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综合类   2篇
眼科学   2篇
中国医学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西医结合治疗视网膜动脉阻塞8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政君 《山西中医》2010,26(5):25-26
目的:探讨视网膜动脉阻塞治疗的新方法。方法:采用中医行气活血、通络明目为主,方选血府逐瘀汤加减;西药普鲁卡因、阿托品混合行患眼球后封闭,治疗视网膜动脉阻塞患者80例(81只眼)。结果:治愈30例,好转32例,无效18例,总有效率77.5%(95%C I=68.3%-86.7%);68例发病超过24 h的患者中,治愈24例,好转27例,无效17例,有效率为75.0%(95%C I=64.7%-85.3%)。结论:视网膜动脉阻塞不论发病时间长短,只要用药得当,积极治疗,都有获愈的可能,不应被视网膜对暂时性缺血的耐受时间所束缚。  相似文献   
2.
3.
眼部无明显器质性病变,或者有器质性病变及屈光异常,但有与其病变不相适应的视力下降和不矫正或矫正视力低于0.9者称为弱视。可以发生于一眼或两眼。文献[1]认为,弱视治疗的预后与治疗年龄密切相当,年龄愈小(12岁之前),疗效愈好,成人后则治愈无望。然而,笔者在多年来的临床实践中,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超过视觉发育敏感期(12岁以后)的青、中年弱视,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
治疗方法(1)中医用行气活血、开窍明目之法.以血府逐瘀汤随证加减,每日一剂,水煎服或服血府逐瘀丸。(2)在治疗初期,配服中成药冠心苏合香丸,每次1粒,每日3次,连服10天。(3)、阿托品针1毫克,球后注射,每日1次,连用三天。(4)、低分子右旋糖酐液500毫升,复方丹参注射液10毫升,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用10至15天。以上2、3、4项常规用药,案例中不再赘述.典型病例崔××,男,28岁,住院号:870062 1987年元月20日入院。  相似文献   
5.
张政君 《河北中医》2010,32(1):91-92
后天性麻痹性斜视是由于神经核、神经或眼外肌病变引起的单根或多根眼外肌完全性或部分性麻痹,肌肉的收缩力量部分或完全丧失,使眼球运动功能失调而表现出眼位偏斜的一种疾病。1986—06-2008—12,笔者采用桃红四物汤加减配合布比卡因加地塞米松注射液球后封闭治疗后天性麻痹性斜视170例(175眼),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6.
由于中医眼科产生于古代社会,受历史条件及当时认识水平的限制,中医眼科病名存在着繁杂、笼统的问题,不利于当今临床诊断、治疗及开展国内外眼科学术交流,通过对中医眼科病名的分析,对中医眼科病名的命名方法 、所存在的问题、病名改革三个方面进行探讨.提出了中医眼科病名改革的管窥之见.  相似文献   
7.
张政君 《浙江中医杂志》2009,44(10):744-744
当视网膜、葡萄膜或巩膜血管破裂,使血液流入并积聚于玻璃体腔内,称为玻璃体积血,又称玻璃体出血。因玻璃体本身无血管,其积血不易吸收,故治疗较为棘手,成为眼科临床上的疑难症。笔者临床采用血府逐瘀汤加减合甘露醇静滴治疗该病185例,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先证者(Ⅳ_1) 男,19岁.因近3年来双眼远视力逐渐下降来我院就诊.查视力:双眼远视力为0.2,近视力1.2.双眼睑裂小,睑裂高约6 mm,长度正常,约为27 mm.双眼正向(睑板型)内眦赘皮,屈光间质清,眼底用-4D可见视乳头色红,边界模糊,似有轻度突起感.视网膜动、静脉走行极度纡曲,尤如蛇行样,某些伸向黄斑区的小静脉呈螺旋状弯曲.  相似文献   
9.
视神经萎缩是视神经纤维在各种因素影响下发生退行性变,使视神经乳头褪色,并有视功能损害的眼病。临床上以视力逐渐减退,视野缩小,视乳头苍白,渐至失明为特点。因目前临床上对此病尚无特效药物,治疗较棘手,故被认为是眼科的不治之症。笔者近年来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由于现代医学在诊断技术、治疗手段、手术方法,药物研制等方面不断地取得令人瞩目的进展,相比之下中医眼科在基础理论、临床应用技术等方面新的突破较少,长此下去,中医眼科的命运与前途令人担扰。如何扭转这一局面、重振中医眼科的雄风,更好地继承与发展中医眼科事业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鉴此,提出以下探讨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