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发生装置流程的要点是:制备雾化液;用压缩空气雾化器使雾化液发雾;雾滴经低温电炉干燥、高温电炉分解和熔融,形成微球气溶胶;用过滤干燥器、稀释干燥器和扩散干燥器调节气溶胶的湿度.该装置可连续发生微球气溶胶,气溶胶的压力比常压略低,温度为室温,相对湿度为50~70%,气溶胶粒子的空气动力学中值直径及其几何标准偏差为0.2~2.0μm和1.9,外观呈表面光滑的圆球.装置的这些性能指标与国外同类装置相当.应用该装置制备了粘土和二氧化锆微球气溶胶,讨论了这两类无机微球气溶胶在环境保护和工业卫生领域中的用途. 相似文献
2.
背景眼球伸长过程伴随着巩膜的广泛重塑,而这种重塑受多种生长因子的调控。以往的研究证实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在近视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发挥作用。骨形态发生蛋白(BMPs)属于TGF-β超家族,其在近视的发生中是否发挥作用及如何发挥作用尚不清楚。目的观察豚鼠形觉剥夺性近视(FDM)眼后巩膜中BMPs的表达变化,探讨其在近视后巩膜重塑中的作用。方法1~2周龄花色豚鼠30只,以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实验组和正常对照组,每组15只。任意选择实验组豚鼠的一侧眼作为实验眼,应用半透明眼罩连续遮盖14d以建立FDM动物模型,另一侧眼作为对照眼。形觉剥夺前后所有动物眼经检影验光获得屈光度,用A型超声法测量眼轴长度。造模后第15天取豚鼠后巩膜组织,分别用逆转录PCR(RT—PCR)和Westernblot法检测各组豚鼠后巩膜中BMPs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结果实验14d后,豚鼠遮盖眼的屈光度为(一0.48±0.51)D,与对侧眼的(3.22±0.34)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814,P=0.000),与正常对照眼的(2.97±0.70)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878,P=0.000)。豚鼠遮盖眼的眼轴长度为(8.30±0.05)mm,明显长于对侧眼的(8.11±0.06)mm和正常对照组(8.06±0.06)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230、9.084,均P=0.000)。正常豚鼠后巩膜可表达BMP-2、BMP-4、BMP-5mRNA,豚鼠遮盖眼后巩膜中BMP-2mRNA和BMP-5mRNA的相对表达值分别为0.41-±0.11和0.65±0.06,较对侧眼的0.62-±0.07和0.84±0.03分别下降了34.48%和23.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838,P=0.017;t=2.524,P=0.028);豚鼠遮盖眼后巩膜中BMP-2和BMP-5蛋白表达的相对值分别为0.44±0.06和0.70-±0.05,较对侧眼的0.61±0.05和0.824-0.03分别下降了23.42%和15.2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465,P=0.030;t=2.445,P=0.031),而形觉剥夺眼与对侧眼后巩膜中BMP-4mRNA及其蛋白相对表达量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mRNA:t=0.704,P=0.460;蛋白:t=0.987,P=0.365)。结论FDM眼后巩膜中BMP-2和BMP-5的表达下调,提示BMPs在实验性近视后巩膜重塑中可能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近视性屈光参差眼的眼前节结构形态和角膜波前像差,揭示其在近视发展中的作用和变化趋势。方法:收集单纯近视性屈光参差患者共79例,双眼等效球镜差≥1.00D。根据等效球镜度(SE)的大小,将所有患眼分为高、中、低三组:A组:SE≥-3.00D;B组:-6.00D0.05),双眼角膜球面像差与屈光度之间均无相关性(r右=-0.013,P右=0.909;r左=0.053,P左=0.641);A,B,C三组及A’,B’,C’三组之间各项检查结果比较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近视性屈光参差患者两眼的总角膜屈光度、角膜厚度、角膜球面像差、前房深度、晶状体厚度无明显差异,双眼的前节结构具有高度的相似性,说明两眼屈光状态的不同不是由于眼前节形态以及角膜的像差引起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悬吊术后角膜散光的变化。方法:对20例21眼晶状体切除联合玻璃体切割术后无囊膜支撑或囊膜不足以支撑人工晶状体的无晶状体眼患者行折叠晶状体悬吊术,在术前、术后1wk;1,3mo行自动角膜曲率计检查,记录角膜平均屈光力及散光度,用矢量分析法计算手术性散光(SIA)度数,比较角膜散光的变化。结果:患者术后1wk;1,3mo均与术前角膜的平均屈光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患者角膜散光度术后1wk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1,3mo与术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手术性角膜散光度术后1,3mo与术后1wk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3mo与1mo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角膜散光轴位有向逆规性散光方向转变的趋势。结论:无晶状体眼折叠型人工晶状体悬吊术后角膜平均屈光度变化小、术后3mo内基本恢复至术前状态,散光度及轴向术后1mo内变化明显,术后3mo内基本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5.
