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2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9篇
耳鼻咽喉   2篇
基础医学   8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46篇
内科学   35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3篇
综合类   130篇
预防医学   23篇
药学   161篇
中国医学   197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75篇
  2009年   76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3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晚期血吸虫病研究的若干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建国后,经过大规模调查摸底,我国累计查出血吸虫病人1200多万.其中晚期血吸虫病人(以下简称晚血)约占5%.本文结合临床体会及有关资料,就近年来晚血研究的若干进展,综述如下.发病机理研究1 晚血患者存在自身免疫反应.表现为:相当一部份病人病原检查为阴性,尸检中肝内活的成虫或虫卵极少,而病情持续进展,似难以用虫荷多少来解释.Jorse氏在感染日本血吸虫的实验兔血清中检出抗肝抗体为特异的肝脏自身免疫指标.现已知多种慢性肝炎患者血清中存在抗-LSP(抗-肝细胞膜特异性脂蛋白),并认为,它可能参与肝脏的免疫病理损伤.邬祥惠指出:由于抗-LSP经循环进入肝小叶时,首先集中在小叶周围区,通过介导抗  相似文献   
2.
There were 48 strains of thermophilic actinomyces isolated from the specimens of mouldy hay and sputum of the patients suffering from farmer’s lung (FL). Streptomyces thermohygroscopicus (STHs),one strain of them, was used for this investigation. The microorganisms were injected into the lungs of rabbits and rats by thyrocrico – or tracheocentesis. The result showed that the pathological changes in the lungs including macrophage alveolitis, granuloma formation and diffuse interstitial were similar to that induced by other thermophilic actinomyces. IgG and C3 deposition in the lesions were also observed by immunofluorescence examination. Specific immunocomplexes in the sera of some animals were detected by ELISA with the STHs was possibly one of the pathogens responsible for FL in China’s countryside.  相似文献   
3.
目的 调查上海市区40岁以上自然人群代谢综合征及有关疾病的患病情况。方法 采用多级分层随机抽样的流行病学调查方法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75g葡萄糖耐量试验、空腹血脂谱、BMI、血压及心电图测定。结果 上海华阳社区40岁以上中老年人中糖尿病、糖耐量减退/空腹血糖减损、高血压、血脂紊乱、超重/肥胖及代谢综合征患病率分别为13.06%、12.91%、47.04%、84.29%、38.67%、及13.06%。结论 上海城市社区40岁以上中老年人中代谢综合征及相关疾病的患病率很高。  相似文献   
4.
溃疡性结肠炎(UC)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肠病,临床症状主要为黏液脓血便、腹痛、腹泻等,且反复发作,迁延难愈。姚乃礼教授认为UC以脾胃虚弱为病之本,毒损肠络为病之标,寒热虚实为病之变,主张以健脾通络解毒为治,即固护脾胃正气,攻补兼施,补而不滞,同时运用辛香通络之品缓通肠络、理肠解毒,并随症加以寒热并调兼抑木扶土,每获良效。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5.
鉴于我省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与中等卫校大部分教师毕业于医学院校 ,未系统学习过教育学、教育心理学 ,缺乏从事教育工作的职业基础理论 ,有碍教师综合素质的形成和教育质量的提高。为了改变这种状况 ,督促教师系统地学习教育学、教育心理学 ,不断地更新专业知识 ,省卫生厅决定对全省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中等卫校部分教师进行一次有关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基本理论与新专业知识的统考 ,并就统考的目的、对象、内容与方式等于 1998年 3月、 1999年 5月下文通知有关学校 ,以促使各校组织教师系统学习教育学与教育心理学 ,掌握新的专业知识。统考于 1…  相似文献   
6.
大黄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的干燥梗茎,性味苦寒入脾胃、大肠、肝经。其主要作用有通便导滞、泻火凉血、活血祛瘀、利胆退黄,大黄中引起泻下作用的主要成分为番泻甙甲。根据祖国医学“通则不痛”以及“六腑以通为用”的原理,对一些肝胆疾病患者兼急腹症属于实热结滞之证,常首选用大黄,配以清热、泻火、解毒、行气等药,每每取得较好效果。大黄泻下力强,并有清热、泻火、利胆退黄等作用,适用于乙肝初期湿热毒邪较盛和乙肝的急、慢性期的大便不畅以及湿热交滞胃肠引起便溏不爽,湿热蕴结脾胃,引起胃肠症状以及乙肝肝硬化腹水期均可选用大黄。  相似文献   
7.
人尿在医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人尿的化学成分、主要作用与应用以及在中药炮制中的应用等问题进行了阐述,为促进对人床的功能进行现代科学研究提供一些基本知识。  相似文献   
8.
清开灵软胶囊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清开灵软胶囊对急性发热的疗效,及其证效关系。方法:清开灵软胶囊采用每日4次,每次1.6 g的剂量口服,并以双黄连口服液做对照,观察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患者129例,疗程3 d。结果:清开灵软胶囊愈显率73.34%,双黄连口服液愈显率43.59%,前者疗效优于后者(P<0.05)。清开灵软胶囊对风热型的疗效优于风寒型(P<0.05)。清开灵软胶囊降低体温和减少数脉、增加缓脉的作用较双黄连口服液显著(P<0.05)。清开灵软胶囊服用中,少数出现轻度胃肠道反应。结论:清开灵软胶囊是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疗效显著且副作用小的药品。  相似文献   
9.
目的 采用毛细管胶束电泳法测定血浆中异丙酚血药浓度。 方法 探讨样品预处理方法、缓冲液种类、波长、SDS浓度、pH值、工作电压、柱温对分离的影响 ,筛选后的最佳方案为 5 0mmol/L硼砂 -2 0mmol/L硼酸 -2 5mmol /LSDS -3 %甲醇 (pH =9.3 ) ,分离电压 2 0KV ,柱温 2 0℃ ,检测波长 2 72nm ,压力进样 2 0 psi× 10S。  结果 异丙酚、百里酚能得到令人满意的分离。 结论 本方法可使异丙酚血药浓度的测定时间缩短 ,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干扰少 ,是测定异丙酚血药浓度的理想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分期、炎症分级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方法:以慢性乙型肝炎患者580例为研究对象,肝穿作病理检查进行肝纤维化分期及炎症分级诊断,并四诊合参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复合证候按单证统计,分析肝纤维化分期及炎症分级中医证候的关系。结果:S0期以湿困中焦、肝气郁结多见;S1期以湿困中焦、肝郁脾虚多见;S2期以肝郁脾虚、瘀血阻络多见;S3期以瘀血阻络、肝肾阴虚多见;S4期以瘀血阻络、肝胆湿热多见。G1级以肝气郁结、湿困中焦多见;G2级以肝郁脾虚、湿困中焦多见;G3级以瘀血阻络、肝郁脾虚、肝胆湿热多见;G4级以瘀血阻络、肝胆湿热多见。瘀血阻络呈现明显的规律性变化,即随肝脏纤维化及炎症程度加重,瘀血阻络增加。结论: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分期及炎症分级存在中医辨证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