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13篇
综合类   44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6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金黄色葡萄球菌在前列腺炎病原学中的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感染在前列腺炎中的意义及药敏情况,以指导治疗.方法:取急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前列腺液或分泌物,立即置于血平板及分离淋球菌的巧克力培养基内,37℃ 48 h鉴定细菌及药物敏感性测定.结果:857例急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标本中,细菌检出727例,检出率为84.83%;其中金葡菌462例,检出率为53.91%;淋球菌123例,检出率为14.35%;其它菌81例,检出率为9.45%;混合感染61例,检出率为7.12%.金葡菌对头孢菌素类、丁胺卡那霉素比较敏感.而淋球菌对丁胺卡那霉素、氟哌酸、头孢氨苄比较敏感.结论:金葡菌为前列腺炎的主要致病菌.  相似文献   
2.
痢疾杆菌及其L型R质粒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痢疾杆菌的耐药性多由质粒控制,痢疾杆菌在体内外某些因素作用下可失去细胞壁成为L型,细菌变为L型后其R质粒能否丢失尚未见报道.本文将带有R质粒的痢疾杆菌D15人工诱导为L型,观察其R质粒丢失情况,并对临床分离菌株的R质粒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3.
广西地区1995-2007年13家综合医院肺血栓栓塞症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广西壮族自治区综合医院肺血栓栓塞症(PIE)诊治状况.方法 选择广西地区13家地市级综合医院1995-2007年住院PTE病例为调查对象,由呼吸科医生阅读所有PTE病历.比较1995-2001年和2002-2007年PTE病例占同期住院病例的比例、诊断方法 以及病死率.结果 1995-2007年广西13家综合医院共诊断PTE 460例,占总住院病例的1.9%,2002-2007年PTE占住院病例比例(3.0%,419/1378 752)较1995-2001年(0.4%,41/1053 769)显著增加,后6年确诊病例比例(55.13%,231/419)显著高于前7年(14.63%,6/41).PTE医院内病死率为29.78%,后6年病死率(28.16%,118/419)显著低于前7年(46.34%,19/41).结论 广西地区PTE诊断率和病死率仍不乐观,需要进一步提高临床医生对PTE的认识以及优化PTE诊断方法 .  相似文献   
4.
免疫学测定在细菌L型败血症诊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红细胞补体受体 1(ECR1)花结率、红细胞免疫复合物 (EIC)花结率、金黄色葡萄球菌 (金葡菌 )抗体及红细胞沉降率 (ESR)测定在细菌L型败血症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按郭峰改良法测定ECR1和EIC花结率 ,试管凝集法测定金葡菌抗体 ,常规法测定ESR。结果 :临床及细菌学诊断为细菌L型败血症患者组的ECR1花结率 (11.1± 7.89) %较健康对照组低 (P <0 .0 0 1) ;EIC花结率 (10 .98± 4.99) %较健康对照组高 (P <0 .0 5 ) ;金葡菌抗体 (lg 2 .4± 0 .2 )较健康对照组增高 (P <0 .0 0 1) ;ESR(33.0 9± 2 .92 )mm/ 6 0min较健康对照组快 (P <0 .0 0 1)。结论 :ECR1花结率、EIC花结率、金葡菌抗体及ESR的指标可辅助快速诊断细菌L型败血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得疾杆菌的耐药性。方法:采用K-B法测定痢疾杆菌的耐药谱,对耐药菌株进行R闰的检测及接合传递人工诱导痢疾杆功秋稳定L型,观察R质粒丢失情况。结果:45株痢疾杆菌44经,耐药率97.8%,其中三重耐药菌株占93.2%,四重以上耐药菌株占73.3%。88.9%(40/45)的菌株检测出R质粒,质粒的接合传递率为61.4%。痢疾杆菌L型未见质粒丢失。结论:痢疾杆菌的耐药性十分严重,自由质粒控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肠道杆菌L型与慢性腹泻的关系。方法:取慢性腹泻患者的为妆种中国蓝平板及肠道杆菌L型平板,生长后按细菌型及细菌型常规鉴定并做药敏。结果:51份粪便标本18份分离出致病菌及L型,总检出率为35.29%,其中细菌型11例,检出率为21.57%;L型7例,检出率为13.73%。结论:慢性腹泻患者应加做细菌型检查,以防漏诊。  相似文献   
7.
