢,其机制可能与激活天枢和中脘,从而调控内脏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习练八段锦对平人八会穴中的章门穴、中脘穴、膻中穴、膈俞穴穴位温度的影响。方法:招募健康受试者40名,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受试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0名。观察组习练八段锦,对照组习练第九套广播体操,对纳入的受试者进行为期12周的观察,分别于入组后习练前、习练后即刻、习练12周后采用FLIR SC660型红外热像仪观察受试者左右章门穴、中脘穴以及膻中穴、膈俞穴的温度变化。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习练后即刻章门穴、中脘穴、膻中穴、膈俞穴温度上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习练12周后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八段锦可通过刺激平人脏、腑、气、血之精气,一定程度提高其章门穴、中脘穴、膻中穴、膈俞穴的温度,且长期习练效果更佳,为八段锦“协调脏腑,促进气血运行”提供客观化、可视化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习练“左右开弓似射雕”对平人脏腑功能及肺经穴位温度的影响。方法2020年10月—2021年2月招募健康受试者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与空白组。在保持原有生活习惯的基础上,试验组习练“左右开弓似射雕”,每天练习30 min,每周不少于4 d,空白组不习练任何动作。分别于入组后习练前(干预前)、干预12周后采用FILR SC660型红外热像仪采集2组受试者的正面、背面、左侧面、右侧面全身的红外热像图,分析比较2组受试者脏腑温度与肺经特定穴位温度。结果 依据脱落剔除标准脱落1例,最终纳入39例,其中试验组20例,空白组19例。干预12周后,试验组各脏腑温度均较干预前明显升高(P均<0.05),空白组则呈现下降趋势,且除脾、胃、肺脏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干预12周后,试验组各脏腑温度均明显高于同期空白组(P均<0.05)。干预12周后,试验组左右中府穴、左右尺泽穴、左右太渊穴以及左孔最穴、左列缺穴温度均较干预前明显升高(P均<0.05),空白组的左右孔最穴、左右列缺穴、左右中府穴、左右尺泽穴、左右太渊穴温度均较干预前明显降低(P均&... 相似文献
5.
正芡实是睡莲科植物"芡"的干燥种仁,素有"水中人参"和"水中桂圆"的美誉,自古以来就是常用的中药材和珍贵的天然补品。李时珍的《神农本草经》将芡实列为上品,称其归脾、肾经,有益肾固精、补脾止泻、除湿止带的功效,搭配不同药材使用,对各类人群都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6.
8.
代金刚;田思玮;曹洪欣;张明亮 《中医杂志》2020,61(10):917-920
导引法是中医非药物疗法的一种,《诸病源候论》中记载了287条针对证候的导引法,将导引与疾病密切结合起来,继承了《黄帝内经》导引治疗学思想。以《诸病源候论》导引法为研究对象,分析导引法的特点,以及在不同疾病证候出现的频次,分析其优势领域及对后世导引法发展的影响。并以中风、痹证为例,阐述辨证导引思想,为发挥导引在\"治未病\"和慢病康复中的作用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9.
10.
中医导引学历史悠久,内容丰富,丰富了中医治病防病的主要内容。纵观中医导引学的发展历史,主要经历了积淀、形成、融合发展、缓慢发展至逐渐得到重视几个重要阶段;就中医导引学的文化底蕴而言,中医导引法作为非药物疗法的重要分支之一,其来源、产生与应用均是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医药领域的具体体现;中医导引法以其独特的优势与特色,在临床科研与日常生活中逐渐得到重视,作为中医学的重要分支,在健康中国的战略背景之下,其传承与发展亦十分重要,尤其是新媒体的出现与繁荣,更是为中医导引学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时代因素与强大的生命力。新媒体时代背景下,中医导引法作为中医药的特色组成部分,许多相关研究表明中医导引学的发展仍存在诸多问题。寻找新媒体环境下中医导引学的传承与发展模式,将中医导引学与新媒体技术更好地融合,一方面发挥新媒体技术的时代优势,另一方面在新媒体环境背景之下,在发挥中医导引法特色与优势的同时赋予其时代内涵,尤为重要。因此,探究新媒体在中医导引学中发挥的作用与优势对中医导引学的传承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与作用,本篇文章提出针对问题的解决办法,同时引发中医学者的思考。 相似文献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