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81篇 |
免费 | 23篇 |
国内免费 | 10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2篇 |
妇产科学 | 2篇 |
基础医学 | 23篇 |
口腔科学 | 14篇 |
临床医学 | 55篇 |
内科学 | 38篇 |
皮肤病学 | 1篇 |
神经病学 | 6篇 |
特种医学 | 9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1篇 |
外科学 | 15篇 |
综合类 | 98篇 |
预防医学 | 50篇 |
眼科学 | 7篇 |
药学 | 56篇 |
中国医学 | 34篇 |
肿瘤学 | 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4篇 |
2023年 | 28篇 |
2022年 | 26篇 |
2021年 | 25篇 |
2020年 | 14篇 |
2019年 | 8篇 |
2018年 | 16篇 |
2017年 | 12篇 |
2016年 | 7篇 |
2015年 | 9篇 |
2014年 | 38篇 |
2013年 | 12篇 |
2012年 | 19篇 |
2011年 | 20篇 |
2010年 | 11篇 |
2009年 | 9篇 |
2008年 | 10篇 |
2007年 | 7篇 |
2006年 | 8篇 |
2005年 | 15篇 |
2004年 | 9篇 |
2003年 | 14篇 |
2002年 | 3篇 |
2001年 | 7篇 |
2000年 | 11篇 |
1999年 | 10篇 |
1998年 | 11篇 |
1997年 | 8篇 |
1996年 | 6篇 |
1995年 | 9篇 |
1994年 | 9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2篇 |
1987年 | 1篇 |
1985年 | 2篇 |
195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 评价线性探针检测技术(LPAs)直接从痰标本中检测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及其对耐多药结核病的快速检测。方法 连续收取193例临床涂片抗酸染色阳性的痰标本,直接用LPAs法从痰标本中进行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及其对利福平和异烟肼耐药性的检测,结果与MGIT 960系统药物敏感性试验以及利福平、异烟肼耐药相关基因rpoB、katG、inhA和ahpC的基因测序结果进行比较,评价线性探针检测技术从痰标本中检测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的灵敏度、特异度和符合率。统计学分析采用kappa检验。结果 LPAs法对涂阳痰标本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检测的灵敏度为100.0%,耐利福平、耐异烟肼和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检测的灵敏度分别为96.0%(48/50)、92.8%(64/69)和90.0%(45/50),特异度分别为99.3%(142/143)、100.0%(124/124)和99.3%(142/143),符合率分别为98.4%(190/193)、97.4%(188/193)和96.9%(187/193)。结论 LPAs法能够直接从涂阳痰标本中检测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对耐利福平和耐异烟肼菌株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与MGIT 960系统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的一致性较好,能够明显缩短从样本接收到得到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的报告周期,为临床准确、快速地诊断耐多药结核病提供可靠的实验室依据,有利于耐药结核病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3.
WNT信号通路与肿瘤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WNT信号通路在肿瘤发生中有重要意义,它调节细胞生长、迁移和分化。由于它在众多人类肿瘤的发生中广泛活化,近年来这条通路在肿瘤研究方面受到很多关注。本文将介绍该通路与肿瘤发生的关系,以及目前该通路的研究在抗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5.
目的:制备以生物纳米材料 pH 敏感嵌段共聚物聚乙二醇-聚天冬氨酸二异丙基氨基乙酯[PEG-PAsp (DIP)]传输 miR-21-inhibitor 聚合物囊泡,初步探讨 pH 敏感聚合物囊泡对前列腺癌细胞的毒性作用及传输效应。方法①通过静电作用,在室温条件下制备 PEG-PAsp (DIP)传输 miR-21-inhibitor 聚合物囊泡;②通过凝胶阻滞实验检测不同浓度下纳米聚合物囊泡(NPs)的复合情况;③通过 CCK-8实验检测不同浓度下 pH 敏感 NPs 对前列腺癌细胞 PC-3的毒性作用;④通过激光共聚焦实验,观察 PEG-PAsp (DIP)/ miR-21-inhibitor 纳米聚合物囊泡进入 PC-3细胞的传输效应。结果实验结果表明: N/ P 为20 PEG-PAsp (DIP)与 miR-21-inhibitor 已完全复合,粒径较小具有一定的正电荷,且对 PC-3细胞毒性较小;通过激光共聚焦实验,成功构建了纳米聚合物囊泡传输进入 PC-3前列腺癌细胞方法。结论成功制备了纳米聚合物囊泡,并初步探讨了纳米聚合物囊泡的表征、体外 PC-3细胞毒性试验与纳米聚合物囊泡结合 miRNA传输于 PC-3细胞的激光共聚焦实验,为下一步阐明反义 miR-21寡核苷酸诱导前列腺癌细胞凋亡的作用和分子机制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6.
7.
8.
背景: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髋臼假体的选择上,多数研究认为螺旋型髋臼较压配型髋臼能的稳定性好。
目的:对比螺旋型髋臼与压配型髋臼两种不同全髋关节置换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选择螺旋型髋臼与压配型髋臼两种不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39例患者临床资料。
结果与结论:①随访时间:随访4~51个月,平均32.6个月。②Harris评分:末次随访时两组Harris评分均较置换前明显提高(P < 0.05),且螺旋型髋臼假体组稍高于压配型髋臼假体组,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③不良反应:压配型髋臼假体组置换1年后松动1例,术后行走疼痛3例,髋臼假体周围成骨6例,髋臼假体周围出现透亮带3例,髋臼假体周围骨硬化1例,髋臼假体周围骨吸收1例;螺旋型髋臼假体组髋臼假体周围成骨3例,髋臼假体周围出现透亮带1例,髋臼假体周围骨吸收1例。表明螺旋型髋臼假体的初始稳定性优于压配型髋臼假体。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主要牙周可疑致病菌。方法:选择颈动脉粥样硬化内膜剥脱术的病例,收集术中分离的含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标本15例。提取斑块的组织DNA,分别用5种牙周可疑致病菌的特异引物采取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16S rDNA片段来鉴定细菌种类。结果:15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4例样本检测到了具核梭杆菌(Fusobacterium nucleatum,Fn),2例样本检测到了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g)。其中1例同时检测到了Fn和Pg。未检测到伴放线聚生杆菌(Aggregatibacter actinom ycetemcomitans,Aa),福赛坦菌(Tannerella for-sythia,Tf),中间普氏菌(Prevotella intermedia,Pi)。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可能与牙周可疑致病菌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与常规12导联心电图进行波形对比,验证单导联在诊断心律失常中的准确性,并利用单导联筛选老年人群中的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方法 连续入选2019年9月至2019年11月入住上海第九人民医院心内科患者共107例,先行常规12导联心电图检查,随后立即行单导联检查,将两者所获得的心电数据进行对比.并应用该单导联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