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6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4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22篇
内科学   48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5篇
外科学   146篇
综合类   34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29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细胞中铁调素(HAMP)变化对成骨细胞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设计铁调素敲降和过表达的慢病毒,对血管内皮细胞进行转染72 h。实验组分为4组:血管内皮细胞分为铁调素过表达组(HAMP+组)及其对照组(Cont+组),铁调素敲降组(HAMP-组)和其对照组(Cont-组)。间接共培养的成骨细胞分组同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围术期加速康复外科(ERAS)管理模式对高龄髋部骨折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7年7月至2018年6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94例高龄髋部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24例,女70例;年龄76~98岁[(83.7±5.4)岁]。骨折类型:股骨转子间骨折54例,股骨颈骨折40例。患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 本研究旨在实验条件下比较胸腰段椎体中央固定和椎体侧方固定的力学稳定,为前路器械的改进进行实验探索。方法 运用新鲜小牛脊柱标本,制造单个椎体缺损模型,并以该脊椎左、右两侧残留的上关节突应变变化为观察指标,将自行设计的钛合金椎体中央固定器、椎体侧方固定器(Kaneda、椎体钉、椎体钢板)分别固定,进行前屈加载、左侧弯加载、右侧弯加载比较。结果 椎体中央固定器最稳定、Kaneda在对侧侧弯加载有不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大直径金属对金属全髋关节假体(large diameter metal-on-metal cementless total arthroplasty,LMM-THA)与传统直径(28mm金属对高分子聚乙烯)全髋关节假体金属对聚乙烯(metal-on-polyethylene cement-less total hip arthroplasty,MP-THA)置换术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7月至2010年7月应用LMM-THA与传统28mm直径MP-THA置换术各32例(32髋)患者的临床资料。LMM-THA组男性17例,女性15例,年龄38~69岁,平均52.3岁。传统直径MP-THA组男性16例,女性16例;年龄40~71岁,平均53.4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术前诊断、关节活动范围、Harri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比较两者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出血量、手术前后血红蛋白(Hemoglobin,Hb)减少量、大腿周径增加值、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及假体的位置,假体活动范围,假体脱位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随访6~36个月,平均22.9个月。两组间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出血量、手术前后Hb减少量、大腿周径增加值、住院时间、Harris评分经统计学处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髋关节活动范围及髋关节稳定性脱位发生率LMM-THA组优于传统MP-THA组。结论 LMM-THA假体比MP-THA组不增加手术创伤及并发症,但有着更好的关节活动范围及关节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小腿前外侧单一改良切口治疗踝关节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2012年2月-2013年12月采用小腿前外侧单一切口适当改良暴露胫骨远端关节面、外踝骨折,胫骨内侧及内踝,治疗7例踝关节骨折;受伤至手术时间5-9 d,平均7 d,术后注意观察伤口皮肤血运及肿胀情况,踝关节辅以适当功能锻炼。结果术后复查X线片见关节面及内外踝骨折均对合良好,伤口皮缘局部轻度坏死2例,予以保守治疗3个月复查皮肤良好愈合,无一例伤口感染,所有患者术后获随访,随访时间6-23个月(平均10个月)。术后6个月踝关节功能采用Mazur评分法评定疗效:优4例,良3例,术后均出现骨痂良好生长,6个月内均达到骨折线模糊,部分消失,无内固定物脱出、断裂而导致的内翻外畸形患者。结论小腿前外侧单一改良切口治疗踝关节粉碎性骨折能准确复位关节面,能够暴露外踝及胫骨内侧、内踝,避免了局部狭窄皮瓣,保护局部软组织血供,掌握恰当手术时机,规范操作,可以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股骨颈骨折绝经女性股骨头骨铁含量,结合骨密度、血清铁蛋白和血清骨代谢指标,探讨骨组织铁含量与绝经女性骨质疏松的关系。方法 10例绝经后女性脆性股骨颈骨折患者(行走跌倒6例、扭伤跌倒4例)为绝经组,年龄56~87岁,平均72.6岁;6例年轻女性暴力性股骨颈骨折患者(车祸伤4例、骑车摔倒1例、高处坠落1例)为对照组,年龄19~43岁,平均31岁。2组患者均为住院、单发、非开放性骨折,入院检查无炎性反应,既往无病理性铁过载史。2组入院后均检测血清铁代谢和骨代谢指标,术中留取骨组织行骨铁含量测定和骨组织铁染色,术后均行腰椎和髋部(健侧)骨密度检查。