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辨证论治抑郁症3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洪娜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6):35-35
抑郁症是内科疾病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情感性精神障碍,主要以显著而持久的情感或心境改变为主要特征。临床上多以情感低落、兴趣丧失、思维迟缓、意志活动减退和躯体症状为主要表现,伴有相应的认知和行为改变,可有精神病性症状,大多数患者有反复发作倾向,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盐酸纳布啡复合丙泊酚在成人无痛胃镜检查中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中科大附属第一医院西区18~65岁之间拟行无痛胃镜检查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即低、高剂量纳布啡复合丙泊酚麻醉组(N1组,40例; N2组,40例)及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组(F组,40例)。N1、N2组患者静脉分别注射纳布啡0. 05 mg/kg、0. 10 mg/kg,F组患者静脉注射芬太尼1. 0 ug/kg,三组都复合丙泊酚1. 5mg/kg。三组患者均根据术中出现吞咽反射、呛咳、体动等静脉追加丙泊酚注射液以维持一定的麻醉深度。记录三组患者麻醉诱导前(T0)、睫毛反射消失时(T1)、胃镜刚入食管时(T2)、苏醒时(T3)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_2),以及三组患者胃镜检查时间、苏醒时间、丙泊酚用量、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结果N1、N2组患者术中低氧血症(T1-T3)的发生率低于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组内比较,三组术中(T1-T3) MAP、HR皆较T0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N1、N2组患者苏醒时间显著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N1、N2组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N1丙泊酚用量高于N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三组胃镜检查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盐酸纳布啡复合丙泊酚用于成人无痛胃镜检查术具有良好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对脑猪囊虫病误诊1例分析如下:
1 病例特点
男,40岁.4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恶心、呕吐,当地乡医予抗炎、甘露醇治疗症状缓解.4个月内反复发作并逐渐加重.2周前出现反应迟钝,表情淡漠.查体:Bp150/100mmHg,神志清楚,反应迟钝,双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神经系统无阳性体征,心、肺、腹(-),未触及皮下和肌肉结节.实验室检查:血WBC12.2×109,ESR19mm/h,尿便Rt、肝肾功能正常.CT:脑实质内多发圆形低密度灶,大小0.5-1.0cm,边界欠清,周围轻度水肿,考虑炉内多发囊性占位,脑转移瘤不除外. 相似文献
5.
洪娜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6)
抑郁症是内科疾病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情感性精神障碍,主要以显著而持久的情感或心境改变为主要特征.临床上多以情感低落、兴趣丧失、思维迟缓、意志活动减退和躯体症状为主要表现,伴有相应的认知和行为改变,可有精神病性症状,大多数患者有反复发作倾向,部分患者可有残留症状或转为慢性.严重困扰着人们正常工作、学习和生活,重症病人的高自杀率倾向还直接影响社会安定.而就目前来说,西药多存在副作用大、易反复等问题,且临床治愈低,近年来我院尝试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此病,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7.
背景:Faecalibacterium prausnitzi(FP)是人体肠道中常见的共生厌氧菌,与炎症性肠病的关系密切。目的:研究FP对人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s)白细胞介素(IL)-10、IL-12分泌以及CD25^+Foxp3^+Treg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将FP、长双歧杆菌、大肠杆菌、不同浓度的FP上清或不同细菌培养基分别与人PBMCs体外共培养后,采用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10和IL-12浓度;流式细胞术检测CD25^+Foxp3^+Treg细胞比例。结果:与培养基相比,FP、长双歧杆菌均可刺激PBMCs分泌大量IL-10和IL-12,IL—10/IL-12比值明显增高,CD25^+Foxp3^+Treg细胞分化明显增加,且FP的效果优于长双歧杆菌。FP上清对IL-10/IL-12比值的作用呈浓度依赖性,稀释10倍的FP上清组IL-10/IL-12比值升高最为明显,且CD25^+Foxp3^+Treg细胞分化能力亦最为显著。结论:FP及其上清均具有抗炎作用和促进外周血CD25^+Foxp3^+Treg细胞分化的能力,提示FP是一种潜在的益生菌。 相似文献
8.
9.
正假性肠梗阻(IPO)指临床上可排除机械性梗阻病因,主要表现为肠推进功能无效出现肠道梗阻症状和体征的一组综合征。可继发于多种疾病,如腹腔感染、结缔组织病、神经性疾病、药物等,临床上容易发生误诊而延误病情,本文回顾性分析10例伴发IPO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临床资料,提高临床医师尤其消化内科医师对该病的认识,为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改善预后提供更多的临床依据。1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0.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其明确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仍不清楚。近年来随着微生态学的发展.肠道菌群与IBD发病的关系日益受到关注。多项证据表明IBD患者存在肠道菌群紊乱。本文就肠道菌群在IBD发生中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