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1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20篇
内科学   60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8篇
预防医学   12篇
药学   6篇
  1篇
中国医学   8篇
肿瘤学   1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放大内镜及肠镜下黏膜染色在大肠息肉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对31例112枚息肉行常规大肠镜检查,确定息肉的部位、数目及形态特点后,镜下喷洒0.4%靛胭脂进行黏膜染色,放大内镜观察其腺管开口的类型。 结果 25枚炎性息肉中,4枚腺管开口为Ⅰ型,21枚为Ⅱ型;37枚增生性息肉中,18枚腺管开口为Ⅰ型,18枚腺管开口为Ⅱ型,1枚为Ⅳ型;33枚管状腺瘤中,30枚腺管开口为ⅢL型,1枚为Ⅱ型伴局部Ⅲs型,1枚为Ⅱ型伴局部ⅢL型,1枚为Ⅳ型;17枚绒毛状腺瘤或管状绒毛腺瘤中,14枚腺管开口为Ⅳ型,1枚腺管开口为ⅢL型,1枚为Ⅳ型伴局部Ⅵ型,1枚为Ⅳ型伴局部VN型。 结论应用放大内镜和黏膜染色技术,有助于根据腺管开口类型判断其可能的病理组织学类型,对治疗方法的选择及疗效和预后的判定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蚌皮素对结肠癌细胞株调控及其受体后信息传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蛙皮素对人结肠癌细胞株的生长调控及受体后的信息传导途径。方法观察蛙皮素对人结肠癌细胞株clone A细胞生长调控;应用液体闪烁测量法【闪烁记数仪分别测定细胞内三磷酸肌醇及环磷酸腺苷含量;用荧光测定细胞内游离Ca^2+浓度;参考Takai法测定蛋白激酶C活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术后胰腺炎(PEP)及高淀粉酶血症与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的关系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选择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3年6月至2008年12月442例胆总管结石患者,分试验组(A组)与对照组(B组)2组。A组205例,其中男性104例,女性101例;年龄25~90岁,平均年龄63.9岁;均行EST治疗;按操作方式分为3个亚组,即胆管显影组、胰管显影组、预切开组(困难插管组)。B组237例,其中男性124例,女性113例;年龄27~88岁,平均年龄64.5岁;行内镜下乳头球囊扩张术(EPBD)取石治疗92例,行鼻胆管引流术(ENBD)35例,行胆道内支架引流术(ERBD)93例,行ERCP插管失败17例。比较A、B两组PEP及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有无统计学意义,比较A组内3个亚组PEP及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A组PEP发生率为1.29%,B组为1.04%,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中3个亚组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P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ST不增加PEP及高淀粉酶血症的发生率;胰管显影及困难插管为PEP及ERCP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46岁,以间断腹泻4年,加重2周入院,曾2次行肠镜及病理检查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口服美沙拉嗪治疗症状缓解.入院前不洁饮食后出现黏液、脓血便,10余次/d,伴发热、腹痛.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神经降压素对人结肠癌细胞株的生长调控作用及其的信号传导途径。方法 以不同浓度的神经降压素处理人低分化结肠癌细胞系Clone A细胞,用MTT法观察细胞的生长情况;分别应用液体闪烁测量法、γ-闪烁记数仪测定细胞内三磷酸肌醇(IP3)及环磷酸腺苷(c AMP)含量。结果 不同浓度的神经降压素(10 - 9~10 - 5m ol/ L)能显著地促进Clone A细胞的生长(P<0 .0 1) ,且呈剂量依赖关系(r=0 .94 2 ,P<0 .0 1) ,这种促生长作用可以被神经降压素受体拮抗剂所阻断。神经降压素能显著促进Clone A细胞内IP3、c AMP含量增加,这些作用也可以被神经降压素受体拮抗剂所抑制。结论 神经降压素能促进Clone A细胞生长,且可被神经降压素受体拮抗剂所抑制,其受体后信息传递途径,可能是通过磷酸肌醇和腺苷环化酶途径。  相似文献   
