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4篇 |
免费 | 1篇 |
国内免费 | 2篇 |
专业分类
临床医学 | 7篇 |
内科学 | 1篇 |
神经病学 | 2篇 |
特种医学 | 5篇 |
外科学 | 25篇 |
综合类 | 33篇 |
预防医学 | 1篇 |
中国医学 | 3篇 |
出版年
2021年 | 2篇 |
2020年 | 1篇 |
2019年 | 1篇 |
2018年 | 1篇 |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1篇 |
2015年 | 2篇 |
2014年 | 1篇 |
2013年 | 4篇 |
2012年 | 3篇 |
2011年 | 5篇 |
2010年 | 10篇 |
2009年 | 6篇 |
2008年 | 6篇 |
2007年 | 4篇 |
2006年 | 7篇 |
2005年 | 6篇 |
2004年 | 6篇 |
2003年 | 2篇 |
2002年 | 6篇 |
2001年 | 1篇 |
199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目的:观察吸入麻醉药七氟醚对HT22小鼠海马神经元细胞DNA的损伤,阐明七氟醚诱导脑神经毒性的可能机制。方法:HT22小鼠海马神经元细胞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2%七氟醚组(2%Sevo 6 h组、2%Sevo 12 h组和2%Sevo 24 h组)、4%七氟醚组(4%Sevo 6 h组、4%Sevo 12 h组和4%Sevo 24 h组)和8%七氟醚组(8%Sevo 6 h组、8%Sevo 12 h组和8%Sevo 24 h组),应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MTT)法和乳酸脱氢酶(LDH)法分别检测各组HT22小鼠海马神经元细胞存活率和死亡率。根据实验结果将细胞分为生理盐水组、生理盐水+4%Sevo 12 h组、生理盐水+8%Sevo 12 h组、N-乙酰半胱氨酸组(NAC组)、NAC+4%Sevo 12 h组和NAC+8%Sevo 12 h组。采用MTT法和LDH法分别检测NAC预处理后各组HT22小鼠海马神经元细胞存活率和死亡率;应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检测各组HT22小鼠海马神经元细胞DNA双链断裂情况;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HT22小鼠海马神经元细胞中DNA损伤相关蛋白8-OHdG、ATM、p-ATM和γ-H2AX表达量;DCFH-DA法检测各组HT22小鼠海马神经元细胞中活性氧(ROS)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2%Sevo组HT22小鼠海马神经元细胞存活率和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Sevo组和8%Sevo组HT22小鼠海马神经元细胞存活率降低(P<0.01),死亡率升高(P<0.01)。与4%Sevo组比较,同一时间8%Sevo组HT22小鼠海马神经元细胞存活率降低(P<0.05),死亡率升高(P<0.05)。与4%Sevo 6 h组比较,4%Sevo 12 h组和4%Sevo 24 h组HT22小鼠海马神经元细胞存活率降低(P<0.05),死亡率升高(P<0.05);与4%Sevo 12 h组比较,4%Sevo 24 h组HT22小鼠海马神经元细胞存活率降低(P<0.05),死亡率升高(P<0.05)。