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单次和两次脉冲射频(PRF)治疗带状疱疹性神经痛的(ZRN)疗效。方法 选择ZRN并且接受PRF治疗的住院患者。根据PRF次数分为单次PRF组46例和两次PRF组35例。比较两组术前、术后1 d、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结果 两组术前、术后1 d及1周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0.24、1.06、1.28,P均>0.05);两次PRF组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VAS评分均低于单次PRF组(t分别=1.86、2.45、2.84,P均<0.05)。两组术后1周、1个月PSQ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1.38、1.54,P均>0.05);两次PRF组术后1 d、术后3个月、6个月PSQI评分均低于单次PRF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1.69、2.14、2.57,P均<0.05)。结论 两次PRF治疗较单次能更好缓解ZRN患者疼痛评分,改善患者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监护指导瑞芬太尼联合异丙酚对老年患者手术终末期麻醉的影响. 方法 择期老年全麻下手术患者80例(ASAⅠ~Ⅱ级),随机数余数分组分为两组(每组40例),RB组和NS.全麻诱导:咪唑安定、依托咪酯、舒芬太尼、维库溴铵.麻醉维持:瑞芬太尼、丙泊酚和苯磺酸阿曲库铵;在手术终末期实验组: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维持到手术结束.对照组以相同时间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连接脑电双频指数监护仪,记录两组在拔管期间的血流动力学(SBP、DBP、HR)、并且计算心肌耗氧指数(rate pressure produet RPP)及清醒时间. 结果 在手术终末期实验组HR由(65±8)次降至(60±5)NS组由(73±10)次升至(85±12)次,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维持期间两组血压和HR变化均不明显.拔管后1、5、10分钟、SBP、DBP、HR、BIS的变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及拔管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手术终末期BIS指导瑞芬太尼联合异丙酚维持麻醉虽然使老年患者苏醒时间迟于对照组,但实验组的血流动力学更为稳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 构建老年上腹部手术患者术后谵妄(postoperative delirium, POD)风险预测模型,并验证其预测效果,以期为早期识别POD发生风险提供依据。方法 2019年9月至2020年6月,选取某三级甲等医院接受上腹部手术的252例老年患者病例资料,比较谵妄组和非谵妄组的各项指标,探索独立危险因素,建立预测模型。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 ROC)检验模型的预测效果。选取126例同类患者进行模型预测效果验证。结果 谵妄组和非谵妄组患者在年龄、APACHEⅡ评分、高血压、心脏疾病、脑血管意外、手术时限分类、手术等级、睡眠紊乱、术后高热≥38.5℃、术后环境、术后机械通气、术后镇痛药、身体被动约束等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年龄、心脏疾病、手术时限分类、睡眠紊乱、术后环境是老年患者上腹部手术后谵妄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下面积0.665,约登指数0.309,灵敏度0.388,特异度0.921。模型验证准确率为90.5%。结论 构建的预测模型能较好地预测老年患者上腹部手术后谵妄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使用不同浓度氯化钠液救治失血性休克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75例失血性休克病人按照数字随机法平均分为5组,分别使用0.9%(对照组)、3%、4.5%、6%、7.5%氯化钠液静脉输注并观察患者治疗前后平均动脉压、心率、血气、肾功能、电解质的变化.结果 与0.9%氯化钠相比,给药后其他4组患者平均动脉压均快速回升但仅有4.5%氯化钠液组维持时间可达30min(P<0.05);6%、7.5%氯化钠液治疗后患者血浆K~+下降明显(P<0.05),而4.5%氯化钠液组各项观察指标可以维持适当水平.结论 4.5%氯化钠液用于复苏失血性休克,不仅能快速使血压回升并维持时间较长,同时对机体内环境干扰较小. 相似文献
5.
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病情凶险,全身情况差,麻醉风险较大。我院近2 a年来对此类患者围麻醉期采用美国实验仪器有限公司生产的GEMpremier3000分析仪监测血气、电解质、血糖、乳酸、血球压积等,在其指导下采取以脑保护为重点、维持和纠正内环境平衡为特点的综合处理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我院近2 a共收治重症颅脑损伤急诊住院拟行开颅术患者118例。男78例,女34例;年龄18~78岁,平均38.5岁。其中高血压脑出血患者70例,颅脑外伤(车祸、高处坠落致伤、击打伤)38例。所有病例均经CT扫描确诊为颅脑损伤。其中基底核… 相似文献
6.
七氟醚作为一种新型吸入麻醉药,具有诱导迅速、苏醒快及心血管不良反应少等特点而广泛应用于小儿麻醉.但七氟醚吸入麻醉导致的小儿苏醒期躁动(emergence agitation,EA)发生率高,日益引起临床麻醉医师的重视.本次研究不同剂量丙泊酚改善学龄前小儿七氟醚麻醉苏醒期躁动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案下结直肠癌患者的肺部感染情况,为临床合理选择麻醉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3月在医院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183例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麻醉方案分为A组(静脉全麻组)92例和B组(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91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及病原菌分布。结果 B组患者的麻醉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苏醒时间均低于A组患者(P<0.05);A组患者发生肺部感染11例,感染率11.96%,B组患者发生肺部感染3例,感染率3.30%;B组患者肺部感染率低于A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肺部感染病原菌均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分别为9株和3株,A组患者病原菌分布与B组患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可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缩短术后苏醒时间,减少肺部感染率,更加适合于结直肠癌手术患者。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HC视频喉镜联合纤维支气管镜在颈椎制动患者气管插管中应用。方法选择颈椎制动拟全麻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纤维支气管镜组(F组),HC视频喉镜复合纤维支气管镜经鼻插管组(H组),每组40例。充分局部麻醉及静脉麻醉后,保留自主呼吸,行气管插管。记录诱导前(T_0)、气管插管前即刻(T_1)、气管插管后即刻(T_2)、气管插管后1 min(T3)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变化,记录首次插管成功率、插管时间。记录气管插管操作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气管插管前即刻(T_1)MAP和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5、-0.51,P=0.453、P=0.611);两组插管后即刻(T_2)MAP和HR较气管插管前即刻(T_1)MAP(t=5.08、4.36,P=0.021、P=0.013)和HR(t=7.22、6.54,P=0.026、P=0.03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流动力学均维持在正常范围,两组间比较MAP和H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51、-0.31,P=0.411、P=0.518);插管后1 min(T3)两组间比较MAP和H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38、0.26,P=0.681、P=0.372)。H组患者首次气管插管成功率明显高于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1,P=0.007)。两组气管插管时间H组明显少于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75,P=0.000)。F组患者术后咽痛发生率明显高于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0,P=0.025)。结论颈椎制动患者经鼻气管插管中,HC可视喉镜联合纤维支气管镜,较传统纤维支气管镜插管,首次插管成功率更高,插管时间更短,不加重血流动力学波动,咽痛发生率更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地佐辛复合麻醉对结肠癌腹腔镜手术术后患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拟行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的患者4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4例,对照组给予瑞芬太尼复合麻醉,实验组给予地佐辛复合麻醉,手术后,对所有患者的血清IL-6、TNF-α、MDA及SOD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检测。结果手术后,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患者的血清IL-6、TNF-α水平较低(P<0.05);实验组患者的血清MDA水平较低,SOD水平较高(P<0.05);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低(P<0.05)。结论地佐辛复合麻醉能够显著降低结肠癌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血清IL-6、TNF-α、MDA水平,提高血清SOD水平,有效减轻炎症及氧化应激反应,且具有较高安全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