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分析研究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在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期间接诊闭环内冬奥相关患者的情况, 总结新冠疫情背景下的大型体育赛事定点医院闭环管理医疗保障经验。方法通过收集和整理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期间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接诊患者的信息表,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的方法分析患者的就诊特征。结果 2022年1月4日冬奥赛前阶段开始至3月16日冬残奥保障结束,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共接诊207名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相关患者, 其中中国籍184人(88.9%);运动员11人(5.3%);发热患者69人(33.3%), 非发热患者138人(66.7%)。患者数量排名前三位的疾病为呼吸系统疾病59人(28.5%)、急慢性损伤53人(25.6%)和消化系统疾病29人(14.0%)。11名运动员患者均为急慢性损伤。结论患者疾病以呼吸系统疾病和急慢性损伤为主, 具有重点突出、病种多样的特点;发热患者随着新进入闭环人员增多而增加, 闭环内人员稳定后逐渐减少, 非发热患者在比赛期间相对较多。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接受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运动后心率恢复与运动耐量的相关性以及其对患者远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2011年7月至2014年12月就诊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心内科,直接PCI治疗成功、符合入组标准、资料完整的STEMI患者260例,均于发病后30 d内行心肺运动试验(cardiopulmonary exercise testing,CPET),并计算运动试验终止后1 min心率恢复(heart rate recovery at 1 min,HRR_1),将HRR_1与运动耐量进行相关性分析;记录上述患者随访期间的心血管终点事件。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CPET,HRR_1为(26.0±12.2)次。(1)HRR_1与峰值摄氧量(peak oxygen uptake,VO_(2peak))呈正相关(r=0.129,P0.001)。进一步多重线性回归显示VO_(2peak)仍与HRR_1呈正相关。(2)随访期间[中位随访时间为55(42,72)个月]共发生心血管终点事件60例(23.1%)。经过Cox回归模型单因素筛选,HRR_1减低(HRR_1≤12次)与STEMI患者发生心血管终点事件呈显著相关性(P=0.010)。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HRR_1≤12次的患者发生心血管终点事件的风险是HRR_112次者的2.671倍。结论 HRR_1减低与直接PCI成功的STEMI患者心肌梗死恢复期运动耐量降低相关,是STEMI患者远期预后不良的重要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3.
通过研究HPV引起巨大皮角和寻常疣皮损中树突状细胞(DCs)密度和T淋巴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变化,检测HPV引起巨大皮角与寻常疣的皮损免疫微环境的差异.采用免疫组化法,对4例HPV引起巨大皮角和12例寻常疣及8例色素痣标本进行CD1a、CD83、IFN-γ及IL-10密度研究.结果:由HPV引起的巨大皮角患者表现较高IL-10(+)密度和低IFN-γ(+)密度,CD1a(+)和CD83(+)无明显差异.由HPV引起的巨大皮角患者呈现显著的免疫抑制. 相似文献
4.
1例68岁胃恶性间质瘤女性患者术后口服伊马替尼400mg,1次/d。半年后超声心动图示心包少量积液,5年后出现双下肢轻度水肿、心房颤动,超声心动图示心包中等量积液。停用伊马替尼,2周后心包积液减少;3周后心包积液完全消失,且未再发作心房颤动,双下肢水肿明显减轻。再次按照原剂量服用伊马替尼,2周后再次出现少量心包积液,3及6个月时超声心动图均未见心包积液,且未再发作心房颤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替格瑞洛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冠心病患者心肺适能的影响。方法 入选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行PCI治疗,且在术后1年内行心肺运动试验(CPET)的冠心病患者1 07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替格瑞洛组309例,氯吡格雷组764例。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生化检验结果、超声心动图结果、心肺适能相关指标[包括峰值摄氧量(VO2)、无氧阈VO2,峰值氧脉搏(VO2/HR)及二氧化碳通气当量(VE/VCO2)斜率]、冠状动脉病变和介入治疗情况等。比较两组的心肺适能相关指标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服用替格瑞洛与心肺适能相关指标的相关性,并单独纳入PCI术后1个月内行CPET的患者进行亚组分析。结果 替格瑞洛组患者的年龄为(60.3±10.3)岁,男性253例(81.9%);氯吡格雷组年龄(60.6±10.0)岁,男性608例(79.6%)。两组的峰值VO2、无氧阈VO2及峰值VO2/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替格瑞洛组的VE/VCO2斜率高于氯吡格雷组[30.075(27.207,33.603)比28.85... 相似文献
6.