与8%Sevo 6 h组比较,8%Sevo 12 h组和8%Sevo 24 h组HT22小鼠海马神经元细胞存活率降低(P<0.05),死亡率升高(P<0.05);与8%Sevo 12 h组比较,8%Sevo 24 h组HT22小鼠海马神经元细胞存活率降低(P<0.05),死亡率升高(P<0.05)。与生理盐水组比较,生理盐水+4%Sevo 12 h组和生理盐水+8%Sevo 12 h组HT22小鼠海马神经元细胞内DNA双链断裂增多,DNA损伤相关蛋白8-OHdG、ATM、p-ATM和γ-H2AX表达量增加、ROS水平升高(P<0.05)。与生理盐水+4%Sevo 12 h组比较,NAC+4%Sevo 12 h组HT22小鼠海马神经元细胞存活率升高(P<0.01),死亡率降低(P<0.01),细胞中DNA双链断裂减少,DNA损伤相关蛋白8-OHdG、ATM、p-ATM和γ-H2AX表达量减少,海马神经元细胞中ROS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生理盐水+8%Sevo 12 h组比较,NAC+8%Sevo 12 h组HT22小鼠海马神经元细胞存活率升高(P<0.01),死亡率降低(P<0.01),细胞中DNA双链断裂减少,DNA损伤相关蛋白8-OHdG、ATM、p-ATM和γ-H2AX表达量减少,海马神经元细胞中ROS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七氟醚能够通过诱导DNA损伤导致HT22小鼠海马神经元细胞死亡,其机制可能与诱导海马神经元细胞中ROS积聚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研究丙泊酚和异氟醚麻醉对青、老年大鼠Morris水迷宫训练成绩及海马CA1区脑神经元FOS核蛋白(c-Fos)和EGR-1核蛋白表达的变化,探讨麻醉后脑神经元分子水平变化与行为学表现的相关性.方法 雄件SD大鼠3月龄(青年组)和20月龄(老年组)各6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不麻醉)、训练组(不麻醉,行Morris水迷宫训练)、丙泊酚组(丙泊酚100 mg·kg-1·h-1,ip;分别于麻醉2 h/4 h后的2 d/2周行Morris水迷宫训练:P2d,P4d,P2W,P4W)、异氟醚组(异氟醚1.2%;分别于麻醉2 h/4 h后的2 d/2周行Morris水迷宫训练:I2d,I4d,I2W,I4W).Morris水迷宫实验连续进行5 d,每天2次,记录逃避潜伏期变化,用以测试各组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行为学实验后立即分离海马组织CA1区,应用免疫组化法和酶标法半定量检测c-Fos和EGR-1核蛋白的阳性表达.结果 4 h异氟醚麻醉后,大鼠的认知功能损害均可持续至麻醉后2周,尤以老年大鼠常见且程度严重,表现为学习速度和记忆质量均有所下降(P<0.05),青年组大鼠学习速度略有下降(P<0.05);4 h丙泊酚麻醉后,老年组大鼠认知功能改变可持续至麻醉后2周,但与异氟醚麻醉相比程度较轻,主要表现为学习速度减慢(P<0.05).免疫组化法和酶标法检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Morris水迷宫训练后,大鼠海马CA1区c-Fos和EGR-1的表达均明显增加(P<0.05);I4d,I4W组老年大鼠和P4d组青年大鼠c-Fos阳性细胞率与单纯训练组大鼠相比有所下降(P<0.05);I4d组老年大鼠EGR-1阳性细胞率与单纯训练组大鼠相比有所下降(P<0.05).结论 麻醉可能会引起大鼠行为学改变,可持续至麻醉后2 d至2周;随着麻醉时程的延长和年龄的增加,改变更为明显,且异氟醚作用较丙泊酚显著.麻醉对大鼠海马CA1区c-Fos和EGR-1表达的影响可能是导致大鼠行为学改变的机制. 相似文献
3.