临床标体中钩端螺旋体及其L型的检测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探讨钩体 L 型在钩体病患者体内是否存在及是否具有致病作用。方法 对患者血、 C S F 进行 M A T;对患者血、 C S F 及尿液进行钩体及其 L 型培养; 对培养出的钩体 L 型进行免疫酶染色、免疫荧光染色、 S D S- P A G E、 D I B A及电镜等方法鉴定。结果  M A T 阳性率为1917 % (60313) ; 钩体普通培养阳性率1188 % (41345) ; 钩体 L 型阳性率2493 % (86345) 。培养出的 L 型经上述方法鉴定为钩体 L 型。结论 钩体 L 型培养应与 M A T 及钩体普通培养同时进行,以防漏诊。  相似文献   
8.
浅谈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医学微生物学是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之间的一门桥梁课程。实验课是微生物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文从微生物实验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提高教学效果,培养适应医学发展的医学高级人才。  相似文献   
9.
幽门螺杆菌L型感染对胃癌BGC-823细胞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L型(helicobacter pylori L-form,Hp-L型)感染对胃癌BGC-823细胞增殖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胃癌BGC-823细胞与Hp-L型以不同比例(1:20、1:100、1:500)共培养,以不加Hp-L型为对照组,在不同时段进行以下实验: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四甲基噻唑氮蓝(MTT)法检测细胞生长增殖率;流式细胞仪(FCM)检测细胞凋亡率;免疫组化(SP法)检测癌基因(skp2)、抑癌基因(p53)和核增殖指数(Ki-67)的表达情况。结果:Hp-L型作用BGC-823细胞后,倒置显微镜观察到细胞分裂增多,增殖旺盛,瘤巨细胞增多,出现明显的生长加速现象;MTT法测定细胞生长曲线显示,Hp-L型对胃癌BGC-823细胞增殖有促进作用;FCM检测可见,Hp-L型影响胃癌BGC-823细胞周期的分布,使G0/G1期比例降低,S期比例升高;免疫组化可见细胞中Skp2、p53和Ki-67蛋白表达阳性率逐渐增加;以上作用均呈细菌浓度和作用时间依赖性。结论:Hp-L型可促进胃癌BGC-823细胞增殖,其机制与上调Skp2、p53和Ki-67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L型(HpL)感染对食管癌及癌前病变凋亡调节基因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Hp-L在食管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的致癌机制。方法应用免疫组化和革兰染色技术检测51例食管鳞状细胞癌(原位癌16例,浸润癌35例)及69例鳞状上皮增生性病变(单纯增生15例,轻、中、重度不典型增生分别为21例、18例、15例)和20例正常食管粘膜鳞状上皮组织中HpL型和bcl2蛋白的表达情况,对HpL型阳性和阴性组织的bcl2蛋白表达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不同组织类型HpL型检出率在中、重度不典型增生、原位癌、浸润癌均比较高(55.6%~62.9%),与正常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5)。在120例食管病变组织中,61例HpL型阳性者的bcl2蛋白表达阳性有48例,占78.7%;79例HpL型阴性者的bcl2蛋白表达阳性24例,占40.7%,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5)。各病变组中HpL型感染阳性组的bcl2蛋白表达阳性率高于HpL型阴性组的bcl2蛋白表达阳性率,其差异均有显著性(P<0.005~P<0.025)。表明HpL型感染与bcl2蛋白表达存在着相关性。结论HpL型可能通过影响bcl2蛋白表达,使食管粘膜上皮细胞凋亡调控异常而涉及食管癌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