浅析面神经颞支的应用解剖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颅面部颞区手术入路由来已久,面部除皱术近来更是日益普及,但由此引起的面神经受损导致的面瘫和眉下垂等并发症却屡见不鲜。因此,了解和掌握面神经颞支的局部位置和层次特点,对于额颞部的临床手术操作具有重要意义。对面神经颞支的应用解剖学研究也因此倍受解剖及临床学者的关注,此方面的解剖学研究也进入细微阶段。1 面神经颞支的纤维性质及分布颞支是面神经发出的5组分支中最上一组的终支,从腮腺上缘穿出后越过颧弓至颞区;颞支又分为额支、前颞支和后颞支,主要由特殊内脏运动纤维组成,支配额肌、眼轮匝肌、皱眉肌和耳周围肌等肌组织的运…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急性原发性房角关闭(acut primary angle colsure,APAC)对侧眼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laser peripheral iridotomy,LPI)后3min超声生物显微镜(ultrsounic biomicroscopy,UBM)暗室激发试验的相关生物学参数,探讨可疑原发性房角关闭(primary angle closure suspect,PACS)患者LPI术后发生接触性房角关闭的风险因素.方法:选择78例 APAC 对侧眼(无周边虹膜前粘连)为研究对象,LPI术后进行3min UBM暗室激发试验,观察中央前房深度(ACD)、房角开放距离(AOD500)、周边虹膜厚度(IT)、虹膜膨隆度(IC)、虹膜根部附着位置、小梁网睫状突距离(TCPD)等各项眼前节结构参数及房角接触性关闭方位数(NPAC) 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LPI术后暗室下UBM检查至少1个方位发生接触性房角关闭的有26眼(33%),其中3min UBM暗室激发试验阳性的有19眼(24%),暗室激发试验时眼压升高值与接触性房角关闭的方位数呈正相关(r=0.84,P<0.01).接触性房角关闭(+)组与接触性房角关闭(-)组暗室时与正常光线下比较AOD500、IT、IC变化值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P<0.01).单因数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AOD500(P=0.003)、IT(P=0.012)、IC(P=0.043)、TPCD(P=0.015)、虹膜根部附着位置(P=0.024)是暗室下接触性房角关闭(+)的相关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IT(P=0.011)、TPCD(P=0.009)和虹膜根部附着位置(P=0.02)是暗室下接触性房角关闭(+)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PACS患者行LPI术后仍有部分在暗室下发生接触性房角关闭,虹膜周边肥厚、睫状体前位、虹膜根部附着点前移是重要的风险因素,在LPI术后应当进行长期随访与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抗高糖体外培养大鼠视网膜神经细胞凋亡的NF-κB机制。方法胰酶消化法提取大鼠视网膜神经细胞进行原代培养,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及不同浓度EPO治疗组,培养48 h后TUNEL法测定细胞凋亡情况,免疫细胞化学法(SP法)测定NF-κB蛋白表达。结果细胞凋亡检测显示模型组同对照组相比凋亡细胞明显增多(P<0.01),各EPO治疗组同模型组相比凋亡细胞明显减少(P<0.01);免疫细胞化学法见NF-κB蛋白在对照组仅有极少量表达,在模型组呈弱阳性表达,而各EPO治疗组较模型组表达明显增强(P<0.01)。随着EPO浓度从5 kU.L-1增加到40 kU.L-1,视网膜神经细胞的凋亡明显减少,NF-κB蛋白的表达明显上升,呈一定浓度依赖性。结论高糖状态是引发大鼠视网膜神经细胞发生凋亡的损伤性因素之一,EPO能抑制高糖引发的凋亡,发挥神经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NF-κB的表达来实现,这为临床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达格列净对老年早期糖尿病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 DKD)患者肾功能及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9月1日—2021年8月1日就诊于我院的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97例,根据尿微量白蛋白与肌酐比值(UACR)分为UACR正常组和早期DKD组,进一步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划分决定上述两组中每例患者是否使用达格列净治疗,并将患者分为UACR正常达格列净组(A组)、UACR正常对照组(B组)、早期DKD达格列净组(C组)和早期DKD对照组(D组),比较4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年后各项临床指标的差值。