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83篇 |
免费 | 9篇 |
国内免费 | 86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6篇 |
妇产科学 | 1篇 |
基础医学 | 22篇 |
口腔科学 | 2篇 |
临床医学 | 79篇 |
内科学 | 20篇 |
神经病学 | 7篇 |
特种医学 | 14篇 |
外科学 | 120篇 |
综合类 | 76篇 |
预防医学 | 10篇 |
药学 | 9篇 |
中国医学 | 2篇 |
肿瘤学 | 10篇 |
出版年
2023年 | 1篇 |
2022年 | 1篇 |
2021年 | 2篇 |
2020年 | 1篇 |
2016年 | 1篇 |
2015年 | 3篇 |
2014年 | 4篇 |
2013年 | 1篇 |
2012年 | 7篇 |
2011年 | 9篇 |
2010年 | 6篇 |
2009年 | 5篇 |
2008年 | 18篇 |
2007年 | 26篇 |
2006年 | 37篇 |
2005年 | 35篇 |
2004年 | 32篇 |
2003年 | 38篇 |
2002年 | 42篇 |
2001年 | 40篇 |
2000年 | 17篇 |
1999年 | 12篇 |
1998年 | 7篇 |
1997年 | 5篇 |
1996年 | 6篇 |
1995年 | 6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2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2篇 |
1986年 | 3篇 |
1984年 | 4篇 |
1981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绍一种骨块组织染色方法吕荣杨光在脱钙骨组织切片HE染色中,可以看到紫蓝色的成骨细胞和骨细胞存在于骨组织中,但陷窝的小管很不清楚,尤其是骨细胞的突起,根本不着色。我们采用未脱钙的骨组织块染色法,先染色,后脱钙,制成石蜡切片。结果,骨细胞的排列与形... 相似文献
2.
3.
rhBMP-2在体内诱导成骨中Ⅰ、Ⅱ型胶原mRNA及碱性磷酸酶的表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rhBMP-2在体内诱导成骨中CollagenⅠ、ⅡmRNA及碱性磷酸酶(ALP)的表达。方法:将含rhBMP-2 0.5mg的松质骨载体植入BALB/c小鼠的右股部肌袋内,于术后3-21d间8个时间点取材,用原位杂交法对新生骨组织中的Ⅰ、Ⅱ型胶原mRNA进行检测;定量分析ALP活性,观察rhBMP-2在诱导成骨中CollagenⅠ、ⅡmRNA及ALP的表达。结果:⑴Ⅱ型胶原mRNA的出现是和成软骨、软骨细胞的出现相伴随。肥大、变性的软骨细胞并不表达Ⅱ型胶原mRNA。⑵作为成骨细胞成熟标志物的Ⅰ型胶原mRNA、ALP在软骨形成期即有表达,随着成骨细胞的出现,骨组织的形成,Ⅰ型胶原mRNA仍表现为高表达,而ALP的表达则呈下降趋势。结论:在体内诱导成骨中rhBMP-2促进了CollagenⅠ、ⅡmRNA及ALP的表达。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利用脂肪干细胞与Ⅰ型胶原凝胶复合构建新型骨组织工程复合体的可行性并对其体内外成骨分化情况进行分析。方法取3月龄日本大耳白兔肩胛部皮下脂肪,Ⅰ型胶原酶消化获得细胞,于体外依次进行骨、软骨、脂肪多向诱导分化鉴定;取第3代细胞与Ⅰ型胶原凝胶复合,于成骨诱导条件下体外培养,相差显微镜、扫描电镜观察复合情况并对其碱性磷酸酶、细胞外基质矿化程度进行检测,同时设立单层贴壁培养细胞作为对照(n=4);两周后移植于裸鼠皮下,12周后处死动物,依次行放射学、组织学检测观察成骨情况(n=3)。结果(1)所获细胞具备骨、软骨、脂肪多向分化潜能,为多能干细胞。(2)形态学观察显示脂肪干细胞呈三维立体生长状态,均匀、高密度悬浮于Ⅰ型胶原凝胶中。在体外成骨诱导条件下,其碱性磷酸酶活性以及外基质矿化程度均显著高于单层贴壁培养细胞(P〈0.01,n=4)。(3)于裸鼠皮下移植12周后,放射学、组织学检测显示脂肪干细胞.Ⅰ型胶原凝胶复合体成骨明显(n=3)。结论(1)IⅠ型胶原凝胶可显著促进脂肪干细胞的成骨分化。(2)作为一种新型的骨组织工程复合物,脂肪干细胞-Ⅰ型胶原凝胶复合体可应用于骨组织工程,特别是腔隙性骨缺损的修复过程。 相似文献
5.
