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常见的肛肠疾病包括痔疮、肛瘘、肛裂及肛周脓肿等,发展到一定程度治疗多以手术为主[1]。肛门直肠周围神经血管丰富,神经组成复杂。由于肛门周围特殊的解剖结构和相对复杂的生理功能,外科手术一般不予缝合,因此病人术后尤其排便时常遭受剧烈疼痛。术后疼痛如不能及时控制,可转变为慢性疼痛、神经病理性疼痛,成为临床顽症。 相似文献
2.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TEE)是监测并诊断围术期心血管系统结构和功能的一种重要手段[1]。学习TEE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对于熟练掌握TEE技术至关重要[2-3]。既往的培训和学习方式一直处于“传—帮—带”模式,学习曲线长,且心脏的解剖结构还需学员具备立体思维和丰富的想象力。随着超声技术的快速发展,各个学科已经或正在建立和完善自身的教育培训模式,但是,仍然缺乏有针对性的教学培训大纲。因此,如何对无超声基础的麻醉医师进行高效率的教学成为难点,培训效果无法保证难度,使得TEE技术的推广受到一定的限制。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比较TEE模拟器教学与传统临床实践麻醉科医师TEE教学培训中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患者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及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60例择期行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ASA,Ⅰ、Ⅱ级)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单纯全麻组(A组,n=30)和全麻复合硬膜外组(B组,n=30)。监测两组患者在麻醉前(T1)、插管时(T2)、切皮时(T3)及拔管时(T4)、拔管后30min(T5)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的变化及两组患者单位时间内全麻药的用量,并同时记录两组患者术毕至清醒时各项指标的时间。结果两组患者在12、r13、T4、T5与T1比较,平均动脉压和心率均升高;A组患者平均动脉压和心率升高的幅度明显高于B组患者(F组内=17.352,F交互=4.326,F组间=8.652;F组内=11.561,F交互=5.241,F组间=7.248;P均〈0.05);两组患者全麻药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患者七氟醚、芬太尼、维库溴铵、异丙酚用量分别为(1.40±0.30)肺泡最低有效浓度(MAC)及(0.34±0.08)、(6.20±0.32)、(448±24)mg。B组患者分别为(1.00±0.12)MAC及(0.18±0.03)、(4.10±0.31)、(393±26)mg(t值分别为0.37、0.21、1.24、3.46,P均〈0.05);两组患者术毕至完全清醒时出现咽反射时间[(18.00±1.27)、(12.31±2.54)min]、拔管时间[(24.03±2.42)、(16.05±1.20)min]、完全清醒时间[(29.54±5.24)、(19.25±2.64)min],组间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74、3.68、1.35,P均〈0.05)。结论两种麻醉方式均能够保证老年患者围术期血流动力学的稳定,但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与单纯全麻比较,前者明显减少全麻药的用量、缩短拔管的时间,是目前可行且较为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患者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50例择期行膝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ASAⅠ、Ⅱ级)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单纯全麻组(A组,n=25)和全麻复合硬膜外组(B组,n=25)。监测并记录两组患者在麻醉前(T1)、插管时(T2)、拔管时(T3)、拔管后30min(T4)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的变化及两组患者在手术开始后上止血带前(T5)、松止血带后10min(T6)、松止血带后30min(T7)、术后30min(T8)抽取动脉血,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10(IL-10)的浓度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在T2、T3、T4与T1比较,心率和平均动脉压均升高[分别为:A组患者心率(94.3±10.4)、(96.4±12.7)、(93.3±11.1)、(62.6±7.3)次/min,B组患者心率(76.2±6.5)、(70.1±9.7)、(71.5±8.3)、(64.6±8.4)次/min,P均〈0.05;A组患者平均动脉压:(18.8±3.4)、(19.6±3.4)、(17.8±2.0)、(14.5±1.5)kPa;B组患者平均动脉压:(16.3±2.5)、(15.3±1.2)、(14.8±1.4)、(14.1±1.3)kPa,P均〈0.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1.957、9.745,P均〈0.05)。两组患者血浆TNF-a、IL-6、IL-10浓度在T6、T7、T8各时间点与T5比较均明显增加[A组患者TNF-α在T6、T7、T8、T5分别为(4.36±0.18)、(7.54±1.23)、(10.35±2.21)、(2.26±0.16)ng/L;A组患者IL-6在T6,T7、T8、T5分别为(4.32±0.21)、(8.35±1.26)、(10.23±2.23)、(1.36±0.08)ng/L;A组患者IL-10在T6、T7、T8、T5分别为(5.32±1.10)、(7.56±1.36)、(8.63±2.21)、(1.25±0.03)ng/L;B组患者TNF—a在T6、T7、T8、T5分别为(3.43±0.06)、(5.24±2.10)、(7.68±1.43)、(2.22±0.15)ng/L,B组患者IL-6在T6、T7、T8、T5分别为(3.41±0.08)、(5.34±1.34)、(8.54±2.03)、(1.28±0.04)ng/L;B组患者IL-10在T6、T7、T8、T5分别为(7.28±1.22)、(10.53±2.14)、(12.45±2.03)、(1.31±0.04)ng/L;P均〈0.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7.889、3.554、5.443,P均〈0.05)。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与单纯全麻比较,前者更能维持老年患者围术期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减少炎性因子的释放,是目前可行且较为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探讨术中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对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术后神经认知功能(PND)的影响。