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炎症性肠病(in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的一种,可累计结肠和直肠,临床表现为血便、里急后重和腹痛[1]。近年来,UC的发病率和患病率呈增长趋势[2],我国为亚太地区高发国家,UC汇总发病率为1.21/10万人-年[3]。尽管激素及生物制剂的应用提高了UC的治疗效果,仍有30%的UC患者最终需要手术治疗[4]。全结肠直肠切除、回肠储袋肛管吻合术(ileal pouch-anal anastomosis,IPAA)是目前治疗UC的标准术式[5]。大多UC患者行IPAA术后会做保护性回肠造口,由于术前使用激素治疗导致皮肤菲薄,组织愈合能力差,术后造口皮肤黏膜分离较常见。我科于2021年2月份收治一例UC患者,行IPAA术后发生造口黏膜分离,粘贴造口袋困难,通过自制造口吸引器收集肠液,积极处理伤口,加强营养支持、个体化功能锻炼及心理护理,最终康复出院。现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4.
5.
6.
目的 总结急性肠系膜血栓(ASMVT)阶梯式治疗的护理经验和护理要点,为今后患者的护理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分析2016年1-12月南京总医院全军普通外科研究所收治的24例接受阶梯式治疗的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患者,对患者进行针对性、个体化的护理措施,总结该治疗模式中的护理经验,形成针对肠系膜静脉血栓患者阶梯式诊治的护理配合模式.结果 24例肠系膜静脉血栓患者中,4例经全身抗凝治疗好转出院,2例患者经全抗凝后转局部介入导管抗凝治疗好转院,17例患者经坏死肠管手术切除加两端造口或腹腔开放等损伤控制性手术治疗好转出院,1例患者主动放弃治疗出院.结论 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患者在阶梯式诊治的过程中,通过责任护士的护理配合,缩短了住院周期,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新生儿低血糖( Neonatal Hypoglycemia)是新生儿疾病中最常见的代谢性疾病,其发生率为3%~11%,其中存在高危因素的发生率高达25%~35%。有国外资料显示正常足月儿低血糖发生率为1%~5%,早产儿和小于胎龄儿低血糖发生率为15%~25%。新生儿低血糖的临床表现中无症状表现者最高,占34.33%,如不能及时发现并正确处理,持续严重(>30 min)的低血糖将导致不同程度的脑损伤,引起永久性智力障碍、脑瘫、重者可发生猝死。目前部分学者提出不同分娩方式与新生儿低血糖之间的关系,但并未定论。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产妇产前禁食、产后麻醉因素、产后泌乳量不足以及产妇和婴儿自身因素等各方面原因,剖宫产新生儿低血糖较顺产儿发生率高。 WHO建议剖宫产比例控制在15%以下,而由于各种原因(其中社会因素是首要因素)我国剖宫产率呈逐年上升趋势,20世纪80年代上升至22%,90年代达40%,21世纪剖宫产率高达50%~80%。 Arya等提出及时诊断和早期干预是避免不可逆脑损伤最重要的治疗措施。其中很多学者在护理方面对剖宫产新生儿低血糖提出相关预防措施,现将早期护理干预措施和紧急护理措施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9.
氧疗是缺氧患者治疗的一种重要措施,许多喘憋严重的患者张口呼吸,需采用面罩吸氧。面罩吸氧可以有效、快速地提高血氧饱和度,增加氧分压,改善患者缺氧状态,对于急救严重缺氧的患者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面罩吸氧由于要用面罩系带勒在患者耳后, 相似文献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