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14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19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综合类   21篇
预防医学   5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12篇
  1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增龄大鼠心肌线粒体DNA损伤及DNA修复酶γ表达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鼠增龄过程中心肌组织DNA损伤和DNA修复酶表达的变化。方法:从不同月龄的大鼠心肌组织中提取DNA、RNA及蛋白。采用定量多聚酶链反应(Q-PCR)检测心肌DNA损伤;用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DNA修复酶γ(Polγ)表达的变化。用ELISA法检测DNA内8羟基脱氧鸟苷(8-OHdG)的水平。结果:随着鼠龄的增长,大鼠心肌组织中核DNA(nDNA)损伤不明显,线粒体DNA(mtDNA)损伤严重,DNA内8-OHdG的水平增加,Polγ的表达下降。结论:随着鼠龄的增长,大鼠心肌组织中DNA修复酶Polγ的表达下降,mtDNA损伤增加。DNA损伤与DNA修复能力下降间会引起恶性循环,最终可导致DNA损伤的增加加快心脏衰老。  相似文献   
2.
3.
目的分析甲状腺结节应用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的并发症情况及预防方法。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5月—2018年4月收治的38例经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的甲状腺结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38例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38例患者中并发症发生率为39.47%(15/38),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颈部疼痛、术后放射性耳根痛、术后放射性牙痛、出血等;经对症处理后,均缓解,治疗总有效率100.00%(15/15)。结论甲状腺结节患者在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后容易出现各类并发症,应加强患者的安全管理,预防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4.
刘娴 《全科护理》2014,12(8):732-733
[目的]观察局部高浓度氧疗配合莫匹罗星软膏治疗新生儿尿布皮炎的疗效。[方法]将32例新生儿尿布皮炎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经一般护理后,对照组直接外涂莫匹罗星软膏,观察组先用6L/min~8L/min高浓度未经湿化氧吹15min后再外涂抹莫匹罗星软膏,观察两组患儿尿布皮炎修复情况。[结果]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局部高浓度氧疗配合莫匹罗星软膏治疗新生儿尿布皮炎能促进炎症吸收,加速创面愈合,从而减轻患儿痛苦,缩短疗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48例口服辛伐他汀,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4周和8周进行血浆内皮素-1(ET-1)、血清一氧化氮(NO)和血脂等指标测定;另选15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结果治疗前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组血浆ET-1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NO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辛伐他汀治疗4周后,ET-1、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三酰甘油均显著降低(P<0.01),NO显著升高(P<0.05),高密度脂蛋白虽亦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8周后血浆ET-1继续降低,血清NO继续升高,但两者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存在明显的内皮功能损害;辛伐他汀不仅能够显著降低血脂,而且能够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6.
骨骼肌卫星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娴  王晓云 《心脏杂志》2006,18(3):353-355
成熟的心肌细胞虽然不是终末分化细胞,但也只有有限的分裂、增殖能力[1],因此心肌梗死(M I)后,心肌不能完全修复而留下坏死区,坏死心肌逐渐被纤维疤痕所替代,具有收缩功能的心肌细胞减少,周围心肌的工作负荷将随之发生改变,产生不同程度的结构和功能异常,导致相当一部分患者在远期发生充血性心力衰竭,并成为致死的主要原因。现在用于M I治疗的方法通常只能改善心肌供血,不能使坏死心肌复生,心脏移植虽可替代受损心脏,但经常受到一些特定条件的限制而难以广泛推广应用。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用正常的肌细胞取代疤痕组织,增加梗死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经冠状动脉途径移植自体骨骼肌成肌细胞(SMs)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到兔急性心肌梗死(AMI)区后对心室重构和心脏功能的影响。方法:取日本大耳白兔60只,随机分为经冠状动脉注射SMs移植组、BM—MSCs移植组、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各15只。结扎兔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AMI模型:再灌注后,SMs移植组经冠状动脉注射自体SMs悬液1ml(5×10^6个细胞);BM—MSCs移植组经冠脉注射自体BM—MSCs悬液1ml(5×10^6个细胞);对照组注入等量的无血清培养液;假手术组除不结扎左前降支外,其余操作均同对照组。术后4周,以超声心动图仪测量各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测定各组兔左心室质量及左心室质量指数并以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兔新生血管数目。结果:术后4周,与对照组比较,SMs和BM—MSCs移植组的I。VEF明显提高[(53.21±2.32)%比(61.93±4.11)%比(62.41±2.58)%,P〈0.01],LVEDd明显减小[(12.48±0.84)mm比(11.23±0.44)mm比(11.34±0.36)mm,P〈0.01],左心室质量、左心室质量指数明显减低(P〈0.01),新生血管数目明显增多[(4.08±1.8)个/HP比(13.6±1.6)个/HP比(12.5±1.7)个/HP,P〈0.05]。两移植组间各指标比较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经冠状动脉途径自体骨骼肌成肌细胞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可促进血管新生,改善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从而增强心脏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脑胶质瘤中Hint1基因启动子区的甲基化与表达情况。方法采用MSP和Western-blit法检测Hint1基因在脑胶质瘤和正常脑组织中甲基化状况及对应表达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法检测Hint1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经检测正常脑组织和胶质瘤Hint1基因启动子区域呈非甲基化状态,在83例胶质瘤患者脑组织中Hint1 mRNA的平均表达量为0.5190±0.0280,高于在30例正常脑组织中的平均表达量0.2236±0.0300。Hint1 mRNA的表达量与患者年龄、性别等临床特征无明显相关性而与患者的临床分期密切相关(P〈0.01)。结论脑胶质瘤中Hint1基因启动子区域呈非甲基化状态,其表达程度与患者的临床分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红细胞天然免疫黏附功能(RNIAF)与血清可溶性Ⅰ型补体受体(sCR1)的浓度变化,分析二者的相关性,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48例肝功能正常、血清HBV DNA大于106 U/mL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肝功能正常组,48例转氨酶高于正常值2倍以上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肝功能异常组。检测RNIAF,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定量检测试剂盒测定血清sCR1含量。结果肝功能异常组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RNIAF较肝功能正常组及健康对照组显著下降,而sCR1含量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动态观察持续肝功能异常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RNIAF与血清sCR1含量变化,显示二者呈明显负相关(r=-0.91)。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sCR1含量与凝血酶原活动度也呈明显负相关(r=-0.87)。结论 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RNIAF与血清sCR1的含量变化与肝脏功能损伤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可作为临床判断肝病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0.
回顾性分析4例急性氟乙酸甲酯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及中毒救治过程,探讨急性氟乙酸甲酯中毒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救治方法,以期为临床快速诊治急性氟乙酸甲酯中毒提供策略。4例急性氟乙酸甲酯中毒患者首发症状均为头晕、头痛、恶心、呕吐,3例患者随后出现抽搐、意识障碍。经毒物检测明确诊断并及时应用特效解毒药乙酰胺及脑保护等综合治疗后,4例患者均痊愈出院。针对可疑急性氟乙酸甲酯中毒事件,早期识别、快速毒物检测以明确诊断,及时应用特效解毒药物及脑保护等综合治疗是救治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