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表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与流产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放射免疫竞争抑制饱和分析法,检测47例难免流产患者,65例人工流产及20例健康非孕妇女血清表皮生长因子(EGF)水平;同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流产者胚胎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表达程度。结果:人工流产组血清EGF水平高于自然流产及非孕妇女,而自然流产与非孕妇女差异无显著性;胚胎组织中EGFR阳性表达率人工流产组明显高于自然流产组。提示:EGF通过与其受体结合对妊娠维持、胚胎及胎儿的 相似文献
2.
两种钙调素在不同孕龄小鼠子宫滋养细胞的表达及其与早孕调节的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检测E-钙调素和-P-钙调素在孕1-12天小鼠子宫、滋养细胞等组织的表达特点,探讨两种钙调素在哺乳动物胚胎着床和发育以及早孕调节的相关性。方法 选用清洁级昆明种属小鼠,采用免疫细胞化学SBAC法对E-钙调素及P-钙调素在1-12天孕龄小鼠子宫和滋养细胞的表达,进行定位、定量研究。结果 E-钙调素和P-钙调素广泛分布在早孕子宫肌层和内膜,但不同孕龄间的PU值差异显著(P<0.05或<0.01);在胚胎组织中,孕第4天起E-钙调素的表达主要定位于细胞滋养层,自第7天起开始在合体滋养层强表达;孕1-8天内层细胞滋养层和外层合体滋养层均见P-钙调素强表达,自孕9天起表达强度降低。结论 两种钙调素在早孕小鼠子宫和胚胎组织中均呈特异性规律表达,推断钙调素与早孕胚胎发育、孕卵着床及早孕调节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肩难产的综合预防措施.方法 计算机检索2014年5月以前的PubMed数据库、美国EBSCO数据库、荷兰医学文摘数据库、Cochrane图书馆数据库,以“shoulder dystocia and prevention”为主题词检索英文文献.对检索到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文献研究类型仅限于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CT)研究;研究对象为经阴道分娩产妇,干预措施包括孕期管理、预防性引产、预防性剖宫产术,预防性肩难产处理.纳入的文献采用RevMan 5.1软件进行荟萃分析,以肩难产发生率作为终点指标.结果 共有16篇英文文献纳入荟萃分析,发表时间为1993-2009年.(1)对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的孕期干预:有2篇文献比较了GDM孕妇的孕期干预(干预组)与不干预(不干预组)对肩难产发生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干预组肩难产发生率显著低于不干预组(OR=0.40,95% CI为0.21~0.75,P=0.004).(2)对GDM孕妇的孕期严格干预:5篇文献比较了GDM孕妇的孕期严格干预(饮食控制+胰岛素应用;严格干预组)与不严格干预(单纯饮食控制等;不严格干预组)对肩难产发生率的影响,结果显示,严格干预组肩难产发生率显著低于不严格干预组(OR=0.29,95%CI为0.11~ 0.73,P=0.009).(3)非糖尿病孕妇可疑巨大儿者引产:有4篇文献比较了非糖尿病孕妇可疑巨大儿者提前引产(提前引产组)对肩难产发生的影响,结果显示,提前引产组肩难产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85,95%CI为0.41~ 1.75,P=0.660).(4)GDM孕妇引产:有2篇文献比较了GDM孕妇提前引产(孕38~ 39周;提前引产组)对肩难产发生的影响,结果显示,提前引产组肩难产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18,95%CI为0.03~ 0.97,P=0.050);只与对照组中孕40周以后分娩者比较,提前引产组肩难产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OR=0.13,95% CI为0.02~ 0.75,P=0.020).(5)GDM孕妇可疑巨大儿者提前终止妊娠:仅有1篇文献比较了GDM孕妇中可疑巨大儿者提前终止妊娠(提前终止妊娠)对肩难产发生率的影响,结果显示,提前终止妊娠组的肩难产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34,95%CI为0.12~ 0.99,P=0.050).(6)产时预防性干预(产时干预组)对肩难产发生率的影响:有2篇文献比较了产时胎头娩出后行预防性干预对肩难产发生率的影响,结果显示,产时干预组肩难产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44,95%CI为0.16~ 1.18,P=0.100).结论 对有肩难产高危因素的孕妇适当进行临床措施的干预,可明显降低肩难产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妊娠期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与阴道局部免疫环境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妊娠期妇女阴道局部免疫特点,探讨妊娠期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免疫学发病机理. 方法 选取2005年9月至2006年8月在卫生部北京医院妇产科门诊就诊及进行健康体检的育龄妇女,分为妊娠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组(妊娠VVC,50例)、单纯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组(单纯VVC,55例)、正常对照组(35例),经显微镜镜检初步筛选,留取阴道灌洗液,离心后分离上清液、淋巴细胞和上皮细胞成分.用ELISA法测定IgE浓度、流式细胞仪检测淋巴细胞表面免疫标志CD4、CD 8. 结果 IgE水平妊娠VVC组为(1.903±0.274)g/L,单纯VVC组为(2.032±0.289)g/L,正常对照组为(1.347±0.287)g/L,妊娠VVC组与单纯WC组和对照组比较,单纯VVC组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VVC组CD 4+细胞数、CD 4/CD 8均低于正常对照组,CD 8+细胞数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阴道局部免疫环境变化参与妊娠期VVC发病. 相似文献
5.