方法 不停跳心脏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82例,男59例,女23例,年龄55~85岁,BMI 18~29 kg/m2,ASA Ⅱ或Ⅲ级,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42)和TEAS组(n=40)。所有患者均行全凭静脉麻醉。术前在患者的内关穴、合谷穴、大椎穴贴上特定电极片,连接韩式穴位神经刺激仪。对照组电流设置为0 mA,TEAS组电流设置为患者可以忍受但不致疼痛的最大水平,电刺激持续时间为手术开始至术毕。于术前1 d(T0)和术后7 d(T4)时行神经心理学测试,包括一套组合的测试量表,根据Z-计分法评估患者是否发生PND。于T0、术后5 min(T1)、术后1 d(T2)、术后3 d(T3)时抽取静脉血5 ml,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S100β、丙二醛(MDA)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浓度。记录电刺激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T0时两组神经心理学测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4时TEAS组MMSE和HVLT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TEAS组PND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8例(20.0%)vs 17例(40.5%),P<0.05]。T0时两组血清TNF-α、IL-1、IL-6, S100β、MDA和T-AOC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时TEAS组TNF-α,IL-1和MDA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T1—T3时TEAS组IL-6和S100β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两组不同时点T-AOC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无一例电刺激相关不良反应。结论 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术中应用经皮穴位电刺激可减少全身炎症反应,降低术后神经认知障碍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基于SPOC的翻转课堂教学方法在麻醉科住院医师神经阻滞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1年3月在麻醉科规范化培训的38名住院医师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n=19)和对照组(n=19)。试验组采用基于SPOC的翻转课堂教学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结果:试验组学生理论考核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真人模特部分操作结果显示,试验组学生完成扫描的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外周解剖结构识别能力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臂丛神经阻滞操作结果显示,试验组操作评分比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但两组阻滞有效率和药物辅助率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这种教学方法获得了试验组学生的广泛认可。结论:在麻醉科规范化培训住院医师神经阻滞教学中,采用基于SPOC的翻转课堂教学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改善原位肝移植患者手术过程中胃黏膜灌注的有效性。方法选择接受非转流经典原位肝移植术的患者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n=15)和乌司他丁组(U组,n=15)。U组患者入手术室后即给予乌司他丁4000U/kg缓慢静脉推注,然后以2000U/(kg.h)持续泵入至手术结束。C组患者则等速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分别记录两组术前(T0)、无肝期前20min(T1)、无肝期5min(T2)、无肝期30min(T3)、新肝期5min(T4)、新肝期30min(T5)及术毕(T6)时患者的血压(BP)、心率(HR)、心输出量(CO)、胃黏膜pH值(i-pH)及胃黏膜-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Pg-aCO2)。结果两组患者在T2时,中心静脉压(CVP)、平均动脉压(MAP)及CO较T0明显降低(P0.01),且HR明显增快(P0.01);至T4时CVP及CO恢复至正常。但上述改变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0相比,两组患者在T3、T4、T5、T6时i-pH均降低(P0.01),Pg-aCO2均升高(P0.01);但U组患者在T4、T5、T6时i-pH降低的幅度、Pg-aCO2升高的幅度均明显低于C组患者(P0.05,P0.01)。结论血流动力学剧烈变化以及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可诱发肝移植术中胃黏膜灌注不足。术中持续静脉给予乌司他丁有利于改善胃黏膜灌注。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腹内高压(intra-abdominal hypertention,IAH)对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 50例肝移植患者分为腹内高压组(腹内压>20 mmHg,A组)和正常组(B组).记录患者术后不同时段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平均肺动脉压(MPAP)、气道峰压(Peak)及气道平台压(Plat).并计算氧合指数(oxygenation index,OI)、呼吸指数(respiratory index,RI)和动态肺顺应性(dynamic lung compliance,Cd).结果 术后IAH发生率为36%,并且与手术时间、术中输血量、术中输液量有关;IAH对HR、Peak、Plat、RI有明显影响.与MAP、CVP、MPAp变化无关.结论 肝移植术后并发的IAH对呼吸功能有一定的影响,术后早期监测腹内压,对预防或减轻呼吸功能的损伤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