依托咪酯对大鼠海马脑片突触长时程增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依托咪酯对大鼠海马脑片突触长时程增强(LTP)的影响.方法 雄性SD大鼠,断头后取出海马组织,制备厚400 μm的海马脑片.采用细胞外微电极记录技术,记录海马脑片CA1区细胞外群体峰电位(PS).取42张脑片,随机分为6组(n=7):用正常的人工脑脊液(ACSF)灌流海马脑片记录正常的PS,待其稳定后,对照组继续灌流ACSF,不同浓度依托咪酯组分别用含依托咪酯1μmol/L(依托咪酯 1 μol/L组)、2/μmol/L(依托咪酯2 μmol/L组)、5 μmol/L(依托咪酯5 μmol/L组)、10μmol/L(依托咪酯10 μmol/L组)、20 μmol/L(依托咪酯20 μmol/L组)的ACSF灌流,记录PS幅值.另取84张脑片,随机分为12组(n=7):用正常ACSF灌流海马脑片,记录稳定正常的PS 30 min,LIT组继续灌流ACSF,其余各组分别用含依托咪酯l μmol/L(LTP-依托咪酯 1 μmol/L组)、2 μmol/L(LTP-依托咪酯2μmol/L组)、5 μmol/L(LTP-依托咪酯 5 μmol/L组)、10μmol/L(LTP-依托咪酯 10 μmol/L组)、20 μmol/L(LTP-依托咪酯20 μmol/L组)、印防己毒素50 μmol/L(印防己毒素组)、荷包牡丹碱10 μmol/L(荷包牡丹碱组)、CGP35348 5 μmol/L(CGP35348 组)、印防己毒素50 μmol/L+依托咪酯10 μmol/L(印防己毒素+依托咪酯组)、荷包牡丹碱10 μmol/L+依托咪酯10 μmol/L(荷包牡丹碱+依托咪酯组)、CGP35348 5 μmol/L+依托咪酯10 μmol/L(CGP35348+依托咪酯组)的ASCF灌流,记录PS 30 min后,施以100 Hz的高频刺激(HPS),记录PS幅值.结果 与LTP组比较,LTP-依托咪酯2 μmol/L组、LTP-依托咪酯5 μmol/L组、LTP-依托咪酯10 μmol/L组、LTP-依托咪酯20 μmol/L组和CGP35348+依托咪酯组HIS后PS幅值降低(P<0.05或0.01),印防己毒素组、荷包牡丹碱组、CGP35348组HFS后PS幅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依托咪酯LTP 10μmol/L组比较,印防己毒素+依托咪酯组和荷包牡丹碱+依托咪酯组HIS后PS幅值增加(P<0.01).结论 依托咪酯可通过激活大鼠海马GABAA受体抑制LTP的形成,从而影响学习和记忆功能.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通过研究丙泊酚和异氟醚麻醉对青、老年大鼠Morris水迷宫训练成绩及海马CA1区脑神经元FOS核蛋白(c-Fos)和EGR-1核蛋白表达的变化,探讨麻醉后脑神经元分子水平变化与行为学表现的相关性.方法 雄件SD大鼠3月龄(青年组)和20月龄(老年组)各6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不麻醉)、训练组(不麻醉,行Morris水迷宫训练)、丙泊酚组(丙泊酚100 mg·kg-1·h-1,ip;分别于麻醉2 h/4 h后的2 d/2周行Morris水迷宫训练:P2d,P4d,P2W,P4W)、异氟醚组(异氟醚1.2%;分别于麻醉2 h/4 h后的2 d/2周行Morris水迷宫训练:I2d,I4d,I2W,I4W).Morris水迷宫实验连续进行5 d,每天2次,记录逃避潜伏期变化,用以测试各组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行为学实验后立即分离海马组织CA1区,应用免疫组化法和酶标法半定量检测c-Fos和EGR-1核蛋白的阳性表达.结果 4 h异氟醚麻醉后,大鼠的认知功能损害均可持续至麻醉后2周,尤以老年大鼠常见且程度严重,表现为学习速度和记忆质量均有所下降(P<0.05),青年组大鼠学习速度略有下降(P<0.05);4 h丙泊酚麻醉后,老年组大鼠认知功能改变可持续至麻醉后2周,但与异氟醚麻醉相比程度较轻,主要表现为学习速度减慢(P<0.05).