结果 治疗1年后,A组患者的体质量指数(BMI)、收缩压、舒张压、UACR、立位醛固酮与立位肾素比值(ARR)及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水平较治疗前差异显著(t=2.098~7.122,P<0.05),B组患者的UACR、肾小球滤过率(eGFR)及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水平较治疗前差异显著(t=-4.094~4.833,P<0.05),A组患者的收缩压、UACR、eGFR以...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视觉诱发电位(VEP)在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外伤性视神经挫伤后的变化,评价鼠神经生长因子的治疗效果。
方法:选择2013-10/2015-02我院收治的患者,共34例34眼,经临床诊断为外伤性视神经挫伤,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2例22眼,主要采用鼠神经生长因子30μg, 每日1次,用2.0mL注射用水溶解,肌肉注射,用药42d,同时给予糖皮质激素类及维生素类药物; 对照组12例12眼,除不加用鼠神经生长因子外,其他用药同治疗组。所有2组患者均在用药第21、42d复查视力和VEP。
结果:用药42d后,治疗组最佳矫正视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组VEP P100波潜伏期为104.59±7.54ms,振幅5.12±1.48μV,对照组分别为113.25±9.21ms,4.69±1.89μV,两组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组有效率82%,对照组42%,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26)。
结论:鼠神经生长因子对外伤性视神经挫伤有显著疗效,VEP变化能够客观准确的反映出临床效果,是评价临床疗效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C57BL/6小鼠形觉剥夺性近视(form deprivation myopia,FDM)巩膜中BMP-2表达的变化,研究其在巩膜重塑中发挥的作用.方法:选择3~4周龄的C57BL/6小鼠64只,以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形觉剥夺21d组(16只)、同龄对照组(16只);形觉剥夺28d组(16只)、同龄对照组(16只).形觉剥夺前后对所有小鼠进行带状光剪影验光检测小鼠眼球的屈光状态,游标卡尺测量小鼠的眼轴长度,造模后分别于21d和28d取小鼠的巩膜组织,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小鼠巩膜组织形态学变化,用荧光定量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各组小鼠巩膜BMP-2 mRNA和其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小鼠形觉剥夺21d和28d后,剥夺眼分别诱导出-1.60±1.03D和-3.10±1.19D的相对近视,眼轴分别拉长16±12μm和21±13μm,与自身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行巩膜形态学观察,可观察到剥夺眼巩膜变薄,胶原纤维排列紊乱.荧光定量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实验眼BMP-2mRNA和蛋白的表达明显下调,与自身对照和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57 BL/6小鼠形觉剥夺眼巩膜中BMP-2呈下调趋势,BMP-2可能参与了近视发展过程中的巩膜重塑作用,其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