子痫前期脐血流异常与围生儿预后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子痫前期患者脐动脉血流改变与围生儿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09年6月在本院产前检查至分娩的92例子痫前期患者的脐动脉血流参数S/D值、血流波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及新生儿出生时体重、Apgar评分、胎盘重量等的变化.92例患者中轻度子痫前期57例、重度子痫前期35例.随机选择同期正常妊娠分娩、无产科并发症及合并症的100例患者作为正常对照组,观察S/D、PI、RI值及母婴结局.结果 随着子痫前期病情严重程度的增加,S/D、PI、RI值均呈增高趋势,重度子痫前期组脐血流参数明显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轻度子痫前期组与正常组比较增高趋势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脐血流参数的增加,重度子痫前期的新生儿出生时平均体重、Apgar评分、胎盘重量均低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脐血流异常的重度子痫前期患者的胎儿生长受限发生率、围生儿死亡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轻度子痫前期组的上述变化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重度子痫前期脐血流参数S/D、PI、RI值可以作为判断胎儿宫内状况的指标,为胎儿预后提供了简易无创的监测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子痫前期患者胎盘组织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IGFBP-1)的表达特点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正常妊娠妇女和子痫前期患者各31例胎盘组织中IGF-Ⅱ及IGFBP-1的表达特点,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滋养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及绒毛间质细胞均有IGF-Ⅱ、IGFBP-1表达;与正常组相比,子痫前期组IGF-Ⅱ表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IGFBP-1表达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6)。结论IGF-Ⅱ、IGFBP-1表达失衡,可能与妊娠期胎盘滋养细胞侵入异常及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妊娠时机的选择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妊娠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产妇24例,观察其妊娠结局。结果17例非活动期产妇获得新生儿16例,分娩方式自娩4例,产钳1例,剖腹产11例,孕产妇死亡1例;7例活动期产妇获得新生儿2例,均为剖腹产,中期引产5例。结论对 SLE 患者行合理宣教,选择合适的妊娠时机,加强母婴监护,合理用药,可明显改善母婴结局。 相似文献
8.
剖宫产术后不同镇痛方式对产妇泌乳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 :观察应用不同方式行剖宫产术后镇痛 ,对疼痛及泌乳的影响 ,以探讨剖宫产术后最佳镇痛方法。方法 :选择孕足月剖宫产 16 0例随机均分为四组 :一组术前麻醉同时行蛛网膜下腔小剂量吗啡镇痛 ;二组术前行蛛网膜下腔小剂量吗啡镇痛 ,术后硬膜外 2 4h后追加一次吗啡镇痛 ;三组术前麻醉同时行蛛网膜下腔小剂量吗啡镇痛 ,术毕行硬膜外吗啡加氟哌利多镇痛 ;四组未行术后镇痛。另选 40例足月正常分娩产妇作为对照。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产后血清泌乳素。结果 :产后 5 min、 2 4h、 48h PRL 值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剖宫产术后疼痛平均出现时间第一、三组间差异无显著 (P>0 .0 5 ) ;第四组出现时间最早与第一、三组间比较差异显著 (P<0 .0 1) ,第二组出现时间平均大于 48h,与第一、三组间及第四组间比较差异显著 (P<0 .0 5或 0 ,0 1)。术后肛门排气、乳胀出现时间各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初次哺乳时间、日哺乳次数及新生儿体重下降情况第四组与其他组间比较差异显著 (P<0 .0 5 ) ,其他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第四组有 11例乳汁分泌不足或严重不足 ,与其他组间比较差异显著 (P<0 .0 5或 0 .0 1) ,其他各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结论 :剖宫产术后镇痛不影响产后泌乳 ;术前蛛? 相似文献
9.
粘附分子与流产及不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细胞粘附分子( cell adhesion molecules, CAM)是一类由细胞产生的细胞膜表面糖蛋白,介导细胞与细胞、细胞与细胞外基质相互接触与结合[1].CAM主要包括钙调素(cad herin)、整合素(integrin)、免疫球蛋白超家族、选择素(selectin)和其他粘附分子等五大家族,广泛分布于全身各组织,在胚胎发育和分化、正常组织结构的维持、炎症、免疫应答、伤口修复、凝血及肿瘤的发生发展等诸多的生理、病理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2-6].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绝经前后中老年女性盆底功能综合状况,为提高老年女性生活质量以及围绝经期盆底预防性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期间,在北京医院接受常规妇科体检的45~60岁女性,共123例,以绝经状态分为绝经前组和绝经后组,采用盆底功能障碍问卷-20(PFDI-20)、盆腔脏器脱垂/尿失禁性功能问卷(PISQ-12)、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ICIQ)、膀胱过度活动症症状评分表(OABss)、盆腔脏器脱垂量化分期(POP-Q),以及盆底肌电检测综合评价受试者盆底功能状况。结果①绝经后组PFDI-20与PISQ-12评分明显高于绝经前组(P<0.05),而两组ICIQ与OABss问卷评分无统计学差异;②绝经后组盆底Ⅰ类肌纤维平均肌电位、Ⅱ肌纤维最大肌电位均明显低于绝经前组(P<0.05)。结论绝经后中老年女性盆底功能较绝经前显著下降,并影响女性老年生活质量,需要制订必要的干预和治疗办法,早期发现,早期防治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