免疫组化法和酶标法检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Morris水迷宫训练后,大鼠海马CA1区c-Fos和EGR-1的表达均明显增加(P<0.05);I4d,I4W组老年大鼠和P4d组青年大鼠c-Fos阳性细胞率与单纯训练组大鼠相比有所下降(P<0.05);I4d组老年大鼠EGR-1阳性细胞率与单纯训练组大鼠相比有所下降(P<0.05).结论 麻醉可能会引起大鼠行为学改变,可持续至麻醉后2 d至2周;随着麻醉时程的延长和年龄的增加,改变更为明显,且异氟醚作用较丙泊酚显著.麻醉对大鼠海马CA1区c-Fos和EGR-1表达的影响可能是导致大鼠行为学改变的机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腺苷类似物R-苯异丙基腺苷的镇痛作用及三磷酸腺苷敏感型钾通道调控剂对其镇痛作用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3-02/11在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部基础医学院生理实验室完成。选取雄性SD大鼠35只,体质量300~350g,随机分为7组,每组5只,①R-苯异丙基腺苷0.5μg组。②R-苯异丙基腺苷1.0μg组。③R-苯异丙基腺苷2.0μg组。④三磷酸腺苷敏感型钾离子通道开放剂尼可的尔组,注射尼可的尔5.0μg。⑤三磷酸腺苷敏感型钾离子通道抑制剂格列本脲组,注射格列本脲2.0μg。⑥尼可的尔+R-苯异丙基腺苷1.0μg组。⑦格列本脲+R-苯异丙基腺苷1.0μg组。术后第7天经导管分别注射到蛛网膜下腔10μL以上药物,测定注药后鼠尾对光热刺激的疼痛反应及鼠尾逃离时间的变化。结果:①蛛网膜下腔注入R-苯异丙基腺苷0.5~2.0μg可产生明显的剂量时间依赖性镇痛作用。镇痛作用在10min起效,时间长达60min。随剂量增加作用增强,R-苯异丙基腺苷0.5,1.0,2.0μg,注射10min时最大有效百分比分别为32.1±7.2,60.3±1.7,86.2±7.9,注射30min后分别为28.4±2.5,50.6±9.1,79.4±4.1,注射60min后分别为12.3±10.2,39.8±6.3,55.1±13.4。②蛛网膜下腔单独注射尼可的尔5.0μg最大有效百分比为14.2±5.4,注射格列本脲2.0μg最大有效百分比为9.3±1.7,注射生理盐水最大有效百分比为6.6±2.3,均不影响甩尾时间,无镇痛作用(P>0.05),③尼可的尔5.0μg与R-苯异丙基腺苷1.0μg联合蛛网膜下腔注射最大有效百分比为81.2±7.9,能明显增强R-苯异丙基腺苷1.0μg的镇痛作用。④格列本脲2.0μg与R-苯异丙基腺苷1.0μg合用最大有效百分比为41.6±6.8,明显抑制R-苯异丙基腺苷1.0μg的镇痛作用。结论:蛛网膜下腔注射R-苯异丙基腺苷可产生明显的剂量依存性镇痛作用,此作用受三磷酸腺苷敏感型钾通道调控剂调节。 相似文献
8.
老年大鼠麻醉后学习记忆能力与海马乙酰胆碱含量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伏期,并绘制学习曲线.比较两组大鼠海马胆碱类神经递质的含量并绘制趋势图,比较变化趋势的异同.结果 认知损害不明显组大鼠海马中乙酰胆碱浓度在水迷宫训练的头2 d明显上升,后3 d找到平台后浓度则不再上升,认知损害明显组这一趋势则不明显,始终处于偏低水平.海马中胆碱浓度变化曲线两组相似,但认知损害明显组在训练后3 d的胆碱浓度明显高于认知损害不明显组.结论 异氟醚麻醉2 d后35.3% 老年雄性SD大鼠的空问学习记忆能力下降,这种损害与海马内胆碱类神经递质浓度及其变化存在明显的内在关联. 相似文献
9.
急性会厌炎是耳鼻喉科临床急重症之一。2000年1月至2009年12月本科共收治急性会厌炎112例,其中采用会厌肿胀黏膜咬切的方法治疗47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12例患者中男97例,女15例;年龄20~65岁。随机分为2组,肿胀黏膜咬切组47例,男42例,女 相似文献
10.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tumor,IMT)又名炎性假瘤,是一种少见独特的间叶性肿瘤,可发生于身体的多个部位,但极少发生在食管,目前国内文献报道不足十例。现报道我院诊治的1例食管巨大IMT病例,以提高对食管IMT诊疗水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