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2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20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20篇
综合类   38篇
预防医学   12篇
药学   15篇
  2篇
中国医学   33篇
肿瘤学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瘦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瘦素主要是由白色脂肪组织合成分泌、含146个氨基酸的激素,因其基本作用是使动物体质量降低而变瘦而得名.现将瘦素的研究进展情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明确Survivin作为膀胱肿瘤患者的肿瘤诊断和监测标志物的可能性,我们检测了Survivin在膀胱肿瘤和非肿瘤患者病变组织的Survivin蛋白及其mRNA表达情况。方法从我科住院病人和膀胱镜检患者中获取31例膀胱癌患者(实验组)和24例非肿瘤患者(对照组)的组织标本,用免疫组织化学法(IHC)和RT-PCR检测Survivin蛋白和基因在肿瘤组织和非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对结果行相应的统计学分析。结果IHC检测实验组和对照组Survivin蛋白的阳性率分别为74%(23/31)和4%(1/24),χ2检验P<0.001,IHC的阳性率与肿瘤的分级分期有一定的关系;实验组和对照组RT-PCR检测Survivin mRNA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90%(30/31)和4%(1/24),χ2检验P<0.001。结论膀胱肿瘤组织Survivin蛋白和基因的表达量高于对照组,因此,Survivin有望成为膀胱瘤高危人群筛选,肿瘤诊断和监测的工具之一。  相似文献   
3.
在生物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初步探讨在教学中倡导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交流互动,培养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小剂量甲氨蝶呤致死亡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虹  王田  李芹  林俊 《云南医药》2004,25(1):86-87
患者,女性72岁。因四肢关节肿痛8年、加重伴咳嗽、咯痰20天于1998年11月12日入院。患者1990年出现双手小关节对称性肿痛伴晨僵关节活动受限。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8年来长期服用雷公藤及芬必得治疗,症状时好时坏,入院前20d受凉后感咳嗽咯黄色粘痰,自觉四肢关节疼痛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等离子针状电极在经尿道近输尿管口膀胱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国际医院泌尿外科2015年6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收治的16例接受经尿道等离子针状电极切除的近输尿管口膀胱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肿瘤基底部距离输尿管口1 cm以内者7例,其中侵犯输尿管口者2例,距输尿管口1~2 cm者9例。全部研究对象术前均明确诊断并除外手术禁忌,采用等离子针状电极对肿瘤进行整块切除,将全部切除组织送病理检查,术后行规律灌注治疗并随访。对手术时间、闭孔神经反射发生率、出血量、输尿管导管或双猪尾管留置情况、术后肾积水发生率、肿瘤临床分期、复发率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6~57 min,平均(32.6±11.8) min,所有患者均未发生明显闭孔神经反射及围手术期出血。术中肿瘤切除前需要预置输尿管导管7例,术后继续留置输尿管导管4例,更换留置双猪尾管3例。术后病理提示所有肿瘤均为尿路上皮癌,其中低级别9例、高级别7例;病理分期:Ta期10例、T1期5例、T2a期1例,所有肿瘤基底部及侧切缘均为阴性。所有患者接受3~56个月的随访,平均(26.0±18.1)个月,无1例出现上尿路积水和肿瘤复发。结论: 经尿道等离子针状电极可以整块切除膀胱肿瘤,减少闭孔神经反射并有效保护输尿管口结构,是一种治疗近输尿管口膀胱肿瘤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西安地区部分人群肺功能的特点,生活习惯和环境等因素与肺功能的关系。方法2012年7—8月对西安地区东郊和北郊共405人进行问卷调查和肺功能检测,并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不同因素对肺功能指标的影响。结果西安地区东郊和北郊人群FVC,PEF和FEF25—75均低于正常预计值,东郊和北郊人群之间肺功能主要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肺功能主要指标与年龄增长、性别和肺部疾病呈负相关(P〈0.05)。结论西安地区部分人群肺功能主要指标偏低,为今后该地区呼吸系统疾病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保守方案与一期病灶清除椎间植骨前路内固定方案治疗颈胸段脊柱结核临床效果差异。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我院2009年3月-2014年8月收治颈胸段脊柱结核患者共130例,以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65例)和观察组(65例),分别采用保守方案和一期病灶清除椎间植骨前路内固定方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脊髓功能分级,随访下床活动率、血沉正常率及CRP正常率等。