结果绝经组髋部和L1-4BMD值、铁蛋白(FER)、25羟基维生素D(25-OH)均大于参考值范围;对照组各项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绝经组骨铁含量均值为(88.9±47.2)μg/g,血清FER均值为(234.3±91.70)ng/mL,Ⅰ型胶原C端肽β降解产物(β-CTX)均值为(643.4±284.3)pg/mL,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P5b)均值为(3.4±0.73)U/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2.5±12.7)μg/g,(69.6±42.5)ng/mL,(254.3±129.9)pg/mL,(2.3±0.45)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绝经组髋部BMD均值为(0.63±0.11)g/cm2、L1-4BMD均值为(0.87±0.10)g/cm2,均低于对照组的(0.88±0.67)g/cm2和(1.06±0.18)g/c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组织普鲁士蓝+HE染色后可见条絮状骨小梁结构,绝经组骨小梁区可见特异性铁元素沉积,对照组骨小梁区未见明显铁元素沉积;2组骨小梁之外区域均有散在特异性铁元素沉积。绝经组骨铁含量与血清FER呈正相关(r=0.966),与髋部BMD值呈负相关(r=-0.820)。结论绝经后女性易发生铁代谢及骨代谢异常,骨铁水平升高、骨量减少和骨铁含量增加可能是导致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症发生的潜在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铁过载对成骨细胞铁稳态及生物活性的影响。方法 34℃条件下体外培养人成骨细胞(hFOB1.19),以不同浓度(50、100、200μmol/L)枸橼酸铁铵(FAC)干预,用RT-PCR检测成骨细胞铁调节基因膜转铁蛋白(FPN1)、转铁蛋白受体(TfR)和二价金属转运蛋白1(DMT1)表达的变化;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CLSM)观察成骨细胞铁离子荧光强度;流式细胞仪检测成骨细胞活性氧(ROS)水平;碱性磷酸酶活性试剂盒检测碱性磷酸酶活性;Vonkossa染色法行钙结节染色。结果与对照组相比,FAC干预48h后FPN1mRNA的表达随FAC干预浓度增加呈剂量依赖性上调,TfR、DMT1mRNA的表达呈剂量依赖性下调(P0.05);FAC干预48h后成骨细胞铁离子荧光强度剂量依赖性减弱,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8h后成骨细胞ROS水平随FAC干预浓度增加呈剂量依赖性升高(P0.05);FAC干预10d后各组成骨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均随FAC浓度增高而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FAC干预17d后成骨细胞钙结节染色显示矿化面积和钙结节形成随FAC浓度增加而减少。结论铁过载对成骨细胞生物活性有明显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细胞内铁离子浓度增加及活性氧水平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8.
高铁环境对成骨细胞生物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高铁环境对人成骨细胞(hFOB1.19)活性指标的影响。方法采用细胞贴壁法培养成骨细胞(hFOB1.19)后,将不同浓度枸橼酸铁铵(50、100、200μmol/L)加入细胞培养基,用MTT法检测成骨细胞增生活性;碱性磷酸酶活性试剂盒检测碱性磷酸酶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成骨细胞凋亡情况;Vonkossa染色法行钙结节染色;用RT-PCR和Western blotting分别检测Ⅰ型胶原(COL1)的基因及蛋白表达变化。结果用不同浓度枸橼酸铁铵干预成骨细胞后,与对照组相比,48 h与72 h组成骨细胞增生活性呈剂量依赖性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8 h组成骨细胞凋亡率呈浓度依赖性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浓度枸橼酸铁铵干预10 d和14 d时各组成骨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均随枸橼酸铁铵浓度增高而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枸橼酸铁铵干预17 d后钙结节染色结果显示,矿化面积和钙结节形成随铁离子浓度增加而减少;枸橼酸铁铵干预3 d后呈剂量依赖性下调Ⅰ型胶原基因和蛋白的表达。结论高铁环境使成骨细胞成骨活性指标均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唑来膦酸治疗椎体骨质疏松疗效与铁蓄积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前瞻性地收集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13年1月至2015年2月接受唑来膦酸治疗骨质疏松患者的资料,完成两年以上随访患者共67例。所有患者均检测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血清铁蛋白(ferritin,Fer)、骨代谢指标及相关生化指标。按血清Fer水平分为正常组和升高组,用t检验分析血清Fer值正常组(Fer≤150μg/L)和血清Fer升高组(Fer150μg/L)使用唑来膦酸后椎体BMD提升的差异。用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及偏相关分析,进一步确定血清Fer和使用唑来膦酸后患者椎体BMD增长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血清Fer值正常组使用唑来膦酸后椎体BMD增长明显高于血清铁蛋白升高组(P0.05)。血清Fer水平与使用唑来膦酸后椎体BMD增长值呈负相关(r=-0.269,P0.05)。校正混杂因素后,血清Fer水平仍与使用唑来膦酸后椎体BMD增长值呈负相关(r=-0.258,P0.05)。结论铁蓄积抑制唑来膦酸对骨质疏松患者椎体BMD提高的疗效,该结果为降铁疗法治疗骨质疏松的可行性提供了新的临床循证医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正骨质疏松性骨折系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受到轻微外力或通常不会引起骨折的外力时发生的骨折,亦称脆性骨折(fragility fracture)。"通常不会引起骨折的外力"指在人体站立高度或低于站立高度跌倒时所产生的冲击[1-2]。围手术期是指围绕手术的一个全过程,从患者决定接受手术开始,到手术治疗直至基本康复,包括手术前、手术中及手术后的一段时间。具体是指从确定手术治疗时起,直到与此手术相关的治疗基本结束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