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2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胰岛素抵抗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传堃  鲁跃华  安闽生  李珂  葛正庆  陈琴 《四川医学》2004,25(12):1310-1312
目的 观察胰岛素抵抗 (ISR)与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相关关系及ISR对危险因素水平及其聚集性的影响。方法 对 2 0 8例观察对象的胰岛素敏感性指数 (ISI)与年龄、体重指数 (BMI)、腰臀比 (WHR)、收缩压 (SBP)、舒张压(DBP)、血脂、血尿酸 (UA)各指标进行相关分析 ;根据不同ISI水平将 2 0 8例观察对象 4等分组 ,分析比较 4组之间各危险因素水平差别及危险因素聚集性差别。结果  4组之间 ,年龄、BMI、WHR、SBP、甘油三酯 (TG)及UA均值随ISI水平逐渐降低而逐渐升高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c)均值随ISI水平降低而逐渐降低 (P均 <0 0 5 ) ;随ISI水平逐渐降低≥ 2个危险因素个体所占百分比逐渐升高 (P =0 .0 0 0 )。ISR与BMI、TG、HDL c存在显著相关关系 (γ =0 .2 5 5 2~ 0 .45 93 ,P =0 .0 0 0~ 0 .0 47) ,并独立于年龄及性别 ;男性ISR与WHR存在显著相关关系 ,并独立于年龄及BMI(γ =0 .2 5 5 2、0 45 93 ,P =0 .0 0 0、0 0 47) ;女性ISR与WHR的关系很大程度上受到年龄及BMI影响 ;结合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提示男性WHR对ISR作用最显著 ( β =0 .2 93 ,P =0 .0 0 5 ) ,女性BMI( β =0 .3 0 6,P =0 .0 0 0 )及年龄 ( β =0 .198,P =0 .0 2 8)对ISI作用最显著。ISR与UA、SBP及总胆固醇 (TC)的相关性均  相似文献   
2.
我科于1991年2月~2000年6月间,共收治65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现将临床情况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全部病例系我科住院患者,符合WHO诊断AMI标准[1].有典型胸痛、肯定性心电图和肯定性血清酶改变57例,有典型胸痛、不肯定电心电图改变(T波对称性倒置)、肯定性血清酶改变2例.无胸痛6例,表现传导阻滞和休克、肯定性心电图改变2例,表现心律失常或心衰、肯定性心电图改变各2例.根据入院时间、治疗情况分为常规及治疗二组.1991年2月~1995年12月26例为常规治疗组,男24例,女2例;平均年龄65.08±11.17(42~83)岁.1996年1月~2000年6月39例为综合治疗组,男31例,女8例;平均年龄65.59±12.13(40~92)岁. 1.2 治疗方法 1996年前26例均未溶栓,采用常规心梗治疗(镇痛、镇静、硝酸甘油、阿斯匹林、巯甲丙脯酸、1.6二磷酸果糖).1996年后39例除采用常规心梗治疗外,15例早期溶栓、其余病例因各种禁忌症而未溶栓.该组中有32例采用抗凝治疗,22例加用β受体阻滞剂.  相似文献   
3.
葛正庆  董建新  鲁跃华  安闽生 《四川医学》2007,28(12):1327-1329
心血管疾病作为人类健康的重大威胁,预防发病尤为重要。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是目前发达国家的首位死亡原因,在我国其发病率迅速增高,严重危害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冠心病的主要病理变化是动脉粥样硬化。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与发展并不是一种简单的脂质沉积,除已知的高血脂、糖尿病、肥胖、家族史、吸烟等危险因素外,慢性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中起着同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采用不同剂量的氟伐他汀对高脂血症患者进行治疗 ,并以辛伐他汀作对照评价其调脂疗效、不良反应情况及价格 效益关系。资料与方法   1999年 12月~ 2 0 0 0年 12月收集原发性高脂血症 (包括高胆固醇血症及混合型高脂血症 )患者94例 ,分成治疗组及对照组平行研究。治疗组 5 6例 ,其中男 33例 ,女 2 3例 ,平均年龄 (5 9 6 6± 9 18)岁。对照组 2 5例 ,其中男 13例 ,女 12例 ,平均年龄(5 8 2 8± 10 6 2 )岁。所有入选病例治疗前至少 2次血脂检查符合“心血管药物临床试验评价方法建议”[1] 推荐的血脂治疗标准 ;饮食控制至少 2周。排…  相似文献   
5.
