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2.
患者 ,女 ,2 3岁。近 2个月来运动后自觉腰部隐痛来诊。门诊拟“肾积水”收入我科。患者无泌尿系结石、感染史 ,无腰部外伤史 ,发病以来无畏寒、发热 ,无排肉眼血尿 ,疼痛无向他处放射。体查 :右肾区轻叩痛 ,输尿管行程上段深压痛 ,膀胱区无压痛 ;腹部无异常。辅助检查 :血常规正常 ,尿常规正常 ;泌尿系超声波示右肾积水 (中度 ) ,输尿管上段扩张 ;KUB未见结石 ;IVU检查提示右肾盂、肾盏显影延迟且淡 ,输尿管上段中度扩张并于L4水平折向内上横行约 2cm再向下行 ,于横行段见明显压迹 ;为明确诊断予行逆行肾盂输尿管造影 ,结果显示反…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雄性小鼠去势术后早期内环境变化特点,为合理有效建立前列腺良恶性动物模型在去势与非去势的选择方面提供参考. 方法 选用16只BALB/c雄性小鼠,随机平均分为去势组和对照组.去势组采用经阴囊途径双睾丸切除术,对照组则作同一切口假手术.第21天所有小鼠采血处死,分别检测血清睾酮(T)、雌二醇(E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SELDI蛋白分析.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去势组血清T接近成倍升高(730/400),E2反而成倍降低(112.53/256.45),T/E2较对照组升高约4倍(6.49/1.56);VEGF变化不明显(P>0.05);去势组在7个蛋白位点(3.4、5.3、7.1、11.6、11.8、15.2和15.9 KDa)有高表达,在2个位点(6.0和6.2 KDa)为低表达. 结论 去势与否不仅对小鼠机体性激素、VEGF和蛋白表达等有影响,而且会导致在去势与否基础上所建立的前列腺良恶性模型特征不同及其研究结果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正常成人睾丸动脉(TA)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上解剖,为隐睾及其肿瘤的诊断或睾丸移植等提供信息。方法:搜集行全腹部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的正常男性125例,采用容积重组(VR)血管生长技术(AV)进行血管重建,观察TA的解剖情况。结果:125例TA中,共110例双侧TA显影,显影率88.0%(110/125)。TA直径左侧为1.1~2.4mm,平均(1.69±0.21)mm;右侧为1.1~2.5mm,平均(1.70±0.23)mm。83.6%(92/110)的TA开口自肾动脉与肠系膜下动脉之间的腹主动脉前外侧壁,16.4%(18/110)异位开口。结论:TA在MSCTA上显影率高,AV技术血管重建能清楚地显示其起起止、走行及变异情况。 相似文献
5.
输尿管镜致输尿管严重损伤的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输尿管镜致输尿管严重损伤的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 876例输尿管镜诊疗过程中15例输尿管严重损伤的临床资料。15例中,输尿管断裂4例,均行输尿管吻合术;输尿管全层撕脱4例,其中1例行肾下移输尿管膀胱瓣吻合,2例行回肠代输尿管术,1例行肾切除术;输尿管黏膜袖套样剥离7例,其中4例内置双J管引流,1例行输尿管膀胱瓣吻合,2例行回肠代输尿管术。结果所有患者均经随访3个月~3年,1例出现输尿管末端狭窄闭锁,行输尿管膀胱再植术后治愈,1例因反复肾感染行肾切除外,余13例均无异常。结论输尿管镜手术致输尿管严重损伤时,及时发现损伤并按损伤类型不同,分别采用输尿管吻合、输尿管膀胱吻合、回肠代输尿管等方法处理,疗效满意,预后好。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在右肾上腺肿瘤定位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病理证实的右肾上腺肿瘤患者27例,采用容积再现重组(VR)血管生长技术(AV)进行血管重建,显示右肾上腺动脉(AA)供血肿瘤,评价其在定位诊断中的准确性。结果 27例右肾上腺肿瘤最大径5.2cm~11.5cm,平均7.3cm,原发性肿瘤21例,转移性肿瘤6例,均不同程度突入肝脏右叶。AV重建显示25例肿瘤由右侧AA供血,显影率及定位诊断准确率均为92.6%(25/27)。结论 MSCTA通过显示AA供血肿瘤,能准确进行右侧肾上腺肿瘤定位诊断。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时预防肾后结肠损伤的方法。方法2006年1月至2012年10月,术前腹部CT扫描发现肾结石伴有肾后结肠患者5例,男2例,女3例,中位年龄53.6岁(16~71岁)。患者均取侧卧位,于第12肋下缘近肋脊角做一长约3cm皮肤小切口,钝性分开肌层和腰背筋膜达肾周,手指推开结肠并触及肾脏,超声引导下将穿刺针穿过腹壁,并由手指引导至肾表面进行肾穿刺,完成经皮肾通道的建立。结果5例患者肾后结肠均位于肾脏中下极水平,其中左侧3例,右侧2例。5例均穿刺成功并完成PCNL,其中单通道3例,2通道2例。无结肠损伤病例。结论手指辅助经皮肾镜取石术安全、易操作,可有效预防PCNL时对肾后结肠的误伤。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腔内微创技术治疗肾后性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经验。方法:对48例不同梗阻原因致肾后性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患者,采用膀胱镜下逆行插管(3例)、输尿管镜下取石/碎石后置管(35例)引流、经皮肾穿刺造瘘引流(10例)解除梗阻,回顾性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48例患者均成功解除尿路梗阻,无一例死亡,无尿瘘、输尿管穿孔、肾出血等并发症。结论:上尿路梗阻是肾后性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主要原因,应首选输尿管镜技术处理。如处理困难,膀胱镜下逆行插管和经皮肾镜穿刺造瘘引流也是可行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