6.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Treitz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出血 ,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以及胆道、胰腺和胃空肠吻合术后的空肠病变引起的出血。上消化道出血是临床常见急症 ,病死率高达8%~14%。紧急内镜是指患者末次出血24~48h内进行胃镜检查和治疗。24h和48h内镜诊断率分别为94%和74%。内镜止血是一种非手术、低危险性的介入性止血方法 ,特别适合于高龄并有重要脏器疾病的高危病人。由于出血性质不同 ,内镜止血方法也有所不同 ,因此临床上将上消化道出血分为静脉曲张性出血和非静脉曲张性出血。1非静脉曲张性出血的内镜治疗消…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辽宁地区中国人群克罗恩病(CD)的疾病行为.方法 回顾性分析1965年-2007年185例住院CD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病理及手术所见,并采用蒙特利尔分型.结果 185例CD患者以17~40岁为发病高峰(53.0%).CD病变部位以回结肠(L3)最为多见,占43.8%,其次为结肠(L2)和末端回肠(L1),单独发生于上消化道(L4)的仅2例.CD疾病行为以狭窄型(B2)最常见,占47.0%,穿透型发病率较国内外报道为高,其中肠穿孔19例,穿壁性炎症7例,内外瘘管22例.185例患者共进行104次手术,术中所见显示肠壁增厚严重,有的呈肿块样堵塞肠腔.在增殖性病变的肠段上可见大小、形态各异的溃疡和穿孔,肠管与腹膜或邻近脏器常有粘连,形成团块这些均能加深对CD疾病行为的了解.结论 辽宁地区CD的疾病行为大多以B2、B3合并症的形式出现,尤其穿透型发病率高.因此临床上应结合症状、内镜、CT等综合判断,才能得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并探讨哮平方在防治小儿支气管哮喘方面的临床疗效及其对T淋巴细胞亚群数值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9年2月至2011年2月期间在我院儿科病房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儿120例,随机平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60例)采用哮平方治疗,对照组(60例)采用玉屏风颗粒治疗,疗程为3个月,治疗后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并检测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数值的变化,并且与正常组的40例小儿对照.结果 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7%)(P<0.05).两组在治疗前外周血CD3、CD4以及CD8均低于正常组(P>0.05),CD4/CD8的比值也均低于正常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CD3、CD4以及CD8的水平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CD3、CD4以及CD4/CD8均有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治疗后与正常组相比,CD3、CD4以及CD8均趋于正常数值.结论 哮平方能显著改善小儿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症状,降低了哮喘发作的频率,疗效确切,并且具有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结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aterally spreading tumors, LST)的内镜及病理学特征, 探索其癌变、黏膜下浸润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8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因结直肠LST行内镜治疗患者的性别、年龄及病变的内镜和病理学特征。用单因素分析寻找癌变、黏膜下浸润的危险因素, 对其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再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纳入422例患者, 男224例、女198例, 年龄(63.45±9.23)岁。共456处LST病灶, 内镜切除标本长径(3.01±0.48)cm, 病灶长径(2.37±1.59)cm, 位于直肠115处(25.2%)、乙状结肠40处(8.8%)、降结肠26处(5.7%)、横结肠109处(23.9%)、升结肠112处(24.6%)、回盲部54处(11.8%)。予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ESD)237处(52.0%), 内镜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 EMR)95处(20.8%), 预切开E...  相似文献   
10.
周环  汪旭  孙明军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7):4267-4267
1病历摘要女,30岁。自诉吞服异物近10 a,自觉腹部不适,近日就诊于基层医院,发现胃内异物,来诊。内镜下见胃内有一长管状异物(输液器管),直径约0.4 cm,长约30 cm,色黑,其近端位于胃底部,远端位于十二指肠降段,两端游离。在胃窦处用异物钳钳夹异物向外牵拉,因十二指肠球降部弯曲,异物与肠壁摩擦力较大,无法抓牢异物将其拉出,遂进镜至十二指肠降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