目的以血流储备分数(FFR)为标准,比较定量血流分数(QFR)和瞬时无波形比值(iFR)评估冠状动脉临界病变的准确性,并分析QFR与iFR的相关性及诊断一致率。方法回顾性纳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2015年5月至2020年6月因冠心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并接受FFR和iFR检测的62例患者,收集患者的临床和CAG病变解剖学资料、靶血管iFR和FFR值,并测量同一靶血管的QFR值。以FFR≤0.80为判断心肌缺血的临界值,比较QFR和iFR与FFR评估冠状动脉临界病变的准确性,并分析QFR与iFR的相关性及诊断一致率。结果62例患者中,有53例(85.5%)靶血管为左前降支,基线直径狭窄率为48.0%(41.1%,55.7%)。iFR、QFR与FFR均具有较好的相关性[r=0.773(95%CI 0.649~0.857)、r=0.626(95%CI 0.445~0.757),均P<0.001]。QFR、iFR预测FFR≤0.80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859(95%CI 0.748~0.935)比0.875(95%CI 0.766~0.945),P=0.801];二者与FFR诊断一致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4.2%比79.0%,P=0.615)。QFR与iFR的相关性较弱(r=0.396,95%CI 0.162~0.587,P=0.0015)。QFR对应iFR≤0.89的AUC为0.663(95%CI 0.524~0.801,P=0.028)。QFR、iFR联合诊断策略可以与FFR达到88.7%的诊断一致率,同时减少58.1%的压力导丝使用。结论iFR与QFR评估冠状动脉临界病变具有相似的诊断准确率,但二者相关性较弱。二者联合诊断策略可进一步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前期研究发现生长分化因子15(growth-differentiation factor-15,GDF-15)与左室内径变化以及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密切相关,旨在探讨GDF-15与接受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远期左室内径及舒张功能变化的相关性。方法连续入选因STEMI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接受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87例,介入治疗前检测GDF-15水平,并于入院后完善基线超声心动图检查。出院后定期门诊随访和冠心病二级预防。平均随访时间18个月,复查超声心动图,分别计算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和二尖瓣E峰速度与二尖瓣环舒张早期峰值速度比值(E/Em)的变化率。统计分析基线GDF-15与心室重构的相关性。结果患者的平均GDF-15水平为(986.48±322.99)pg/ml。超声心动图检查显示随访患者LVEDD较基线平均增加(2.68±8.82)%,E/Em较基线平均增加了(4.51±33.50)%。GDF-15与LVEDD变化率存在负相关(r=-0.514,P<0.01),与E/Em变化率存在负相关(r=-0.501,P<0.01)。以964.67pg/ml作为界值,GDF-15预测LVEDD改善趋势的敏感性为77.4%,特异性为67.9%;预测E/Em改善趋势的敏感性为76.5%,特异性为69.8%。结论 GDF-15水平可能部分预测早期完全再血管化的STEMI患者远期LVEDD及舒张功能的改善趋势。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冠状动脉功能学评价技术在冠心病的诊断和治疗决策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心肌血流储备分数(fractional fl ow reserve,FFR)是冠状动脉功能学评价的“金标准”,其指导的血运重建既改善了冠心病患者的预后,又显现了良好卫生经济学获益,临床应用得到了权威指南的推荐[1]。但FFR检测所需的腺苷等血管扩张剂可能诱发患者胸痛、呼吸困难、心动过缓等不良反应,哮喘等患者存在用药禁忌,且额外增加医疗费用,因此临床应用受到限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本研究拟对标准化病人(SP)参与病例为基础的情景式教学(CBL)是否有助于提高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进行探讨。方法:将临床医学八年制生产实习阶段医学生分为对照组、学生角色扮演CBL组、SP参与CBL组3组。研究终点为临床沟通技巧考试成绩及实习前后考试成绩的差值。结果:参加研究的医学生共68人,其中对照组23人,学生角色扮演CBL组22人,SP参与CBL组23人。3组学生的实习前临床沟通技巧考试成绩分别为8.00(6.25,9.00)分、8.00(6.50,9.00)分和8.25(6.50,9.00)分(P=0.790)。3组学生实习后临床沟通技巧考试成绩均较实习前的摸底考试成绩均有所提高,SP参与CBL组的分数较对照组提高得更加显著(P=0.047),与学生角色扮演CBL组相比提高的幅度也很明显(P=0.016),而学生角色扮演CBL组与对照组相比,成绩的变化并无差异(P=0.532)。结论:SP参与的情景式教学可以明显提高临床沟通技巧的成绩。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微循环阻力指数(IMR)评价非心肌梗死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的心肌微循环状态,并分析影响IMR的相关因素。方法:连续纳入101例非心肌梗死冠心病患者,在血流储备分数(FFR)排除功能性病变或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即刻进行IMR检测。以IMR≥25 U定义为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分析IMR异常的发生率和影响因素。结果:共在116支冠状动脉靶血管中测量了IMR,IMR为14.2(11.4,19.9)U,17例(16.8%)患者IMR≥25 U。高血压、服用钙拮抗剂(CCB)的患者IMR较高(P均0.05);服用他汀类药物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增大的患者IMR较低(P均0.05)。IMR与空腹血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FFR呈正相关(r=0.203、0.203、0.207,P均0.05),而与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呈负相关(r=-0.205,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提示,空腹血糖、LVEDD、他汀类药物、CCB为IMR的独立相关因素(β=1.177,P=0.003;β=-7.015,P=0.002;β=-8.568,P0.001;β=3.250,P=0.017)。结论:近17%的非心肌梗死冠心病患者存在IMR反映的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空腹血糖、LVEDD、应用他汀类药物及CCB可能是影响IMR的独立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