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2周,1个月、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脊髓功能分级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随访1个月和3个月下床活动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随访血沉正常率和CRP正常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保守方案,一期病灶清除椎间植骨前路内固定方案治疗颈胸段脊柱结核可有效缓解机体疼痛,改善受损脊髓功能,加快病情康复进程,并有助于降低炎症反应水平。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74岁。因无痛性血尿1个月余,以膀胱肿瘤复发入院。患者于16年前因无痛性血尿,经膀胱镜检查诊断为膀胱左侧壁肿瘤,并行膀胱部分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为膀胱移行细胞癌Ⅲ级,术后膀胱灌注噻替哌60mg/次,共6次,定期复查膀胱镜无肿瘤复发。1个月前再次出现血尿。体检:一般情况可,心肺腹无异常,B超膀胱右前壁1.0cm×1.5cm肿瘤,双肾无异常。X线片:双肺未见肿块阴影,膀胱镜检查:膀胱右前壁1.5cm×1.5cm×1.0cm菜花状肿物,基底部宽,周围膀胱黏膜正常,于2004年10月18日在硬脊膜外阻滞麻醉下行TURBT,术中见膀胱右前壁1.5cm×1.5cm×1.0cm菜花…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利用高分辨磁共振成像(HR-MRI)评价狭窄的大脑中动脉(MCA)周围的流空信号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由于大脑中动脉M1段重度狭窄或者闭塞引起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资料,筛选出完成24 h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治疗14 d后的NIHSS评分及72 h内完成了头颅常规磁共振平扫、头部弥散功能成像、磁共振血管成像(MRA)、HR-MRI的患者,依据重度狭窄或者闭塞的MCA周围是否有流空信号分为两组,比较两组的一般资料、梗死体积大小的数量、24 h内NIHSS评分及治疗14 d后的NIHSS评分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 MCA重度狭窄或者闭塞有流空信号的分为A组13例,无流空信号的为B组25例,两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两组重度狭窄或者闭塞的位置有统计学差异(P<0.05),越靠近大脑中动脉M1段近端越容易出现流空信号.两组梗死体积大小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有流空信号组脑梗死体积相对较小.两组入院24 h的NIHSS评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疗14 d后的NIHSS评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的NIHSS评分好转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有流空信号组预后相对较好.结论 HR-MRI发现重度狭窄或者闭塞的MCA周围的流空信号与脑梗死密切相关,推测流空信号可以作为侧支循环良好的一种预测因子,这种流空信号对于减轻脑梗死体积,减轻神经功能损害,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维持性透析肾病患者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secondary hyperparathyroidism,SHPT)行清扫式甲状旁腺全切除术(dissection parathyroidectomy,dPTX)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民航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09年9月至2017年9月收治的195例维持性透析肾病患者SHPT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92例,女性103例,年龄23~77岁。首次手术167例,外院术后持续性或复发性SHPT再次手术28例。采用dPTX切除全部甲状旁腺,同期行胸锁乳突肌移植。比较手术前后症状缓解程度,血清全段甲状旁腺素、血钙、血磷、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的变化。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术后病理证实,195例患者共切除增生的甲状旁腺804枚。其中术中肉眼识别且位置明确的甲状旁腺765枚,位于双侧气管食管沟内577枚(75.4%),异位甲状旁腺188枚(24.6%)。术中肉眼未识别出、位置不明确而在清扫组织标本中病理检出的甲状旁腺39枚(4.9%),来自22例患者(11.3%)。额外甲状旁腺患者的发生率为14.4%(28/195)。围手术期未发生严重的并发症。术后半年所有患者骨痛、皮肤瘙痒症状全部缓解,肌无力、不宁腿、贫血及睡眠质量均明显改善。术后半年血清全段甲状旁腺素(70.31±60.12)pg/ml、血钙(2.13±0.22)mmol/L、血磷(1.17±0.27)mmol/L均较术前[分别为(1501.02±167.26)pg/ml、(2.40±0.32)mmol/L、(2.27±0.50)mmol/L]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982、2.325、7.326,P值均<0.01)。术后半年血红蛋白(120.32±10.63)g/L和红细胞压积(39.20±3.21)%较术前[分别为(104.11±15.17)g/L、(31.25±5.12)%]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2.22、18.37,P值均<0.05)。结论dPTX治疗维持性透析肾病患者的SHPT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