对胺碘酮治疗起搏器安置后室速导致尖端扭转性室速1例分析如下。1病历摘要女,68岁。患者因1h前突然发生晕厥1次入院。2个月前因病窦综合征在我院安置永久心脏起搏器(双腔DDD),好转出院。查体:BP130/100mm Hg,神志清,颈静脉无怒张,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哕音;心界不大,心律规则,HR60次/min,心前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软,肝、脾肋下未触及;下肢无水肿,神经系统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6.
彩色多普勒对高血压病眼底动脉血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琴  鲁跃华  刘薇  文翠华 《四川医学》2002,23(3):238-239
目的:用彩色多普勒研究高血压病患者眼底动脉。方法:选择高血压组42例,正常对照组23例,分别观察视网膜中央动脉(CRA)及眼动脉(OA)频谱形态,分别检测CRA,收缩期峰值流速(Vp)、舒张期血流速度(Vmin),阻力指数(RI)。结果:高血压组CRA及OA的频谱形态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高血压组所测的CRA-Vp,OA-Vp、CRA-Vmin,OA-Vmin,CRA-RI,OA-RI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评价高血压病眼底动脉血压流改变有较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急性心肌梗塞并发乳头肌断裂1例鲁跃华成都铁路局中心医院内科乳头肌断裂是急性心肌梗塞少见而严重的并发症。本文报告一例。患者,男,67岁,因持续性胸痛6小时入院,入院查体:BP13.3/9.3kPa,心尖区闻及二级收缩期杂音,ECG示ST1.aVL及ST...  相似文献   
8.
周传堃  安闽生  陈琴  鲁跃华  李珂  葛正庆 《四川医学》2004,25(10):1097-1098
目的 观察美托洛尔对慢性充血性心衰 (CHF)患者心室重塑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 86例CHF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 :在充分的常规治疗 (ACEI +利尿剂 +地高辛 )基础上加用美托洛尔 ;对照组 :采用常规治疗 (ACEI +利尿剂 +地高辛 )。超声测量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 3个月及 6个月的左室舒张末内径 (LVEDd)、左室收缩末内径 (LVESd)及左室射血分数 (LVEF) ,按Devereux公式计算左室重量指数 (LVMI) ,对各参数进行组内及组间对比分析。结果 治疗后 6个月治疗组及对照组 ,LVEDd( 5 7 89± 7 0 3mm、61 3 2± 6 0 8mm)、LVESd( 4 5 13± 6 75mm、48 91±6 95mm)及LVMI( 14 3 5 0± 6 98、15 2 0 1± 7 0 2 )均较治疗前 ( 65 67± 6 70mm、66 72± 5 60mm ,5 3 0 9± 7 60mm、5 2 13±6 5 0mm ,160 76± 7 5 0、163 62± 6 10 )明显下降 (P <0 0 1) ,LVEF( 4 7 10± 6 5 3 /3 3 68± 6 2 5 ,42 5 3± 6 3 2 /3 4 5 0± 7 0 5 )明显升高 (P <0 0 1)。治疗后 6个月治疗组LVEDd、LVESd及LVMI下降与LVEF升高与对照组同期治疗结果比较差别有显著性 (P <0 0 5 )。治疗后 3个月治疗组LVEDd( 62 3 3± 5 62mm)较治疗前 ( 65 67± 6 70mm)明显下降 (P <0 0 1)。结论 美托洛尔可有效拮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高尿酸血症对血清一氧化氮(NO)及内皮素-1(ET-1)水平的影响.方法:检测92例观察对象血尿酸水平,分为高血尿酸组( HUA)45例与正常血尿酸组(NUA)47例,分别检测2组每一个体的血清NO及ET -1水平进行比较分析.结果:HUA组NO水平低于NUA组(P<0.01);HUA组ET -1水平高于NU...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人工心脏起搏器埋植后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44例均经锁骨下静脉穿刺,双腔起搏器(DDD)2例,频率适应性双腔起搏器(DDDR)1例,心室按需型起搏器(VVI)39例,频率适应性单腔起搏器(VVIR)2例.结果术后晕厥前症状消失或减轻40例,其中仍有心律紊乱25例(阵发性房颤、房速15例,持续房颤5例,频发室早5例),心衰4例,死亡2例(肺栓塞1例,猝死1例),电极脱位1例,起搏综合征2例.结论本组疗效良好,死亡与起搏无关,手术并发症少,无1例发生术后感染.这与慎重选择病例、严格无菌操作,手术规范仔细有关.同时定期的随访,及时发现和处理并发症和起搏故障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