6.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中轴骨IL—6,bFGF的免疫组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白细胞介素6(IL-6),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原发笥骨质疏松症患者中轴骨中的细胞定位,表达强度及其与骨密度MD)的关系。方法:采用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和正常人腰椎椎板近关节突部松质骨组织切片,以IL-6,bFGF单克隆抗抗体进行免疫组化研究。结果:骨质疏松组骨组织中成骨细胞,骨髓基质细胞bFGF染色浅淡,IL-6染色阳性,较对照组染色深,且IL-6阳性细胞数随BMD减低而增多,对照组上述细胞IL-6染色浅谈,bFGF染色阳性,bFGF阳性细胞数随BMD增高而增多,两组骨细胞bFGF,IL-6染色均阴性,结论:IL-6,bFGF作为调节骨代谢的肽类生长因子在骨质疏松的发病机制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7.
先天性胫骨假关节(CPT)的超微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深入了解先天性胫骨假关节(CPT)的病理变化、细菌类型及其病变来源。方法:取5例先天性胫骨假关节(CPT)标本中不同部位的组织20例,经固定、切片染色后置于透射电镜下进行观察。结果:(1)断端间组织及病变骨膜组织性质完全一样,均为致密纤维结缔组织,细胞成分多,主要为纤维母细胞、肌纤维母细胞及少量未分化细胞。(2)移行部位骨膜组织结构和病变处骨膜组织结构相似。(3)断端处骨质细胞稀少,部分骨细胞萎缩或坏死,部分骨细胞含有空泡,骨基质未见异常。(4)移行部位骨质未见明显异常表现。结论:(1)先天性胫骨假关节(CPT)是非神经起源的、而是起源于骨膜的一种细胞增生活跃的纤维增生性变;(2)肌纤维母细胞与CPT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8.
良性骨巨细胞瘤周边生物学行为及SMAa微血管标记的意义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的:检测良性骨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r of Bone,GCT)周边组织病理学改变及瘤组织对微血管的侵袭。方法:收集1995-1998年我科切除的8例良性GCT瘤段,对其病灶周边进行组织病理学及血管平滑肌肌动蛋白a(Smooth Muscular actin,SMAa)免疫组织化学研究。结果:组织学良性GCT可具有侵蚀皮质骨、松质骨及周围软组织的能力,边界处有大量新生微血管密度形成,肿瘤中多核巨细胞可侵袭微静脉,肿瘤细胞可由此进入血管。结论:良性GCT仍具有局部侵袭和潜在转移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先天性胫骨假关节 (congenital pseudarthrosis of tibia, CPT)中骨形态发生蛋白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s,BMP)、白细胞介素 1(interleukin- 1,IL- 1)、白细胞介素 6(interleukin- 6,IL- 6)、肿瘤坏死因子 (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 )的表达,探讨它们在 CPT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 24例 CPT患者的 25例病变骨膜标本中 BMP、 IL- 1、 IL- 6、 TNF-α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与正常骨膜 (10例 ),创伤性假关节 (traumatic pseudarthrosis, TP)骨膜 (20例 )和纤维瘤病组织 (10例 )对照。结果所有正常骨膜标本中 BMP染色均为阳性, TP骨膜中 8例标本 BMP染色阳性,而 CPT骨膜和纤维瘤病病变组织中未见 BMP染色阳性 ,与正常骨膜和 TP骨膜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05);正常骨膜、 TP骨膜中未见 IL- 1、 IL- 6、 TNF-α染色阳性,而 CPT骨膜和纤维瘤病病变组织中均有部分标本染色阳性,与正常骨膜及 TP骨膜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05)。结论 BMP、 IL- 1、 IL- 6、 TNF-α的异常表达在先天性胫骨假关节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