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观察硝酸甘油在麻醉手术中控制血压的效果。方法 :46例病人均采用静脉复合麻醉 ,对在麻醉前和麻醉手术过程中血压过高者静脉滴注硝酸甘油观察血压下降的情况 ,并对用药量和用药前后血压、HR进行记录。结果 :用药3分钟血压开始下降 ,5分钟达到理想的范围 ,平均用量 (4±1 1)mg,部分病人心率加快 ,1例出现心动过速 ,静脉注射艾司洛尔20mg后降至正常范围。结论 :硝酸甘油降压可控性强 ,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2.
β2微球蛋白检测对高血压肾病的早期诊断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高血压肾病是高血压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影响着患者的预后。随着研究的深入,对高血压肾病的早期诊断水平有了更进一步的提高。尿中某些小分子蛋白的增加,常预示着肾病已经发生,而此时常规检测方法又很难早期发现,检出异常时,肾脏病变已有相当程度。本文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RIA),测定40例高血压病及28例正常人的血、尿p_2-MG,旨在探讨其对高血压肾病的早期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3.
5.
目的:观察低浓度罗哌卡因与利多卡因行硬膜外自控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ASAⅠ ̄Ⅱ级外科中下腹部手术病人60例,随机分为罗哌卡因组(R组)和利多卡因组(L组),选硬膜外麻醉进行手术,手术后使用一次性微量止痛泵行病人自控镇痛(PCEA)。R组:0.2%罗哌卡因,L组:0.5%利多卡因,泵中均加入度冷丁200mg,芬太尼0.3mg,输注速度2ml/h,在镇痛效果差时推注罗哌卡因5ml(未稀释)。分别于镇痛开始后4小时、8小时、12小时、24小时观察并记录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病人镇痛各时间段VAS评分平均R组为(2.1±0.3)分、L组为(3.8±0.5)分,不良反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两种方法均可满足病人术后镇痛需要,但罗哌卡因优于利多卡因。 相似文献
6.
日本安政本《伤寒论》介绍王新昌,唐明华南阳张仲景医史文献馆(473000)主题词《伤寒论》,日本,安政本,考证南阳医圣祠现存日本安政本“翻刻宋版伤寒论”,是日本影刻《伤寒论》版本中较好的一部。现将其版本作简要介绍,以祈同道鉴赏。该书原为日人井上氏收藏... 相似文献
7.
我院用丙泊酚、氯胺酮作妇科人工流产240例 ,取得了无痛、安全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1 1一般资料 :240例病人 ,ASAⅠ~Ⅱ级。年龄16~48岁 ,体重40~60kg。妊娠时间40~90天 ,初次妊娠84例 ,经产妇妊娠156例 ,初次人工流产68例 ,2次以上人流史172例。麻醉时间5~20分钟 ,全组病人一般情况良好 ,术前血常规检查正常 ,无心肺疾、哮喘及药物过敏史。1 2麻醉方法 :术前禁食水6小时 ,不用任何麻醉前用药。首先建立静脉通道 ,用5%氯胺酮稀释液 (100mg氯胺酮加18ml生理盐水)按0 1~0 3mg/kg快速推注 ,缓慢静推丙泊酚1~2mg/kg,直到睫毛反…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芪苈强心胶囊配合保元汤加减用于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04例作为研究对象,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52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保元汤治疗,观察组同时应用芪苈强心胶囊联合保元汤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的6 min步行试验的步行距离(6MWD)及纽约心脏病学会心功能分级(NYHA)、血清学指标N末端B型利尿钠肽原(NT-proBNP)、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及白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心脏指数(CI)、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重量指数(LVMI)和室壁运动指数(WMI)、左室间隔厚度(IVST)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比较心功能指标、Galectin-3、炎性因子指标、心室重构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相比,6 min步行距离、CI、LVEF、升高更为显著(P<0.05); 观察组患者NYHA分级、NT-proBNP、Galectin-3、IL-6、hs-CRP、TNF-α、LVEDD、LVESD、LVMI、WMI、IVST降低更为显著(P<0.05)。结论:芪苈强心胶囊辅助保元汤加减能够有效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功能,有利于患者体内炎性因子及Galectin-3水平降低,抑制心室重构进展,患者心脏舒缩功能改善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吸入239PuO2所致呼吸道各区间危险细胞的能量沉积随机特性的研究出发, 利用自制的圆柱型无壁组织等效正比计数器.测量了不同距离a点源(241Am、210Po和239)对4种模拟组织直径单次事件的比能概率密度。并计算出相应的剂量平均线能和单次事件剂量平均比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温肾活血方治疗寒凝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EMs)不孕患者的疗效。方法:将60例EMs不孕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温肾活血方治疗,对照组采用少腹逐瘀汤治疗,治疗周期为12个月。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积分、基础体温(BBT)、排卵情况及血清促卵泡刺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睾酮(T)、泌乳素(PRL)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妊娠14例、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妊娠6例、总有效率为7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积分均显著降低(P0.01),且治疗组患者的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的BBT情况明显改善(P0.01),且治疗组患者的BBT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的卵泡发育情况明显改善(P0.01),且治疗组患者的卵泡发育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FSH、FSH/LH、PRL水平明显降低(P0.01),且治疗组患者的LH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FSH/LH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肾活血方可改善寒凝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患者的卵巢功能,提高妊娠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