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6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回顾性分析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厄贝沙坦治疗血管迷走性晕厥临床治疗并对其与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与评价.方法:对86例经直立倾斜试验确诊的血管迷走性晕厥并分别应用美托洛尔与厄贝沙坦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患者基线情况以及经过治疗3个月后复查倾斜试验的结果,观察阴转率及药物副作用.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都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其中美托洛尔组HUTT转阴率略优于厄贝沙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不良反应事件方面,厄贝沙坦组略优于美托洛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RB治疗血管迷走性晕厥具有一定的疗效,相比β受体阻滞剂,其不良事件较小,是临床一种可供选择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缺血性小卒中患者转归不良的危险因素。方法前瞻性纳入缺血性小卒中患者,在发病后90 d时应用改良Rankin量表评估临床转归,0~2分定义为转归良好。对转归良好组与转归不良组人口统计学资料、血管危险因素、临床资料、影像学资料、卒中病因学分型、实验室化验结果、治疗方法等进行比较,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缺血性小卒中患者早期转归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516例缺血性小卒中患者。发病后90 d时90例(17.44%)转归不良,426例(82.56%)转归良好。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优势比(odds ratio, OR)1.045,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1.017~1.074;P=0.002]、心脏病(OR 2.021,95%CI 1.063~3.841;P=0.032)、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评分(OR 1.662,95%CI 1.177~2.347;P=0.004)、肢体运动障碍(OR 2.430,95%CI 1.010~5.850;P=0.048)、共济运动障碍( OR 2.929,95%CI 1.188~7.221;P=0.020)、早期神经功能恶化(OR 50.994,95%CI 17.659~147.258;P<0.001)、梗死灶直径(OR 1.279,95%CI 1.075~1.521;P=0.005)、非责任血管狭窄( OR 2.518,95%CI 1.145~5.536;P=0.022)、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 OR 2.010,95%CI 1.009~4.003;P=0.047)是缺血性小卒中转归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缺血性小卒中早期转归不良与年龄、心脏病史、基线NIHSS评分、肢体运动障碍、共济运动障碍、早期神经功能恶化、梗死灶直径、非责任血管狭窄、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密切相关,需早期完善相关检查,明确病因分型,指导临床进行正确治疗。  相似文献   
3.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了解 2型糖尿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IMT)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采用高分辨率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波仪器分别测量 38例无合并脑梗死糖尿病患者 ,5 0例合并脑梗死糖尿病患者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IMT)。结果 合并脑梗死组颈动脉平均IMT和最大IMT比无脑梗死组明显增厚 (P <0 .0 1) ,颈动脉斑块率明显增高 ,且随着颈动脉IMT增厚 ,脑梗死发生危险性增大。结论  2型糖尿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IMT)与脑梗死有明显关系 ,可以作为预知脑梗死并发症发生、发展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艾司西酞普兰与度洛西汀治疗抑郁症患者的疗效以及对主观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艾司西酞普兰组42例和度洛西汀组38例,疗程均为8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减分率评定抗抑郁疗效,HAMD睡眠障碍因子和匹兹堡睡眠指数(PSQI)评定睡眠改善效果,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用药的安全性。结果 2种药物的抗抑郁疗效相仿。度洛西汀组治疗后1、2周未HAMD睡眠障碍因子和PSQI评分低于艾司西酞普兰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治疗4周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司西酞普兰抗抑郁症总体疗效与度洛西汀相当,但治疗早期度洛西汀对患者主观睡眠的改善优于艾司西酞普兰。  相似文献   
5.
6.
7.
目的探讨缺血性小卒中患者两年复发卒中的危险因素。方法纳入我院神经内科2013年1月~2015年1月入院确诊为缺血性小卒中患者474例,共随访两年,以脑卒中复发为终点访视事件。收集复发及未复发患者各项临床资料,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两年内复发缺血卒中患者68例,复发率为14.3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5岁(HR 1.877,95%CI 1.159~3.072,P=0.011)、既往脑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史(HR1.851,95%CI 1.096~3.126,P=0.021)、糖尿病(HR 2.186,95%CI 1.350~3.541,P=0.001)、大动脉狭窄(HR1.789,95%CI 1.079~2.966,P=0.024)是缺血性小卒中两年内再发脑卒中的危险因素。结论年龄≥65岁、既往脑卒中或TIA史、糖尿病、大动脉狭窄是影响缺血性小卒中复发的危险因素,给予合理正确的二级预防,可以减少卒中复发。  相似文献   
8.
李艳  苏镇培  黎宏庄  刘健 《广东医学》2005,26(12):1670-1671
目的比较经颅多普勒(TCD)与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在脑梗死静脉溶栓时对血管闭塞程度的判断。方法选择符合溶栓条件的患者,进行MRA并用TCD探测闭塞侧血流。结果62例患者中MRA提示54例有动脉闭塞,8例正常;TCD提示52例闭塞,10例正常。结论TCD能准确地反映大脑中动脉主干闭塞,当无法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MRA等检查时,可代替造影检查,即时决策,确定溶栓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胰岛素抵抗在不同类型急性脑梗死中的分布特点。方法:急性脑梗死84例,对照组36例。根据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分类标准( CISS),将急性脑梗死者分为:大动脉粥样硬化组(LAA)52例;穿支动脉病变组(PAD)32例。检测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血压、血脂。并计算 HOMA-IR。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大动脉粥样硬化组及穿支动脉病变组 HOMA-IR 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LAA:1.37±0.93VS0.71±0.34,P =0.005;PAD:1.48±0.73VS0.71±0.34,P =0.004)。大动脉粥样硬化组 HOMA-IR 与穿支动脉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7±0.93VS1.48±0.73,P =0.667)。多分类 logistic 回归显示,空腹胰岛素水平仍为不同类型缺血性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空腹胰岛素水平每增加1mU / L 归类为大动脉粥样硬化组的机率是归类为对照组的3.077倍(95%可信区间1.070~8.847,P =0.037)。空腹胰岛素水平每增加1mU / L 归类为穿支动脉组的机率是归类为对照组增加4.151倍(95%可信区间1.382~12.466,P =0.011)。结论:不同类型脑梗死胰岛素抵抗水平不同,胰岛素抵抗与缺血性脑卒中有重要的关联。  相似文献   
10.
颅外段颈动脉硬化病变致短暂性脑缺血43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提高颅外段颈动脉硬化所致短暂性脑缺血的影像学诊断及内科治疗水平。方法:对43例短暂性脑缺血患者通过彩色多普勒明确颈动脉硬化及狭窄程度,并给予干预危险因素、溶栓、抗凝等治疗,观察患者愈后情况。结果:本组患者39例行内科治疗,4例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43例均行抗血小板药物,12例行抗凝治疗;1年内发生脑卒中1例,2年内2例,3年内4例,22例随访2~6年无TIA再次发作,10例发作间隔较治疗前延长、持续时间缩短。手术治疗4例均解除颅外段颈动脉的阻断,无TIA再次发作,随诊2~4年无不良反应。结论:溶栓、抗凝治疗能有效地降低脑梗死的发病率,经内科治疗无效且动脉狭窄严重者可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